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瀋陽9月7日電(吳詩萌)9月8日,由新華網主辦的“工業互聯網+智慧醫療:生態鏈協同與高質量發展論壇”在遼寧瀋陽舉行。作為2025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論壇聚焦工業互聯網與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落地實踐,搭建了涵蓋政府、科研院所、醫療機構、行業協會、工業互聯網企業等多方的交流&&,旨在通過跨領域思想碰撞,解構技術融合難點,探索産業協同模式,為智慧醫療發展注入“工業級”新動能。
期間,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信息中心主任全宇以“聚焦IT基礎設施安全監管為醫院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為題發表主旨演講。作為扎根瀋陽本地的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實踐者,他以醫院“不起眼卻至關重要”的弱電井為核心切入點,結合親身經歷的管理痛點、落地的智能解決方案及真實案例,系統闡述了如何通過精細化監管守住IT基礎設施安全底線,為智慧醫療建設提供堅實支撐。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信息中心主任全宇
“安全是所有工作的底線,醫療行業如此,信息化建設更是如此。”全宇在演講開篇便強調,若沒有安全保障,再先進的智慧醫療技術也無從談起。而他此次聚焦的弱電井,正是醫院IT基礎設施的“地基”——這個常被忽視的空間,卻承載着運營商設備、監控機櫃、網絡線路等關鍵設施,“裏面任何一條線路出問題,都可能影響一台電腦、一棟樓甚至整片區域的診療服務”。
全宇用直白的表述還原了弱電井曾經的管理困境:“太臟、太亂、太隱蔽,老舊樓宇的弱電井裏甚至有灰塵和泥土,連燈都沒有。”更棘手的是管理漏洞——過去一棟樓的弱電井共用一把鑰匙,配鑰匙成本極低,導致誰都能進;有人往裏面堆放梯子、拖布,甚至拔掉設備插頭給手機充電,事後卻查不到責任人;200多個弱電井靠人工巡檢,一天走2萬步也得幾天才能看完,安全檢查往往淪為“走過場”。
針對這些痛點,全宇詳細介紹了醫院打造的弱電井智能管理體系,每一項設計都源於實際需求。在門鎖管理上,團隊借鑒共享單車的藍牙開鎖邏輯,授權人員打開小程序並開啟藍牙後,靠近10米範圍內就能識別弱電井名稱,點擊即可開鎖;考慮到夜間、節假日安保人員巡視需求,又配套了NFC授權卡片,“誰開門、什麼時候開門,系統都有記錄”。環境監控方面,醫院在弱電井內構建了“多維度感知+實時預警”網絡:溫濕度傳感器實時採集數據並上傳管理&&,異常數值可按高低排序,便於工作人員快速定位高溫、高濕或低溫點位;煙感探測器與水浸探測器一旦監測到火情或漏水,立即觸發&&報警,避免事故擴大影響診療秩序;紅外攝像頭采用“動態錄製”模式,僅在檢測到人員活動時啟動錄像,無燈環境下也能清晰拍攝,為安全事件留存關鍵證據。
為進一步消除安全盲區,醫院還細化了監管細節:門鎖異常開啟時,管理&&實時彈窗報警並精準定位點位;設置“門禁未上鎖監管”功能,默認30分鐘未關門即觸發提醒(時長可按需調整),防止不法分子趁機入侵;針對UPS電池及查房推車電池,不再僅監控整體運行狀態,而是細化到單塊電池的內阻與溫度,實時監測過充、過放情況,避免電池漏液、損壞引發次生事故。
報警與應急處置環節,醫院構建了“多渠道響應+智能聯動”機制:工作人員可按需訂閱溫濕度異常、煙感、水浸、門禁未關等告警事件,通過短信、郵件接收提醒;系統還會自動通過機器人撥打預設電話,以語音播報形式告知報警信息,確保相關人員及時響應。應急預案則覆蓋多種極端場景:當弱電井出現水浸、火情等緊急情況,系統自動控制磁鐵鎖開啟,方便救援人員快速進入;針對“有電力無網絡”“無電力供應”等特殊情況,也提前制定了應對流程,保障應急處置高效開展。
“網絡安全是醫療安全的一部分,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是醫療核心制度的一部分。”全宇強調,安全是醫院高質量發展的不可逾越的底線,IT基礎設施安全防護沒有終點,需持續優化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