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10日電(黃海榮)在當今社會,企業不僅是經濟實體,更是社會價值的創造者。當我們跟隨瑞爾集團創始人鄒其芳以患者身份體驗一次完整的看牙流程,從微觀細節到宏觀戰略,一家醫療企業的價值創造路徑變得清晰可見。新華網上市公司頻道本次專訪希望通過獨特視角,系統性拆解瑞爾集團如何以技術革新、機制創新與價值升維這三大引擎驅動行業升級,為醫療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新範式。
技術賦能:從診療輔助到生態重構
在鄒其芳的構想中,AI技術的滲透將經歷三個階段的質變:從輔助診斷的“工具屬性”,到管理優化的“效率引擎”,最終邁向人機協同的“共生系統”。當前,瑞爾已實現AI對全量病例的即時質控,通過深度學習模型將資深醫生的經驗轉化為可復用的數字化資産,這一突破使醫療質量管控從抽樣檢查升級為全流程覆蓋。更具想象力的探索在於,AI正從幕後走向&前——智能語音系統化身“虛擬接待員”,個性化健康管家主動提醒復診與預防保健,甚至未來或將誕生能統籌千家診所運營的“AI CEO”。
這種技術野心並非空中樓閣。瑞爾歷時二十年構建的千萬級病例數據庫,成為AI訓練的天然沃土。海量數據不僅驗證了數字化投入的長期價值,更印證了鄒其芳的判斷,即醫療行業的數字化絕非簡單的技術疊加,而是將碎片化經驗轉化為可複製、可迭代的體系化知識。最終實現整體效能提升。
管理進化:從規模擴張到組織覺醒
面對“如何平衡連鎖擴張與醫療質量”的行業命題,鄒其芳給出的答案是“反熵增式生長”,即通過符合規律的系統性設計,打破組織內部的“自發熵增”趨勢,讓企業在規模擴張中保持有序性和生命力。
不同於傳統擴店模式依賴標準化複製,瑞爾選擇以“合夥人機制”激活個體創造力——通過股權共享讓醫生從僱員轉變為事業共創者,既保留了醫療服務的溫度,又破解了規模化後的管理損耗難題。這種模式在實踐中展現出驚人生命力:數據顯示,採用合夥制的門診業績增速顯著高於同業平均水平,印證了“賦能型管理”對生産力的解放效應。
在組織效能提升層面,瑞爾打造的“管理駕駛艙”實現了運營數據的實時可視化,管理者得以從繁雜報表中抽離,專注於戰略決策。而AI生成的電子病歷系統則將醫生從文書工作中解放,使其專注於診療方案的優化,這種對“人效比”的極致追求,折射出鄒其芳對醫療本質的深刻認知:“醫療服務的核心競爭力永遠是人,技術要做的是放大人的價值,而非取代人的溫度。”
使命進階:從治療疾病到守護微笑
在推動行業變革的進程中,瑞爾逐漸完成了從“醫療提供者”到“健康倡導者”的角色轉換。針對中國口腔市場“低齡化、老齡化”雙增長的結構性變化,瑞爾通過科普教育提升公眾口腔健康意識。從兒童早期矯治到老年人口腔健康管理,從牙齒修復的美學價值到其與全身健康的深層關聯,瑞爾試圖構建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口腔健康管理體系。瑞爾高達48%的復診率與21%的新客戶來自於轉介紹,數據印證了“專業醫療+人文關懷”模式的強大生命力。
在鄒其芳的願景中,瑞爾的終極使命是成為“國人健康微笑的守護者”,正如他所言:“我們不僅要治好患者的牙病,更要讓他們意識到,一口好牙是高品質生活的基礎。這種認知的覺醒,才是行業真正的春天。”
未來圖景:在堅守與創新間尋找平衡
面對資本市場的估值邏輯與醫療行業的慢變量特質,鄒其芳始終保持着清醒認知:“醫療行業的成功沒有捷徑,它需要時間的沉澱與耐心的澆灌。”在這種理念指導下,瑞爾選擇了一條看似保守卻充滿韌性的發展路徑:通過精細化運營提升單店效能,而非盲目追求門店數量;通過技術賦能強化核心競爭力,而非陷入同質化競爭。這種戰略定力正在顯現回報——儘管新開門店仍處於爬坡期,但成熟機構的盈利能力已足以支撐長期戰略投入。
在對話的最後,鄒其芳將企業的成功歸因於對“利他思維”的堅守:“當你真正以患者為中心,以醫生為根本,商業成功就是水到渠成的結果。”這或許正是瑞爾穿越行業周期的底層密碼——在技術狂飆的時代,始終保持着對醫療本質的敬畏;在規模擴張的誘惑面前,始終堅守着對人文精神的承諾。這種平衡的藝術,或許正是中國醫療健康産業走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密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