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人化動物服裝設計 開啟職業新賽道-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27 09:19:34
來源:北京青年報

擬人化動物服裝設計 開啟職業新賽道

字體:

  一隻“獅子紳士”安靜地坐在汽車后座,它身穿白色西裝,戴着黑色皮手套,毛髮雪白而有光澤,灰藍色的瞳孔透着寒光……這段視頻獲得了不少網友的點讚,不少人更是好奇 “獅子紳士”的裝扮是如何製作出來的。隨着這一類裝扮視頻熱度的增加,一個新興的職業應運而生,從業者被稱為“裝師”,他們是一群能夠將“獸設”(擬人化動物服裝設計)轉化為實體服裝的手藝人。

    自學“裝師” 

    掌握技巧賺到第一桶金

    95後“裝師”沐寒的工作室位於房山梨園附近的一個小區裏。工作室門後貼着她手寫的訂單列表,記錄着近期需要交付的客戶名字。客廳中央擺放着一張大桌子,平日裏,她多半時間都會坐在這裡縫製、剪裁或是拼貼獸頭毛髮。客廳的另一側,整面的靠墻置物架上,分門別類地擺放着各色布料、毛髮色卡和半成品,與之相對的是工作區,熱熔膠、剪刀、縫紉機、剃刀、牛皮紙等工具一應俱全。

    這間工作室成立於2024年年底,沐寒主要承接擬人化動物服裝定制,價格從單個頭2600元、“半裝”(含爪子、腳殼、尾巴等)4500元,到偽全裝6000元以上、全套裝扮8500元不等。加購項目也被細緻劃分:磁吸舌頭、室內腳底、固定或可拆卸頭髮、滴膠指甲、頭內風扇、全包或半包眼皮等,均可按需選配。

    “爸媽挺支持我的。”沐寒説,自己從小就喜歡琢磨手工,如今母親更是會在她製作時主動搭把手,幫忙剪布、縫線。她的入門之路應該算是“自學成才”。起初,沐寒主要通過社交平台的經驗分享帖和相關交流群摸索技巧,再從線上購置所需工具和材料,一步步地研究實踐。

    入門後的第一週,她投入了極高的熱情,除了吃飯和必要外出,幾乎把所有時間都用在琢磨製作上。可真正上手後她才發現,“看著挺簡單,實際做起來難度超出預期。”沐寒以製作耳朵為例解釋:先在紙上畫好形狀剪下,做好內部骨架,再按紙樣裁剪毛絨布料包裹。實際操作中,問題總在不經意間出現——要麼布料余量預留不足,包裹後露出內部骨架;要麼熱熔膠用得過多,導致局部變硬影響手感,有時還會遇到耳朵根部固定不牢的情況。“總之翻過好幾次車,之後就是不斷試錯、慢慢調整的過程。”她笑着説。

    慢慢掌握基本技法後,沐寒開始嘗試接受委託,無償製作。她在抖音上發布信息,尋找願意提供設計構想的網友,自己只收取材料成本費。通過這種方式,她先後完成了兩個獸頭的練手作品:一隻是灰色小貓造型,一隻是主體黑色、耳朵帶藍白條紋的小狐狸造型,客戶反饋都不錯。這段無償製作的經歷,不僅讓她熟悉了完整的製作流程,更讓她對自己的手藝多了幾分底氣。

    不久後,沐寒迎來了第一筆有償訂單:半套“獸裝”,包含頭部、爪子、腳板和尾巴,入賬2500元。她透露,這套服裝僅3D打印的頭骨支架和腳板等基礎材料,成本就接近1000元。

    隨着技藝不斷提升,沐寒開始選用更高品質的材料。“好的毛料呈現出的質感完全不一樣。”材料升級加上手藝精進,成品質量顯著提高,定價也隨之逐步上調。

    如今,她的接單流程也愈發規範:客戶需提供清晰且適合實體化的原創設計圖(通常為正、側雙視圖);確定製作意向後,支付5%的定金以排入製作隊列;臨近製作階段,再支付40%的進度款。沐寒最多時每月能接到七八個訂單,月收入可達上萬元。

    趣味性強

    DIY線下體驗吸引小顧客

    除了定制“獸裝”,一些提供獸頭DIY線下體驗的工作室也受到小朋友的喜愛。妖妖在假期帶着7歲的女兒,花費880元嘗試了一次線下DIY。製作從基礎的頭骨開始——那是一個正版頭殼模具,套在簡易模特頭上。接着用泡沫進行塑形,外殼再包上絨布,打造出柔軟的臉部觸感;隨後是貼發片,幾十種顏色可供選擇;眼睛則從A4大小的塑料硬板上剪取,樣式多樣,甚至能做到左右瞳孔不同色。妝容部分,用粉撲畫眼線、腮紅,再粘貼塑料睫毛、眉毛和耳朵,一步步讓獸頭輪廓變得鮮活。

    其中,頭髮的製作尤為複雜。妖妖回憶,女兒選了多種顏色的發片,像裁衣服一樣,一片片拼接出劉海、鬢角、頭頂和後枕部的造型,“光做頭髮就花了兩個小時”。耳朵製作也不簡單:先在紙上畫出形狀、剪下紙樣,再依樣裁剪布料,中間墊入塑料板後縫合,才能讓耳朵保持挺立。

    從下午2點到晚上7點,在老師的指導下,母女倆花了整整五個小時,最終完成了一個貓形象的獸頭。“女兒愛不釋手,晚上去吃火鍋時也執意戴着,甚至等餐時還在餐廳裏溜達了一圈。”妖妖説,隔壁桌的小女孩被吸引了過來,和女兒一起試戴、拍照。

    妖妖帶女兒體驗的工作室叫“高木美術”,由28歲的樂樂負責。該工作室原本以少兒美術培訓為主,2022年暑假首次嘗試開設獸頭興趣課,沒想到反響不錯,逐漸發展出獨立的業務。如今,80平方米的底商空間裏,設有專門的獸頭製作區和直播區域,還配備了兩名指導老師。

    樂樂介紹,相關業務主要分為“定制”和“製作體驗”兩類。定制服務價格從1000元到5000元不等,根據客戶的具體需求而定。目前,工作室的接單五花八門:有孩子自己設計的原創角色獸頭,有劇組定制的道具,也有寫實風格的寵物貓狗造型。

    與顧客溝通後,工作室一般會先手繪草圖,再用AI出圖輔助溝通,“但有些客戶不喜歡AI,覺得AI依賴數據庫搜索,最終作品中可能存在他人設計的痕跡。”樂樂補充道,“小朋友對待自己的設計都格外認真,總想做出獨一無二的樣式。”

    製作體驗課更像是深度手工課,也是工作室平日裏比較受歡迎的項目。“來體驗的大多是小學生,他們對這類創意手工很感興趣,都希望做一個獨屬於自己的獸頭。”樂樂説,即便要經歷六到八小時的製作過程,孩子們也總能專注投入,一般一天內就能完成作品。

    樂樂的客戶群年齡較小,“大部分是小學生,基本都是10後,最小的才7歲。”有個內蒙古的小女孩令她印象深刻。國慶期間,女孩特意讓家長帶她來北京,不為游覽景點,只為定制一個專屬獸頭。女孩在工作室待了一整天,完成製作後直接返程。這份執著讓樂樂感慨:“小朋友對這類創意手工的熱愛,真的特別純粹。”

    在樂樂看來,創意動物服裝之所以受歡迎,一方面是二次元文化的廣泛傳播,另一方面就是它的實用性,“參加活動時不用費心做複雜粧造,也不用準備多套服裝,穿戴起來很方便。”

    製作過程

    “慢”是常態“細”是標準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獸裝”為手工製作,一套完整的服裝,從溝通需求到最終交付,至少需要一個月,單是一對看似簡單的爪子,也得花費兩天以上的製作時間。在這門手藝裏,“慢”是常態,“細”是標準。

    沐寒説,一位客戶的委託讓她印象深刻,“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全身裝製作,因為心裏沒底,就告知對方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接下來的一個多月,沐寒和母親一起在這套服裝里加入了多個此前未曾嘗試的結構:內置海綿骨架的尾巴、上下分體的連接方式、尾巴與身體的拉鏈銜接等。此外,客戶還要求加裝內襯。

    “當時覺得挑戰挺大的。”沐寒直言,忙活了一個多月,全身裝終於完成並寄出。但客戶反饋,自己製作身體模型時正在減肥,如今體重反彈了不少,導致服裝穿着不合身了。雖然沐寒已預先在服裝外層額外增補了一層海綿用於加肥,但客戶試穿後仍覺得袖子偏窄,她只好接受返工,又重新調整了尺寸。

    沐寒坦言,各類部件中最難做的是爪子。爪部要做出分明指形,每個指頭內部填充棉花以保證外觀飽滿,掌心與指腹的肉墊需先填充定型,再將獨立完成的手指組裝到手掌骨架,最後縫合手背與手心。

    縫合過程格外考驗耐心。所有針線需在布料反面操作,完成後翻回正面;棉花要通過小開口逐點塞入塑形,翻轉時十分費力。內部填充物多導致縫紉機難以使用,絕大多數步驟純依賴手縫,手背還需加襯填充才能呈現自然弧度。因此,僅一對爪子的製作就需要兩天以上。

    儘管製作過程繁瑣,但對沐寒來説,每完成一件作品所收穫的成就感,都是她堅持創作的動力源泉。“花了好多天認真做出來的東西,總會想多拍幾張照片留念。”沐寒説,每次作品完成後,她都會仔細拍照存檔,再妥善打包,寄給客人。

    考慮到製作周期長,沐寒也擔心未來可能遇到客戶收到實物後不滿意、想要退換甚至取消訂單的情況。對此,她也想了一套成熟的解決方案:“我會在尊重客戶原創設計的基礎上,嘗試做局部修改,比如把立耳改成折耳,調整部分花紋,或是增加一些裝飾性元素遮蓋不足。”而這些修改後的成品,沐寒會再次上架出售,這也是這類手工創作中常見的“成品余量出售”形式。

    “客戶大多是00後,其中學生佔了絕大多數。”通過線上平台推薦和老客戶介紹,沐寒慢慢積累了固定客源,有位客戶甚至已經先後三次找她定制。沐寒還為合作過的客戶以及有意向的愛好者建了個交流群,如今群裏有60多人。對她這類依賴口碑傳播的手藝人來説,線下深耕與線上維護同樣重要,而地域選擇更是關鍵所在。

    沐寒坦言,在北京不僅喜愛這類服裝的人有很多,線下主題活動也很豐富。“除了大型活動,我偶爾也會參加十幾、二十人的小型交流活動。我熟悉的兩家北京活動主辦方,各自的交流群都有2000多人,這背後是一群熱愛創意製作的年輕人。”

    “獸裝”製作吸引着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有人甚至專門來向沐寒學藝。沐寒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目前已有一位學員常住在她的工作室學習,還有兩位愛好者明確表達了拜師的意願。

    教學不只是單純的無償付出,更是手藝價值獲得認可的證明。沐寒覺得,這種良性的互動讓同行間的氛圍變得美好:“認識的同行都很友善,大家會互相分享材料,有人還會將自製的新手教學視頻免費分享出來。畢竟我們剛開始的時候,也是看著別人的分享摸索過來的。(文中人物均為化名)(記者 王婧懿 統籌/林艷  張彬  供圖/受訪者)

 

【糾錯】 【責任編輯:楊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