諜戰紀實傳奇大劇《沉默的榮耀》正在央視八套播出,該劇開播首日實時收視率突破3%,兩集平均收視率超過2%,峰值達3.07%,創下央視八套黃金檔開局新高。作為首部聚焦新中國成立前後台灣隱蔽戰線鬥爭的重大主題電視劇,該劇九成以上真名真姓、有據可查的原型人物更是引發了觀眾的“考古熱”。
首次揭秘台灣隱蔽戰線鬥爭
《沉默的榮耀》呈現了1949年至1950年間吳石、朱楓、陳寶倉、聶曦等烈士真實潛伏事跡,揭秘隱蔽戰線鬥爭細節,填補諜戰題材歷史空白。故事講述了1949年8月原本準備迎接解放的吳石(於和偉飾),突然被任命為國民政府“國防部”次長。為獲取更多情報,吳石毅然前往台灣,繼續向中共華東局提供重要情報。原本打算從香港回上海的朱楓(吳越飾),得知吳石的交通員犧牲後也赴&接任交通員。他們共同成立東海小組密切合作,傳遞了多份重要情報。然而,因叛徒出賣,吳石、朱楓、陳寶倉和聶曦等人不幸被捕。
由於故事取材於歷史人物的真人真事,因此這是一部開局就知道了結局的諜戰劇,如何以果為因、在遵循歷史真實的前提下做好劇情和人物架構,就顯得至關重要。在已經播出的情節中,大量細節豐富刻畫了吳石和朱楓原本不必前往台灣,但最終依然做出以身入局的選擇。開篇處吳石便以“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的獨白,揭示了主角面對並不明朗的前景做出的英勇決斷。
劇集同時描繪了新中國成立初期台灣隱蔽戰線鬥爭的艱難與危險,書寫了特殊時期隱蔽戰線無名戰士群像。
故事細緻刻畫了當時中共地下黨員為保護吳石的身份,先後多人犧牲的情節,還原了當時中共地下黨員在極端環境下依然為信仰戰鬥至最後一刻的動人情境。臨時接受任命前往台灣後的吳石,面對國民黨軍統對中共地下黨組織的圍剿,幾乎喪失了與黨組織&&的一切通道,他鋌而走險選擇去香港傳遞情報“主動暴露”。原本已出色完成任務可以返回上海與家人團聚的朱楓,在親眼看見交通員不惜跳海保護吳石後,毅然選擇親赴台灣,重建東海小組情報線。為英雄人物重塑人性光輝
《沉默的榮耀》依據真實的歷史和真實的人物創作,秉承“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原則。劇中絕大多數人物為真名真姓,情節主線符合歷史記錄。在藝術創作的部分,劇作並沒有刻意將英雄神化,而是將筆墨更多地放在了人物身上那些寶貴的人性光環上,在煙火氣中尋找英雄人物的可愛之處。
劇中刻畫的吳石遵照歷史真實,雖官至高位,是台灣隱蔽戰線中職務最高的地下工作者,但其福州本地人重視鄉情和家族的一面,為這個角色增加了不少人物弧光。吳石與夫人王碧奎的“約法六章”,心向紅色但卻不理解父親的小女兒,以及一心只想養鳥的幼子,圍繞吳石的家庭敘事充滿了濃厚的溫情。缺乏隱蔽戰線工作經驗,臨危受命的朱楓初到台灣,憑藉多年地下經濟工作的社會閱歷,以高情商彌補了情報工作經驗上的不足。她的溫柔大方與善於社交的高知女性形象,也破除了過去對地下情報人員的認知偏見,打破了“革命女性只有堅毅面孔”的刻板敘事。
哪怕是作為反派出現的國民黨情報人員谷正文,基於歷史的基本判斷之外,在對這個人物的刻畫上也增加了更多合乎邏輯的設定。由余皚磊出演的谷正文以近乎偏執的認真死盯着吳石的破綻不放,以近乎高壓和殘酷的手段對當時台灣共産黨的地下情報組織進行各個擊破。
谷正文的智商“在線”也打破了過去諜戰劇中常見的愚蠢反派和角色的功能性襯托,以更貼近歷史真實的人物設定,側面凸顯了當時地下情報工作的嚴峻態勢。正是在這樣極端的環境中,依然選擇堅守信仰的東海情報小組,反而有了一種逆流而上、“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英勇決絕與犧牲精神,而這也是《沉默的榮耀》讓英烈精神走出史書、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讓祖國必將統一扎根人心的社會傳播價值所在。記者 李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