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數智治理”為主題的2025年公司治理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08 14:28:54
來源:新華網

以“數智治理”為主題的2025年公司治理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字體:

  2025年9月6日,由南開大學中國公司治理研究院、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主辦,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金融研究中心承辦,以“數智治理”為主題的2025年公司治理國際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當前,數字化與智能化浪潮席捲全球,深刻重塑着企業治理格局和運營模式,亟需探索技術驅動下的公司治理創新路徑以及適配數智化企業的治理新模式。推進數智時代的公司治理變革是一項多維度工程,涉及制度創新、技術應用與倫理平衡,需要政産學研各界在理論突破與實踐探索中協同攻堅。數智治理正呈現出雙重面向:一方面,企業越來越多借助AI技術提升治理效能,實現從“人治”到“數治”的轉變,依託數據驅動與智能決策,構建敏捷、透明、負責任的新型治理架構;另一方面,AI企業自身治理機制面臨重構,需應對數據權屬、社會責任等新型挑戰,防範算法私利、規則私利等問題,推動“AI向善”。探索公司治理結構、機制與效果的演化路徑與治理創新,已成為數字經濟時代公司治理轉型的戰略命題。

  南開大學黨委副書記梁琪、清華大學副校長王宏偉首先代表主辦方致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黨組書記馬建堂、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宋志平、北京銀行董事長霍學文、中國企業聯合會副會長、國務院國資委原副秘書長李冰、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廈門大學副校長吳超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學部二處處長任之光、英國薩理大學原副校長、英國肯特大學講席教授陳靖涵、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陸正飛、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陳德球、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原院長張秋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常鑫、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康拉德創業與商業學院講席教授崔鴻、美國得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教授夏軍、日本慶應大學教授谷口和弘等嘉賓作主旨演講。

  南開大學講席教授、中國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長李維安代表課題組發布2025年中國上市公司治理指數(CCGINK)和綠色治理(ESG)指數(CGGINK)。

  2025年中國上市公司治理指數評價樣本5368家,其中主板上市公司3045家,創業板上市公司1359家,科創板上市公司581家,北交所262家,金融機構121家。治理評價結果顯示,2025年度上市公司治理指數平均值為64.94,與上年度的64.87相比,增幅僅為0.07,提升幅度趨緩;民營控股繼續領先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無實際控制人公司治理水平較高;累積投票等制度不斷深入,推動股東治理水平持續提升;董事會治理有所改善,形式合規尚待有效轉化為實質監督效能;監事會治理指數持續下降,存在監督“空窗期”的治理風險;信息披露指數略有下降,相關性和及時性有所提升;利益相關者治理指數持續提升,但投資者關係質量下降;金融業公司治理質量提升明顯,仍需增強自主性治理能力。

  為進一步提高我國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課題組提出如下對策建議:建立審計委員會監督職責的銜接機制,防範監督“空窗期”治理風險;發揮無實際控制人的治理優勢,構建與之相適應的責任體系;以數字化手段賦能治理活動,降低治理成本、提升治理效能;推動民營控股上市公司建立完善中國特色公司治理制度,開展針對性治理評價;倡導分類治理理念,適時實施分類,建立基於行業特色的差異化治理指引;構建以治理為導向的市值管理體系,提升公司治理溢價;拓展投資者訴訟,激活市場監督力量,充分保護股東權益;引導機構投資者參與治理,充分發揮其“積極股東”作用。

  2025年中國上市公司綠色治理(ESG)指數的評價樣本為2469家,其中主板上市公司1687家,創業板上市公司397家,科創板上市公司234家,北交所37家,金融機構114家。評價結果顯示,2025年我國上市公司綠色治理(ESG)指數平均值為59.10,較2024年的58.04提高了1.06,增長速度加快,但整體來看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從四大維度來看,綠色治理責任維度最高,綠色治理效能維度次高,而綠色治理架構和綠色治理機制維度相對較低,各維度與2024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為提升我國上市公司綠色治理水平,課題組提出如下對策建議:有序推進綠色治理(ESG)信息強制披露,形成中國特色綠色治理(ESG)標準體系;強化綠色治理(ESG)頂層設計,推動綠色治理(ESG)架構與機制升級;推動金融機構綠色治理(ESG)轉型,以綠色治理提升綠色金融;推動民營企業綠色治理(ESG)水平提升,構建分類分級指導體系;推進第三方機構參與綠色治理,降低綠色治理(ESG)評級被低估的風險;豐富綠色治理(ESG)股價指數體系,推動綠色治理(ESG)與市值管理深度融合。

  來自中國上市公司協會、中國企業聯合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北京銀行等機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山大學、東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廈門大學、中南大學、東北大學、山東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遼寧大學、暨南大學、南洋理工大學、得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滑鐵盧大學、慶應義塾大學、肯特大學、澳門大學等院校的200余名代表在現場參加會議。

  本屆大會共收到學術論文近200篇,設“數字化驅動的資本市場與可持續發展”“數字時代的公司治理與制度創新”“數字賦能的綠色發展與企業創新”“人工智能與數字化轉型下的制度創新”“人工智能、數智化轉型與企業治理創新”等五個主題論壇,為探索數智治理提供了理論借鑒。

  自2001年以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南開大學中國公司治理研究院已成功舉辦了十二屆公司治理國際研討會,本次國際研討會是第十三次舉辦,該國際研討會已成為具有國際影響的學術品牌和海內外公司治理研究領域的重要學術交流&&,得到了教育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以及國內外學者、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歷次會議均吸引了世界各國著名學者的參與,如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澤爾滕教授、莫裏斯教授等都曾積極參會並親自主持相關專題會場。縱觀歷屆公司治理國際研討會的主題,“跨國公司治理與公司治理原則”(2001年第一屆),“公司治理改革與管理創新”(2003年第二屆),“公司治理改革與評價:國際化挑戰”(2005年第三屆),“公司治理新階段:合規、創新與發展”(2007年第四屆),“金融危機與公司治理”(2009年第五屆),“公司治理:後危機時代的共同準則”(2011年第六屆),“公司治理有效性與治理模式創新”(2013年第七屆),“網絡治理、混合所有制改革與治理能力現代化”(2015年第八屆),“綠色治理與治理轉型”(2017年第九屆),“公司治理轉型:數據時代新挑戰”(2019年第十屆),“後疫情時代的應對:綠色治理”(2021年第十一屆),“中國式治理現代化與綠色治理”(2023年第十二屆),“數智治理”(2025年)。每次研討會的主題都緊扣公司治理髮展的脈搏,對公司治理的理論和實踐發展起到引領作用。

  中國公司治理研究院自2003年起發布中國上市公司治理指數(CCGINK)。該指數是國內最早、時間跨度最長的公司治理指數,被譽為上市公司治理狀況“晴雨表”,至今已連續發布二十三年,共評價樣本62724家次。從2018年起發布的中國上市公司綠色治理(ESG)指數(CGGI NK),也已連續發布八年,共評價樣本11379家次,這是中國公司治理研究院自2017年發布全球首份《綠色治理準則》,並於2018-2024年連續發布中國上市公司綠色治理(ESG)指數後,對綠色治理(ESG)評價系統的再次應用。這二十餘年裏,公司治理從一個研究問題發展為一個研究領域,並建設成一個新興的交叉學科。上市公司治理實踐也走過了從治理結構建立、治理機制導入,再到治理有效性提升的發展歷程。中國上市公司治理指數和中國上市公司綠色治理指數在這一過程中發揮着重要的評價作用,全面刻畫了歷年中國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和綠色治理水平,動態展示了我國公司治理改革與發展的變化趨勢,在國內外産生廣泛影響,得到國務院國資委、原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等相關部門的充分肯定,並被學術界和實務界廣泛應用。

  在實踐中,基於中國公司治理評價指數開發的央視財經50指數(代碼:399550)、央視治理領先指數(代碼:399554)、公司治理研究院綠色治理指數(代碼:980058)先後於2012年6月6日、2013年6月6日、2020年9月28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或上線,驗證了“搞好公司治理能夠帶來什麼”這一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為投資者價值投資發揮引領作用;該指數也被應用於深圳市、大灣區、泉州市等區域公司治理評價,實現從科研成果向實踐應用的轉化。

  在學術上,公司治理評價指數的持續研究編制為公司治理的研究提供了&&,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支持下,帶動國內眾多高校和機構陸續研究開發出多個公司治理相關指數,形成了公司治理指數家族。基於該指數,中國公司治理研究院相繼發布《中國公司治理評價報告》系列、《中國上市公司綠色治理評價報告》系列和《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發展報告》系列,産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

  

【糾錯】 【責任編輯:馬渭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