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道數智先鋒丨北極九章沙海洲:AI時代,智能分析讓每個業務員都能擁有“數據助手”-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2 16:56:13
來源:新華網

論道數智先鋒丨北極九章沙海洲:AI時代,智能分析讓每個業務員都能擁有“數據助手”

字體:

中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已逐步邁入深水區,如何讓第五大生産要素——數據真正實現服務於決策,推動企業從“經驗驅動”邁向“數據驅動”,是當前諸多企業面臨的棘手難題。國家數據局發布的《全國數據資源調查報告(2024年)》顯示,2024年全國數據生産總量達到41.06ZB,其中活躍總量僅1.3ZB。這意味着,依然有大量高價值數據沉睡在各種系統孤島之中,數據價值無法被充分釋放。

如何把數據用好?北極九章首席運營官沙海洲近日接受新華網採訪時&&,當前眾多企業已經進入精細化運營階段,企業級的、可真正落地的AI數據分析&&能夠幫助企業更輕快、智能地應用已建好的數據,驅動業務價值增長。

讓企業“數據用起來”的智能分析

在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企業已經逐漸認識到數據的重要性,但數據的鏈條很長,包含數據採集、生産、治理、存儲等底層建設。“我們的産品是解決數據的最後一個環節——數據的應用。”沙海洲介紹,北極九章聚焦於“讓數據用起來”。

在過去幾年當中,尤其是大型企業在數字化建設過程中,投入了大量資源引入各類系統,迎來的卻是數據洪流淤積成山,報表迷宮眼花繚亂。投入越多,信息熵增越烈,海量數據並未轉化為有效的洞察,更未流向價值創造的閉環終點。

企業採集、儲存、計算數據的能力越來越強,但數據分析能力始終增長緩慢。諮詢公司Gartner的數據表明,68%的企業數據沒有被分析,成為數據釋放價值過程中的難題。

“企業不是為了建數據而建數據,而是讓數據創造價值,讓數據驅動業務。”沙海洲認為,在過去的二十年當中,人們從PC時代過渡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再到如今的AI時代,生産力工具的易用性越來越高,但數據分析能力依然處在“敏捷BI”(Business Intelligence)階段,只有專業的數據分析人員才能夠對業務産生的數據進行有效處理,而非技術背景的業務人員則被高使用門檻拒之門外。

數字化時代,幾乎每個企業每天都在生産大量的數據,根據Intel(英特爾)的估算,自動駕駛車1天就會産生4TB的數據。“像智能駕駛試駕一圈産生的數據量是以前不可比擬的。”沙海洲稱,企業的數據是海量的,但企業內部並不是每個人都是數據分析師,許多業務人員依然對專業的數據分析工具望而卻步。傳統的“敏捷BI”依然困於“報表車間”模式,即花費大量的時間形成業務的“數據報表”,導致業務的響應速度遠遠跟不上市場的變化。

能夠讓業務人員用自然語言提問,並直接獲取完整的商業洞察,如同擁有一個24小時待命的“數據助手”,是北極九章旗下産品應對數據分析難題的解決思路,“未來企業需要的是分析洞察引擎,而非數據問答工具。”沙海洲説。

據沙海洲介紹,目前北極九章的核心産品是以用戶簡單提問為“分析原點”,模擬數據分析師推演問題路徑,如拆解“毛利率下降”原因鏈,將模糊問題轉化為明確數據指標,精準生成並執行分析邏輯,最終輸出高價值結論。支撐這一能力的是“左腦數據模型+右腦語言模型”雙架構——左腦負責嚴謹數據映射,右腦負責理解業務語義。

  

北極九章旗下智能分析洞察工具示例

他舉例,當用戶提出簡單問題時,如“華東地區營業額如何”,系統不僅返回數據,還會主動分析應從哪些視角來分析營業額的變化,如地區、品類、時間等維度,並識別關鍵維度的異常波動、負相關指標等,最終通過多維度思路洞察幫助用戶形成分析結論。

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效率革命”

麥肯錫在2022年發布的報告《2025年做一個數據驅動的企業》中指出:“在2025年,企業裏的每一個員工都會習慣於使用數據來支撐自己的工作。”

但現實的情況是,我國數據分析人才相對短缺,沙海洲&&,在數據量指數級膨脹與數據分析人才供應緊張的剪刀差中,智能分析已成為維繫企業數據血液循環的“人造紅細胞”。智能分析或許永遠無法替代十餘年經驗的資深分析師,但正批量複製着具有“三年經驗”的數據分析師,這是中國製造業邁向精密化、金融業實現精細化、零售業擁抱即時化的底層燃料。

沙海洲以國內某頭部乳企為例,説明了智能分析在企業數據應用中的重要性。“原本需專業數據團隊耗時構建的看板,現在借助智能分析工具,普通業務人員就可以在兩周內自主完成3000張數據看板。”這是當前企業支持更加柔性化的生産所必不可少的一步,也是企業利用數據驅動提效的核心。

“精密製造、金融、消費零售領域的企業,要麼具備豐富的數據基礎,要麼處於精細化運營階段,對數據分析需求迫切,這些在數字化應用領域‘嘗到過甜頭’的企業會最先成為我們的客戶。”沙海洲介紹,當前的AI數據分析産品,雖仍需企業內部業務員接受10-15分鐘基礎培訓,但未來將通過持續迭代降低使用門檻,最終實現“像下載APP一樣簡單操作”。

隨着AI時代加速到來,企業內部將大量啟用AI agent(智能體)協作,AI agent之間的協同需要準確的數據交互,因此産品未來定位是“可被AI調用的工具”,為企業提供精準數據與智能洞察。

【糾錯】 【責任編輯:曹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