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作曲家創作的交響組曲《北京印象》首演 用多元音樂觸摸古都脈搏-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4 09:25:06
來源:北京晚報

六國作曲家創作的交響組曲《北京印象》首演 用多元音樂觸摸古都脈搏

字體:

  在中國人心中,首都北京有着豐富的內涵和象徵意義,在外國人眼中,北京給他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又是什麼?12日晚,北京交響樂團2025年度重磅作品——交響組曲《北京印象》在中山公園音樂堂迎來首演。樂團演繹了來自美國、泰國、德國、俄羅斯、阿根廷和尼日利亞6個國家的作曲家創作的北京主題作品,多元的音樂風格交織國際化的旋律,讓北京的千年風韻和現代繁華在音符中呈現。

新創北京作品的5位外國作曲家上&謝幕 攝影均為侯憲權

  交響組曲《北京印象》的6個樂章出自6位外國作曲家之手,分別是美國作曲家查德·卡農的《不一樣的四季》、泰國作曲家龐那榮的《歲月如光》、德國作曲家斯文·戴格的《活力之城》、俄羅斯作曲家丹尼爾·謝沃斯托亞諾夫的《燈塔》、阿根廷作曲家阿里爾·皮諾蒂的《城市絮語》以及尼日利亞作曲家昂切·拉傑什·烏格巴貝的《光明與未來》。6個樂章中除《不一樣的四季》曾受邀上演外,其他5個樂章作品均為新創。

  演出當晚,在北京交響樂團音樂總監楊洋的執棒下,多位國際知名作曲家的“北京印象”拉開序幕。《不一樣的四季》率先以抒情的色調將觀眾引入城市景象,銅管和弦樂交織出在城市中游走的畫面感,延展出北京四季的流轉。

  作曲家中,有人曾多次來過北京,非常熟悉中國文化。泰國作曲家龐那榮有一半中國血統,他的父親是中國人,早在2006年,他就首次來到北京。憑藉對中國文化和中國音樂的熟悉,他在《歲月如光》中用大提琴、中提琴以極輕的力度模擬古琴的音色,用現代音樂的技法描摹中國音樂的韻味。德國作曲家斯文·戴格用激昂的節奏點燃現代北京的朝氣蓬勃,快速的弦樂撥奏如同城市街道上川流不息的車流,跳躍的音符展現出北京的現代脈搏。

  來自尼日利亞的作曲家昂切·拉傑什·烏格巴貝,則把他對中國的親切情感融入創作。“在我的家鄉,中國製造的太陽能路燈讓道路變得安全,提升了我們的生活品質。”昂切·拉傑什·烏格巴貝説,這是他第三次來北京,每次來到這裡,他都發現北京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帶着豐富的情感,他以恢宏的樂章歌頌北京。在他筆下的音符裏,西非傳統音樂與中國音樂的對話流淌出溫暖的旋律。

  幾位作曲家中,俄羅斯作曲家丹尼爾·謝沃斯托亞諾夫和阿根廷作曲家阿里爾·皮諾蒂在此次創作前並沒有來過中國,他們憑藉以往對北京的印象,以及北京交響樂團在線上傳送的大量圖片、音視頻、紀錄片等資料了解北京。丹尼爾·謝沃斯托亞諾夫從歌曲《北京的金山上》中找到靈感,這首改編自藏族民歌的歌曲,讓他感受到了背後蘊藏的希望的力量,他還把《喀秋莎》等俄羅斯民歌融入,寓意兩個民族的深厚情誼。

  阿里爾·皮諾蒂則用探戈這種頗具拉丁美洲風格的音樂描繪古老的北京,用奔放的節奏奏響《城市絮語》。首演前,阿里爾·皮諾蒂慕名前往故宮,被宏大的歷史建築深深震撼,“北京是很有歷史傳統的城市,這種傳統並不僅僅關乎過去,也關乎當下。”阿里爾·皮諾蒂説,“音樂能讓世界上不同的文明相連,很高興能讓我與北京相遇。”

  用多元音樂觸摸北京的城市脈搏,也是北京交響樂團策劃此次交響組曲的初心。“我希望通過讓外國作曲家創作北京主題作品的方式,讓世界各地的人們了解北京、了解中國。”北京交響樂團團長李長軍説,“我們也期待《北京印象》以後可以走出國門,北京交響樂團可以去世界各地演奏這部作品,作曲家們也可以把他們創作的作品,推薦給各自國家的交響樂團演奏,讓當地觀眾用熟悉的音樂語言走近北京。” (北京晚報記者 韓軒)

【糾錯】 【責任編輯:唐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