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期間,A股休市,港股市場表現受到投資者重點關注。10月以來,港股市場整體走勢較為震蕩,恒生指數在10月2日漲超1.6%後,隨後三個交易日連續調整。
近期,全球資本“活水”隨着美聯儲開啟新一輪降息周期而流向更多市場。當流動性寬鬆的閘門再次開啟,估值優勢顯著、與內地經濟聯動緊密的港股市場,站在了風口之上。在近期多家公募機構舉辦的策略會上,加大對港股的配置成為了共識性的判斷。有業內人士&&,外部資金流入港股市場的意願顯著增強,以港股為代表的中國資産或得到外資的進一步增持。
港股市場或迎增量資金
滙豐晉信基金的基金經理許廷全&&,今年以來港股顯著走強,主要受益於三大因素。第一是估值的修復,“一些互聯網大廠經過近3年的降本增效,從去年三季度開始,業績持續好於市場預期,互聯網巨頭持續業績超預期帶動港股估值回升”。其次是投資者情緒的修復,“DeepSeek大模型公布、人形機器人産業向好、創新藥集體出海等因素,都讓全球投資者有了更強的信心”。第三是全球貨幣政策轉向,“美聯儲進入了新一輪降息周期。未來可能會加快降息節奏,這利好包括港股在內的其他市場”。
從資金面上看,港股市場或迎來增量資金涌入。“港股市場近來備受公募機構青睞,且南向資金持續買入,內地投資者對港股低估值品種的配置需求日益旺盛。”富國中證港股通互聯網ETF的基金經理田希蒙&&,“全球資金再配置需求有望打開再定價窗口,疊加風險偏好回暖,港股優質特色産業優勢或受益。”
從業績端來看,優質港股公司正展現出較強的業績向好趨勢。華安基金認為,上半年港股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改善,且呈現出鮮明的“新興驅動”特徵。Wind數據顯示,從營業總收入來看,2025年上半年,超過1230家港股企業實現了營收增長。從一級行業來看,2025年上半年,信息技術、可選消費行業的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速均超10%,顯著領先於其他行業,成為拉動港股公司盈利增長的核心引擎。
科技板塊配置價值凸顯
“恒生科技”是不少基金經理在策略會上頻繁提及的熱詞。
許廷全&&,過去一個季度,由於國內互聯網廠商之間競爭加劇、AI投資帶來的資本開支增加以及外部擾動帶來的不確定性等因素,恒生科技指數波動性有所加大。但從長期來看,恒生科技板塊依然值得關注。港股科技品種和A股比較大的區別在於,A股科技品種更多為聚焦於半導體等産業鏈的“硬科技”,而港股科技品種更多為聚焦於AI應用、軟體等“軟科技”。未來市場的焦點可能更多從算力、芯片領域逐步擴散到AI應用,港股科技品種有望受益。
田希蒙分析了AI應用的升級迭代帶給港股科技市場的投資機遇。他&&,2025年以來海外AI應用加速落地,並正在全球範圍內迅速推進,雖然已經形成趨勢,但仍需等待進一步技術發展帶來的明確爆點,並非一蹴而就。海內外人工智能模型的差距會重新收窄,2025年下半年或迎來新一輪核心模型升級。
從估值端來看,目前港股科技板塊估值具備顯著優勢。華安基金表示,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15日,恒生科技指數市盈率為23.32倍,位於近五年32.84%分位水平,處於歷史相對低位。
新消費與創新藥板塊仍有吸引力
除科技板塊外,港股市場的新消費、創新藥等板塊也是投資者關注重點。
消費方面,許廷全&&,潮玩、新茶飲、美粧美護等新興消費領域有望繼續保持較高業績增速,具備較高吸引力,是公募機構重點關注的方向。
醫藥方面,許廷全認為,隨着美聯儲降息,投融資活動有望改善,CXO方向今年可能會迎來基本面拐點,具有比較高的配置價值。此外,持續看好國內創新藥企研發成果以及海外授權合作的長期機會。
談及近期創新藥板塊行情波動加大,滙豐晉信基金的基金經理李博康認為,近期走勢由內外部疊加的多重因素擾動導致。一方面,板塊前期積累了一定的漲幅;另一方面,市場認為當前板塊定價處於相對較高的位置。
李博康&&:“根據我們對重點藥企的一線調研與交流,我們發現這些公司不管是在推進,還是在路上的BD業務仍然較多,短期市場沒有給出過高預期,反而是比較良性的情況。”據李博康介紹,從行業節點來看,9月份是很多歐美大藥企人員休假的時間,或導致BD業務推進速度放緩。往後看,10月到11月的窗口期,很多BD業務有望落地。從過往市場表現來看,BD業務是創新藥企業催化和估值彈性的重要來源,但短期不確定性較大,從一到兩個季度的維度來看,確定性會更強。目前,公募機構對於創新藥行業的信心依舊維持在相對較高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