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師範大學文化創新論壇:用數智技術為傳統文化“解鎖”新表達-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03 18:58:30
來源:新華網

2025年北京師範大學文化創新論壇:用數智技術為傳統文化“解鎖”新表達

字體:

  2025年10月31日,2025年北京師範大學文化創新論壇暨首都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播工程研究院年度論壇在北京師範大學召開。大會集政界領導、學界專家與業界代表開展“三方跨界對話”,聚焦“數智時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與傳播”,共同拆解數智技術如何為傳統文化“破圈”注入新動能,探索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落地路徑,為首都乃至全國文化創新體系建設提供可參考、可應用的智庫解決方案。論壇由北京師範大學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院副院長楊越明主持。

北京市社科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市社科規劃辦主任翟德罡

  北京市社科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市社科規劃辦主任翟德罡在致辭中強調,隨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深入發展,數智技術的迭代升級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翟德罡&&,首都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播工程研究院在服務黨和國家中心任務、服務首都文化教育和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京師智慧”,此次論壇需與中國實踐相結合,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的學科、學術、話語體系貢獻首都經驗。

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康震

  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康震代表學校致歡迎辭中指出,數智技術為創新性地守護、解讀、傳承中華文脈提供了強大的賦能工具和全新的表達場域。北京師範大學將“培育高質量文化傳承創新體系”作為學校發展規劃重點建設任務。並期待與會專家深入探索數智技術與傳統文化融合的前沿路徑。

北京師範大學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院教授、首都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播工程研究院院長、首席專家於丹

  智庫不僅僅是文化現象的觀望者,更應該是文化前沿的瞭望者。北京師範大學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院教授、首都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播工程研究院院長、首席專家於丹指出,每一次技術的突破性躍遷,都必然伴隨文化形態的創造性重塑。文化和科技不是物理組合而是一種化合反應,要用好文化建設數字化賦能、信息化轉型機遇,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於丹&&,在數智賦能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創新表達仍存在現實挑戰:智能技術契合文化場景不足、文化傳播缺乏精準性;文化符號數智轉譯失準,技術賦能與文化內核存在割裂;國際傳播面臨技術壁壘,中文語料庫的“西化”制約文化認知等問題。她提出,數智時代的核心是連接,應建立理念、技術、傳播協同創新三大抓手,有效的文化傳播應該是文而化之,而非文而不化。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副會長陳麗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副會長陳麗發言中&&,在數智時代浪潮下,教育正經歷從“術”到“道”的深刻變革,正推動教育體系發生全方位轉型。知識從單向傳授轉向“群智涌現”,學習成為構建網絡的過程,聯通主義理念逐漸成為教育新範式。陳麗強調,教育“道”的創新是數字化轉型的關鍵,亟需構建開放、聯通、終身化的教育新生態,以適應社會對高質量、全時空學習的新要求。

山東大學特聘教授范玉剛

  山東大學特聘教授范玉剛圍繞“數智技術賦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的理念、視野與眼光”發表主旨演講,他指出,以數智技術賦能文化“兩創”,需立足中華文化主體性、秉持文明互鑒,傳播全人類共同價值,以守正創新助力文化現代化與文明復興。

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周敏

  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周敏以“智能化時代中國企業文化出海新路徑”為題,分析了中華文化在國際傳播中的新路徑與新範式。她指出,中國當前在全球軟實力排名中整體位居前列,但在價值觀傳播等關鍵維度仍存在提升空間。企業是文化出海的核心力量,通過有效融合傳統文化與數智技術,實現了品牌人格化塑造、內容年輕化表達。她強調,文化傳播需秉持“利他性”原則,在堅守文字定力、夯實基本功的基礎上,以小切口折射大圖景,用軟表達彰顯硬實力,讓中國故事真正引發世界範圍內的情感共鳴。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未來影像研究與創作中心主任陳剛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未來影像研究與創作中心主任陳剛現場探討了數字技術對影視內容創作與産業格局的深遠影響。他指出,電影工業製作流程已從傳統線性模式轉向以數字資産為核心的虛擬製作,LED幕墻、實時動捕等技術正重塑電影敘事邏輯。與此同時,觀影習慣的碎片化推動消費生態向兩極發展:一邊是追求極致沉浸的影院大片,另一邊是契合分眾審美的線上內容。他強調,構建以數據要素為中心的生産與消費生態系統,推動線上線下資源整合,是中國電影在數字時代實現産業升級的關鍵路徑。

北京師範大學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院教授、首都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播工程研究院副院長楊越明

  北京師範大學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院教授、首都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播工程研究院副院長楊越明現場闡述了科技賦能世界文化遺産的多樣性表達。她&&,當下的保護傳承存在歷史自然損失、空間觀察局限、時間體驗不足等痛點,因此需要推動大眾從認知者逐步轉變為行動者。她提倡秉持“以資源為本、技術為媒、創意為核”的理念,來探索世界文化遺産表達新可能。

圓桌論壇

  在圓桌討論環節,於丹與北京天橋盛世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徐曉輝;北京東方嘉誠文化産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北京文化産業園區協會常務副會長甄軍;北京內聯升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北京福履布鞋文化博物館館長程旭;維魔科技創始人/CEO、VR導演范帆,圍繞“數智時代傳統文化區域性創新與傳播”展開對話。

  本次論壇匯聚各界智慧,旨在為數智時代的文化傳承與創新指明實踐路徑。北京師範大學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院、首都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播工程研究院,始終以“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為核心課題,注重“研用結合”,讓智庫智慧落地生效,持續為首都文化繁榮發展注入“智力活水”。

【糾錯】 【責任編輯:陳延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