
10月25日,全維新生,藍花綻放——特醫食品臨床應用與發展會議在西安召開。作為第十屆中國特殊食品大會期間舉辦的重點活動之一,本次會議由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主辦,邀請了多位行業大咖、專家學者展開分享,共同探討特醫食品臨床應用與發展的新路徑與未來方向。會議由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副會長、法規標準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東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研究員張微,西北大學附屬醫院·西安市第三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閆鳳,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黃曉莉主持。



從前至後依次為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副會長、法規標準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東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研究員張微
西北大學附屬醫院·西安市第三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閆鳳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黃曉莉

中國藥學會副理事長曲鳳宏
中國藥學會副理事長曲鳳宏出席會議並發表致辭,他&&,特醫食品直接關係到特殊人群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在臨床治療康復中作用關鍵、具有藥品不可替代性,且因應用周期長、成分複雜等對安全性和技術含量要求更高。我國特醫食品産業加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創新不足、臨床急需及罕見病配方少、“入院難”“報銷難”等挑戰。未來需通過政策支撐、創新驅動、構建研發生態來激活産業動能,推動高質量發展。

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體重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石河子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李軍
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體重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石河子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李軍,總結匯報了2025年“防治肥胖及其併發癥”公益宣傳活動成果,以“防治肥胖及其肝膽疾病併發癥”為主題,在全國各地各委員所在城市以義診、科普宣傳、講座、多媒體等形式開展。此次活動有148家單位參與,凝聚了多方力量,從三甲醫院到基層醫療機構紛紛加入,影響力持續攀升。2026年,“防治肥胖及其併發癥”公益活動將再度啟航,讓健康之花綻放在每個家庭。
特殊人群的營養突圍之道
隨着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慢性病發病率的上升以及人們健康需求日益精細化,特殊人群的營養管理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的重要性愈發凸顯。



發言從前至後依次為
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體重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朱翠鳳
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罕見病營養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樊東升
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生酮飲食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腫瘤綜合病區主任醫師江波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谷斌斌
會議期間,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體重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朱翠鳳主要分享了肥胖症患者的食物成癮性與營養治療;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罕見病營養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樊東升聚焦漸凍症患者,介紹其營養/能量代謝情況,為産品開發提供參考;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生酮飲食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腫瘤綜合病區主任醫師江波重點闡述了生酮飲食發展脈絡及共識矩陣建設的必要性,及其在多囊卵巢綜合徵、2型糖尿病及神經系統疾病等的應用探索;圍繞特醫食品的規範化使用,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谷斌斌以部分特醫産品為案例,講解其使用的適應證及禁忌證。

圓桌討論:多方視角下的特醫食品臨床價值落地與産業創新路徑
從左到右依次為:
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分會輪值主席顧欣鑫(主持人)
香港營養學會理事長丁浩恩
澳門營養學會理事長尤淑瑞
達能大中華、北亞及大洋洲區科學營養數字健康副總裁Gregg John Ward
雀巢健康科學全球法規事務總監Brito Fernando
雅培營養中國研發中心臨床與營養科學副總監李菲
圓桌討論環節,由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分會輪值主席顧欣鑫主持,與香港營養學會理事長丁浩恩、澳門營養學會理事長尤淑瑞、達能大中華、北亞及大洋洲區科學營養數字健康副總裁Gregg John Ward、雀巢健康科學全球法規事務總監Brito Fernando、雅培營養中國研發中心臨床與營養科學副總監李菲圍繞“多方視角下的特醫食品臨床價值落地與産業創新路徑”展開分享和探討,通過政策解讀、技術創新、臨床對接和資本賦能,為中國特醫食品産業邁向全球化、科學化、創新化注入了新動能。
代謝健康的科學管理之基
代謝健康,簡單地説就是身體能夠有效地利用食物和氧氣,産生能量和合成各種物質,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常見的代謝問題主要由糖代謝、脂肪代謝、嘌呤代謝等問題所致,包括肥胖、糖尿病、痛風等。



發言從前至後依次為
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體重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石河子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李軍
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罕見病營養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童醫學中心教授楊艷玲
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體重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張帆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營養科主任陳超剛
會議期間,多位嘉賓圍繞代謝健康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和分析。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體重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石河子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李軍重點解讀了“糖尿病體重管理專家共識(2024年版)”,以期規範糖尿病患者的體重管理;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罕見病營養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童醫學中心教授楊艷玲圍繞“氨基酸代謝病的飲食及營養干預”為會議錄製了視頻,聚焦苯丙酮尿症、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楓糖尿症和尿素循環障礙在內的四大氨基酸代謝病展開分享;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體重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張帆以“通過代謝綜合徵探索合適的體脂切點”為主題展開分享,認為減重藥物需要兼顧有效與安全,同時應重視生活方式干預的影響;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營養科主任陳超剛的分享聚焦於“腸內營養:分次亦或連續輸注?選擇藥品製劑還是‘小藍花’食品?”兩大問題,建議應儘早開始分次EN、優選全營養FSMP等,尤其應當根據臨床需要個體化調整。
特殊食品的原料創新之潮
隨着全球健康需求的升級和食品科技的進步,一系列功能原料走入大眾視野,憑藉獨特的營養成分、功能特性或可持續優勢,在特殊食品(尤其是特醫食品)的開發中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發言從前至後依次為
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教授周鵬
AAK中國特殊營養技術負責人劉翠平
新東康營養科技有限公司研發部長張志國
IFF營養專家博士婁苑穎
帝斯曼芬美意人類營養創新總監王冰清
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教授周鵬介紹了酪蛋白酸鹽在醫學營養中的應用,從消化吸收到功能特性,認為其是不可或缺且功能多元的營養選擇;AAK中國特殊營養技術負責人劉翠平聚焦於功能油脂在糖尿病營養治療中的應用,並介紹了相關法規建議;新東康營養科技有限公司研發部長張志國圍繞“無蛋白脂肪粉”在特殊食品中的應用,介紹了“3N+”無蛋白無乳糖無辛烯基琥珀酸澱粉鈉脂肪粉開發的必要性;IFF營養專家博士婁苑穎圍繞“面向未來的特殊食品:營養原料驅動的臨床新路徑”進行分享,提出混合蛋白或比單一蛋白的增肌效果更佳;帝斯曼芬美意人類營養創新總監王冰清圍繞“提高依從性,打造特醫産品競爭力之源”進行分享,強調特醫産品在滿足營養和開發標準的同時還需兼顧感官適應性設計,提升産品依從性。
特殊食品的進展及法規之變
特醫食品在中國的發展歷程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引進到自主研發的轉變,相關法律法規也在逐步完善。




發言從前至後依次為
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罕見病營養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南大學特聘教授李雅慧
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體重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營養一室主任方海琴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廖俠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營養科副主任童師雯
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罕見病營養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南大學特聘教授李雅慧圍繞“特殊食品的臨床試驗進展”進行分享,呼籲注重指導原則的完善和真實世界研究的探索;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體重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營養一室主任方海琴介紹了我國特醫食品標準現狀和進展,其中《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良好生産規範》(GB 29923-2023)和《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通則》(GB 25596-2025)均已完成修訂;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廖俠圍繞“腫瘤營養相關特殊醫學用途食品的研究回顧和進展”進行分享;以“限脂肪特醫食品的意義與臨床應用”為主題,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營養科副主任童師雯建議,短腸綜合徵病人應當採用高碳水、低脂肪、低纖維的飲食。
生酮飲食的創新應用之篇
生酮飲食(Ketogenic diet,KD)是指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適量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素的配方飲食。一般認為,人體通過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入而進入“生酮狀態”,迫使體內“燃燒”脂肪來提供能量,從而可能産生減肥、干預癲癇和2型糖尿病進展等功效。




發言從前至後依次為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兒科主任曹愛華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賈慶安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731醫院神經醫學部主治醫師張碩
揚州市婦女兒童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張翠軍
費森尤斯卡比(中國)醫學及註冊法規事務副總裁楊敏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兒科主任曹愛華圍繞自閉症譜係障礙(ASD)的生酮飲食治療探索進行介紹,闡述了生酮飲食的治療機制和干預潛力;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賈慶安圍繞“心衰的能量代謝與生酮治療思考”展開分享,提示生酮飲食對心臟健康的潛在益處;中國航天科工集團731醫院神經醫學部主治醫師張碩重點介紹了生酮飲食治療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的臨床研究及機制;揚州市婦女兒童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張翠軍則介紹了生酮飲食在多囊卵巢綜合症的臨床應用,有望支持女性的健康生活;最後,費森尤斯卡比(中國)醫學及註冊法規事務副總裁楊敏就“全球特醫食品的發展趨勢與落地中國的探討”主題展開分享,分享了全球特醫食品發展趨勢和最近上市的FSMP配方。整體來説,我國積極鼓勵研發更多樣化劑型的特醫食品,以滿足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不管是市場環境的發展趨勢、政策的引導方向,還是臨床科研及應用,都為特醫食品領域的長遠發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有望在未來迎來新的發展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