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8月4日電(王忻)8月2日至4日,2025企業家太陽島年會在哈爾濱舉行。中鹽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耀強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中鹽集團正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推進傳統産業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發展,積極探索新質生産力的形成路徑,加快構建具有央企責任和市場活力相統一的現代化鹽業體系。
在談到中鹽如何推動産業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時,李耀強&&,“十四五”以來,中鹽圍繞傳統産業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培育,重點發力綠色轉型和智能化建設。一方面,通過工藝創新和技術改造,中鹽實現了傳統制鹽産業的綠色化升級。例如,創新開發的七效真空制鹽技術,在湖北建成行業首個工程,在行業中起到示範作用。在鹽化工領域,中鹽探索將二氧化回收集利用於純鹼生産,並於今年成功競得國內最大天然鹼礦,未來將打造全球規模最大的純鹼生産基地。
另一方面,中鹽加快數字化建設,建設多個“工業互聯網+”智能化&&,在安全生産、績效管理、智慧倉儲等方面取得實效,部分項目獲國家部委及行業專項表彰。此外,中鹽還率先探索鹽穴資源綜合利用,在儲氣、儲能領域率先布局,建成世界首座非補燃式鹽穴壓縮空氣儲能電站,並持續推進鹽穴儲氫、儲氦、液流電池等前沿技術研發,努力構建“多能並儲”的綠色能源新格局。
關於“傳統行業如何孕育新質生産力”,李耀強認為,關鍵在於立足自身産業基礎,推動技術和模式創新。中鹽通過開闢鹽穴資源綜合利用新賽道,推動行業價值鏈重構。同時,在食鹽領域大力推廣低鈉鹽,推進食鹽質量標準從“衞生標準”向“健康標準”躍升。中鹽也正在推動中國鹽業“第三次技術躍升”,以減鈉增鉀的方式引領健康消費潮流。
李耀強介紹,中鹽正積極構建與新質生産力相匹配的新型生産關係。在科技創新方面,成立集團中央研究院及9個專業研發中心,形成“一體多翼”的創新體系;在體制機制改革方面,深化國企改革,強化契約化管理與中長期激勵;在人才建設方面,着力培養戰略科技人才、青年科研力量和高技能産業工人,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人才動能。
在資源節約與環保方面,中鹽堅持“供應安全與綠色發展並重”。通過優化産銷和儲備體系,中鹽有效保障了近年來在地震、洪水、核污染水排海等突發事件下的食鹽市場穩定。同時,持續推進碳達峰行動計劃,僅2024年就在節能減排、環境治理、工藝更新等方面投入超11億元,積極打造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行業標杆。
面向健康消費市場,中鹽已建立以“低鈉鹽”為核心的創新産品體系,涵蓋低鈉井礦鹽、低鈉湖鹽、低鈉海鹽等多個品類,並通過社區、學校、機關等渠道開展5萬餘場“健康換鹽”活動。低鈉鹽的供給不斷提高,部分重點城市超市渠道佔比超過30%,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選擇低鈉鹽,鹽行業正向綠色、低鈉、健康方向轉型。
在品牌建設方面,中鹽積極推進品牌年輕化與傳播方式數字化。2023年推出卡通IP“中鹽藍晶靈”,並製作系列動畫和創新宣傳片《健康生活換新鹽》,借助短視頻、表情包、電梯媒體等新載體,提升品牌辨識度與用戶黏性。李耀強&&,未來中鹽將持續探索更適合年輕群體的品牌溝通路徑。
“中鹽作為鹽行業唯一央企,既承擔着國家賦予的食鹽兜底保供責任,也肩負着引領鹽行業高質量發展,維護公平良性競爭,激發鹽行業活力的使命。”談及央企責任與市場機制的融合,李耀強&&,中鹽不僅要守牢食鹽質量和供應安全的“底線”,更要在結構升級和價值引領上追求“高線”。
對鹽行業來説,就是要通過産品結構調整和服務升級,通過産業鏈價值鏈拓展,通過引導良性競爭,增強市場活力,推動整個行業價值提升。近年來,中鹽通過推廣低鈉鹽、推進鹽穴開發,帶動整個鹽行業拓展産業鏈、提升價值鏈。同時,中鹽也積極倡導行業規範競爭,引導“摒棄內卷 競合共贏”的良性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