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11月14日電(記者 宮曉倩)我國糖尿病患者眾多,糖尿病已成為威脅公眾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之一。面對這一需終身管理的健康挑戰,如何科學防控糖尿病成為關鍵。
在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到來之際,新華網特別專訪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長、上海交通大學主動健康戰略與發展研究院院長賈偉平教授,為我們揭示糖尿病防控的長期戰略,深入解讀糖尿病防控“密碼”。

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長、上海交通大學主動健康戰略與發展研究院院長賈偉平教授
醫患攜手共管,科學應對糖尿病“持久戰”
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近年來,我國將保障人民健康置於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堅定不移地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強調,加快建設健康中國。
在眾多威脅健康的疾病中,糖尿病的危害不容小覷。它是一種以血糖升高為特徵的慢性代謝性疾病,不僅給患者帶來身體上的痛苦,還對社會經濟造成沉重負擔。
“在糖尿病中,2型糖尿病佔據了患者總數的90%以上,是糖尿病的主要類型,其發病與遺傳和環境因素密切相關。”賈偉平教授説。
據介紹,在遺傳因素方面,糖尿病具有家庭聚集性,若家庭成員中有糖尿病患者,其他成員患病的風險將顯著增加。然而,環境因素在糖尿病發病中的作用同樣不容忽視。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能量攝入過剩而運動量大幅減少,成為糖尿病高發的重要原因。“簡而言之,吃得多了,動得少了,這樣的環境因素改變導致了糖尿病人群的劇增。”賈偉平教授説。
在這種背景下,糖尿病的防控成為一場需要長期堅持的“健康戰役”。賈偉平教授強調,在這場“持久戰”中,“醫患共管”模式顯得尤為重要。醫生要憑藉專業知識,為患者提供精準的診斷和科學的治療建議。他們不僅要關注患者的血糖水平,還要關心他們的生活方式、心理狀態,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方案,助力患者更好地應對疾病;而患者自身同樣肩負着重要責任。在日常生活裏,他們需要嚴格控制飲食、適量運動、保持心理平衡。實現這些目標,都離不開患者高度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強烈的健康意識。
推動全周期綜合管理,實現糖尿病防控多措並舉
在糖尿病的整體健康管理中,血糖控制無疑是核心環節。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就會引起併發癥。賈偉平教授解釋説,“糖尿病之所以受到高度重視,是因為其併發癥的嚴重性。高血糖會對微小血管造成損害,影響眼底、腎臟、下肢等血管豐富的組織或器官,導致失明、腎衰竭、截肢等嚴重後果。”
“因此,糖尿病的管理需採取全周期綜合措施。”賈偉平教授&&,首先,對於糖尿病前期人群,通過生活方式干預,如體重管理、科學飲食和適量運動,可以有效延緩或阻止糖尿病的發生。其次,要對高危人群進行篩查,儘早發現無症狀的糖尿病患者。再次,對於已診斷的糖尿病患者,除了嚴格控制血糖外,還要關注血脂和血壓的管理,即“三高共管”。她指出,只有將血糖、血脂、血壓這三項指標都控制在理想範圍內,才能有效減少和延緩併發癥的發生。
此外,對於不同年齡段的患者,血糖控制的目標也應有所不同。賈偉平教授進一步解釋説,年輕人需要更嚴格的控制,以避免未來出現嚴重的併發癥;而老年人則可以適當放寬標準,更注重生活質量和營養攝入,避免低血糖帶來的風險。
據了解,今年世界糖尿病日的口號是“了解更多,行動更多,關注職場健康”。談及職場健康,賈偉平教授指出,當前年輕人工作壓力大、競爭激烈,加之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導致糖尿病年輕化趨勢愈發顯著。建議年輕人從改善生活習慣入手,增加戶外活動,保證充足睡眠,加強心理交流與減壓,避免熬夜及不良飲食習慣,如頻繁食用夜宵、高糖飲料等,這樣才能有效降低糖尿病風險。
“糖尿病並不可怕,只要你做得好,是可防可控的。”賈偉平教授如是説。
加強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構建全方位糖尿病防治體系
在糖尿病的防治體系中,基層醫療機構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
“基層醫療機構最貼近患者,是慢病管理最重要的陣線。加強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是提高糖尿病防控效果的關鍵。”賈偉平教授認為,一方面需要通過醫聯體、醫共體等形式將大醫院的優質資源下沉到基層,提升基層醫生的診療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強基層醫生的培訓,使他們掌握糖尿病管理的最新知識和技能,為患者提供科學、規範的指導。
“此外,科普教育也是基層醫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需要通過多種形式,如講座、短劇、動畫等,向公眾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識,提高大眾的健康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構建起一個全方位、全周期的糖尿病防治體系。”賈偉平教授強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