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三連漲疊加稅收新政,黃金市場迎來“洗牌局”-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24 15:49:29
來源:新華網

金價三連漲疊加稅收新政,黃金市場迎來“洗牌局”

字體:

“11月過半,金價已經調了三次,現在買金飾還是要好好考慮一下。”來自甘肅的劉女士本打算買一隻金鎖送禮,但現在她看著不斷上漲的金價面露難色。

近日,金價持續走高。11月20日,周大福、周生生、老鳳祥等多家黃金珠寶品牌公布的境內足金首飾價格都達到了1300元/克。

在此背景下,疊加今年11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關於黃金有關稅收政策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購金成本上漲,使得金飾市場進入洗牌期。

此次新發布的《公告》主要涉及黃金市場相關的增值稅體系,針對不同用途的黃金交易實行差異化稅收政策。

知名經濟學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此次的核心調整主要是在黃金實物交割時,將投資金和首飾金進行區分,投資金開增值稅發票即徵即退,雖然沒有增值稅,但不能改變用途,只能作為投資保存,而首飾金開6%增值稅,會員單位下游出售的時候繳納13%增值稅,所以産生增值稅抵扣差額,從而增加成本。而零售商會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所以導致實物黃金首飾價格相對上漲,但實物黃金的主要影響因素仍是金價。

成本壓力最終會快速傳導至下游市場,國內金飾品牌價格上漲。而作為全國黃金核心集散地的深圳水貝,也因成本問題而調整産品價格,中小商家的低價競爭優勢在逐漸下降,行業加速向頭部集中。

中國黃金協會特聘專家戴劍鋒指出,具備資金實力、品牌基礎、自主設計能力及完善風控體系的珠寶企業,更有能力應對行業變局,持續成長;而規模較小、缺乏品牌與設計能力、僅靠代銷模式運營的品牌,則面臨嚴峻的生存挑戰,部分企業甚至可能被迫退出市場。

成本上漲直接抑制了消費需求。有網友在小紅書上發帖&&,自己計劃12月份結婚,本打算在11月底買“三金”,結果現在的金價讓自己望而卻步,“根本不敢下手”。

面對行業調整期,輕克重與提升産品附加值成為多家珠寶品牌破局的關鍵。

據世界黃金協會發布的《2025年中國金飾零售市場洞察》,2025年上半年,10克以內的小克重黃金産品已佔據金飾總銷量的45%,較2023年的37%顯著提升,反映出在金價持續走高的市場環境中,消費者更傾向於選擇克重較輕、性價比較高的黃金飾品。

得益於近年來黃金加工工藝的不斷完善,加上不少黃金品牌在設計創新上持續發力,通過聯名等多種形式融入文化、歷史等元素,提升黃金産品的審美價值、情緒價值與收藏價值,使其成為當前消費者首選的時尚單品之一。

據上海黃金飾品協會,黃金珠寶零售商正積極調整經營策略,從過去依賴克重銷售的模式,轉向提升每克黃金的附加值。行業主要通過三大路徑實現盈利模式升級:提高品牌使用費標準、提升批發毛利率,以及優化産品結構以增加高毛利産品佔比。其中,以“一口價”模式銷售的高端化、輕量化珠寶成為重要突破口。

在産品端,空心、花絲鑲嵌、螺鈿等技藝的運用使得輕量化金飾的銷售佔比有所提升。這類産品通過工藝提升質感,降低了黃金用量,既滿足剛需又控制總價。

在行業陣痛中,頭部品牌已率先探索破局路徑。周大福在三季報指出,公司在産品結構方面進行了優化,輕量化、個性化、高性價比的産品供給能力得到了提升,尤其是“悅己”與“輕珠寶”類型的産品實現了較好的增長。公司通過持續的産品研發和市場變化的快速反應,努力對衝外部不利因素。

近期,周大福對翡翠進行進一步探索,將其用於周大福故宮系列、天圓地方系列,進一步豐富了公司首飾品類。

潮宏基在半年報中提到,珠寶業務雙輪驅動,國潮與IP聯名策略成效顯著。老鳳祥推出的“納吉”與“藏福”新品從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美好祈願出發,同時運用非遺花絲、古法鏨刻等精湛工藝,將祥瑞圖案與吉祥寓意巧妙融合。

【糾錯】 【責任編輯:紀校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