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是第三個全國生態日,也是“兩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的日子。二十年間,滄桑巨變。目光鎖定浙江安吉:在梅溪鎮草蕩水庫一望無垠的水面上,13.6萬塊光伏板與成簇魚群相映成趣。投産8年來,浙江公司安吉草蕩光伏電站累計發出3.7億千瓦時綠電,助力千畝魚塘每年産出60萬公斤淡水魚,帶動漁民增收400萬元,以生動實踐描繪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動人畫卷。
國家電投集團浙江公司安吉草蕩“漁光互補”光伏電站
一座電站折射發展理念,印證綠色蛻變。重組成立十年來,國家電投集團勇作“兩山”理念的堅定踐行者和引領者,始終堅持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履行能源央企生態環保責任的重要使命擔當,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提交了一張亮眼成績單。國家電投集團在98家參與綠色發展評價的中央企業中名列前茅,全面完成國資委下達的生態環保目標任務,為推動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增強發展“含綠量”,守住綠水扮靚青山
守住綠水青山,能源轉型是主戰場。重組成立十年來,國家電投集團深入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將清潔能源作為裝機增量主體,培育清潔能源産業高增長、高比例、高質量、規模化發展優勢,為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注入綠色動能。
一組數據勾勒綠色發展圖景:十年來,國家電投集團清潔能源佔比從2015年的38.47%,到2019年突破50%,如今已達到73.08%;年發電量由3808億千瓦時提升到7244億千瓦時,清潔電量佔比由不足25%提升至58.32%;僅2024年就發出清潔電量3936億千瓦時,碳減排效應相當於新造17個塞罕壩林場。
核,遇見國家電投。國家電投集團堅定不移踐行國家戰略,以批量化建設“國和”系列核電機組為中心任務,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核電裝機從成立之初的224萬千瓦壯大到1074萬千瓦,同時在山東、廣東、廣西等地有一批機組在建或得到核準。世界首批三代核電項目、我國三代核電自主化依託項目——海陽核電一期工程於2019年1月建成,累計發出清潔電力超1328億千瓦時,是世界首個發電突破千億千瓦時的三代核電項目。
國家電投集團海陽核電項目俯瞰圖
風,吹過國家電投。從陸上到海上,國家電投集團風電産業實現跨越式發展,風電裝機規模從998萬千瓦躍升至6253萬千瓦,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超1.4億噸。江蘇、廣東、山東三個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相繼建成,海上風電裝機達512萬千瓦,保持行業領先。
光,閃耀國家電投。牢記“一定要將光伏産業做好”的殷切囑託,全力打造世界一流光伏産業。十年間,光伏裝機從485萬千瓦壯大至8673萬千瓦,打造了青海共和、內蒙古達拉特、四川甘孜、貴州威寧等一批大基地。
水,流經國家電投。國家電投集團有序推進流域梯級水電站的開發建設,在黃河上游,形成了由11座大中型水電站構成的、總裝機容量達1284萬千瓦的梯級水電大基地;在長江一級支流沅水流域,9座水電站以496.5萬千瓦的裝機容量奏響碧波樂章。2025年7月14日,隨着四川劍科水電站全容量投産,國家電投集團水電裝機達到2679萬千瓦,滔滔江水將綠色電能注入千家萬戶。
在持續加大清潔能源供給的同時,國家電投集團各産業逐綠向智的步伐同樣鏗鏘有力。看火電,十年間完成火電機組“上大壓小”異地擴建超1200萬千瓦,超低排放改造超6700萬千瓦、節能(供熱)改造超7900萬千瓦、靈活性改造超3400萬千瓦,供電煤耗每千瓦時下降14克。看礦山,內蒙古零碳礦山投入600余&無人駕駛自卸車及換電重卡,與原有設備同比減少碳排放約15%。
提升産業“含新量”,點綠成金做大金山銀山
如何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價值轉化?國家電投集團以實幹、創新作答,有力有效探索綠色發展新模式、新技術、新方案,將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換之路越走越寬。
善用綠色能源,讓傳統産業和創新業態深度融合。在內蒙古科爾沁草原腹地,內蒙古公司霍林河循環經濟示範工程項目,依託霍林河地區既有煤、電、鋁産業,利用當地風能、太陽能、劣質煤資源,打造了全國首個“煤-新能源-電-鋁”循環經濟新範式,實現電解鋁綠電消費佔比30%左右。自2023年起,內蒙古公司所屬霍煤鴻駿鋁電公司累計完成“綠電鋁”交易14.12萬噸,實現了綠色發電到“綠電鋁”的價值傳遞。
在雲南陽宗海綠色鋁産業園,雲南國際建設了全國首個光伏直流電直接供給鋁冶煉生産的示範項目,每噸電解鋁節約耗電10度以上,率先實現了綠電與工業用電的深度融合發展。熾熱的“光”,助力雲鋁股份主要産品碳足跡值處於行業領先水平,獲得了差異化競爭的寶貴優勢。
釋放零碳魅力,讓經濟價值和環境效益相得益彰。國內首套10萬噸級兼容燃煤燃氣低濃度二氧化碳捕集裝置——長興島電廠CCUS創新示範項目將二氧化碳“變廢為寶”,成功打通“碳捕集+碳運輸+碳利用”的全流程,真正做到了二氧化碳的商業應用,一舉實現生態環境價值和經濟價值的雙贏。
2025年7月26日,一輛滿載綠氨的罐車向下游應用市場駛去,標誌着吉電股份大安風光制綠氫合成氨一體化示範項目投産。該項目率先打造“綠電-綠氫-綠氨”綠色發展模式,利用吉林西部豐富的風光資源發出的電力,可年制綠氫3.2萬噸,綠氫制綠氨18萬噸,助力化工、電力及交通行業減碳降碳,釋放綠色價值。
厚植生態惠民,讓美麗中國與民生福祉同頻共振。“以前這地方風沙滿天,一年刮到頭。風一吹起來,站在十幾米外連人都看不見。”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鐵蓋鄉下合樂寺村的牧民葉多説道,“現在光伏板下的牧草多了,我們家300多只羊全在光伏園區裏放養,羊吃得飽、長得肥,自家的收入也從原來的一年三萬多變成了如今的七八萬。”
葉多實實在在的幸福感、獲得感,正是來自於以黃河公司為主力軍的能源企業在青海共和打造的609平方公里光伏産業園。因“光伏治沙”,荒漠戈壁變為優質牧場,貧瘠大地長出金色致富果。
這樣的實踐不止一處。在內蒙古磴口,北京公司建成我國首個光伏治沙項目,植被覆蓋率由8%提高至77%,累計帶動村民增收20萬元;在廣西桂林,廣西公司坵坪高山風電集群項目將綠色能源開發與鄉村振興相結合,助力周邊農戶每年增收約10萬元;在河南蘭考,電投綜能打造全國首個農村能源革命試點建設示範縣,以清潔能源助力煥新擴綠、富民增收。
“看得見”的綠色價值在拔節生長,“看不見”的綠色效益創造無限藍海。近年來,國家電投集團積極探索綠色環境權益,成功登記全國首例新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項目,開發多個農産品碳標籤助農利農,探索點綠成金路徑,促進生態效益轉化。
守牢生態底線,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
堅決守牢生態環保底線,關鍵看行動、見實效。在生態環保的國家電投答卷上,鐫寫下的是久久為功的堅韌不拔和動真碰硬的堅強決心。
夯實生態環保的根基體系,國家電投集團印發《推動美麗中國建設暨生態環境保護專項實施方案》,明確生態環保管理“黨政同責、一崗雙責”以及“十項禁令、二十條不準”有關要求,健全生態環保“三大體系”運轉機制,推進生態環保管理體系職責更明確、協同更有效、運轉更順暢。
加大投入開展生態恢復治理,內蒙古公司將露天煤礦生態恢復治理作為生態環保頭等大事來抓,實現了“三年徹底整改”的承諾目標。7年間,五座露天煤礦累計投入資金約19億元實施生態恢復治理,成為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正面典型。
強化監督全力管控風險隱患,通過生態環保評估、督導檢查等方式對系統內所有生産型二級單位進行了全覆蓋的多輪排查。建立生態環保“一項目一清單”工作機制,從“全産業、全過程、全方位”對系統內所有項目進行評價。對不規範行為、違法違規現象等加大懲處力度,在主要負責人年底綜合業績考核中進行兌現。
今日的國家電投,在統籌做好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中,繪就萬里河山的絢麗畫卷。
——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讓天空更藍呼吸更甜。在“塞上江南”寧夏銀川,鋁電公司投資2.08億元,三座8.6萬平方米的封閉式煤場拔地而起,從根本上解決了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問題,實現了年顆粒物減排量133.95噸。開封發電、赤峰熱電、清河發電等燃煤電廠煤場同步實施封閉改造,最大程度降低作業揚塵。
——持續打好碧水保衛戰,守護水資源清澈脈動。大力推進長江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行動,自2021年以來,國家電投集團累計實施廢水處理設施升級改造60余項,內蒙古公司通遼電廠、東北公司大連發電等實現全廠廢水“零排放”,不斷提升治污設施水平和治污能力。
——穩步推進凈土保衛戰,廢礦上長出翡翠公園。持續推進固廢源頭減量,強化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儲能電池、風機葉片、光伏組件等回收利用技術取得新突破,實現鋁電解大修渣資源化技術工業應用。山西鋁業投入1.34億元完成上封赤泥庫閉庫。內蒙古南露天煤礦,復墾的排土場上,蒙古櫟與五角楓正抽出新芽,低飛的松雀鷹在空中劃出完美的弧線。
國家電投集團內蒙古公司北露天煤礦礦山排土場
——積極守護生物多樣性,為鳥獸魚蟲留住樂園。主動承接歷年水電行業魚類增殖放流聯合行動,年度放流湖南吻鮈、岩原鯉、湘華鯪等土著魚類32萬尾。黃河公司羊曲水電站累計投資2.63億元建成系列生態保護工程,以實際行動守護着自然界的美麗“精靈”,助力我國生物多樣性家底持續“增厚”。
2024年羊曲水電站25萬尾珍稀魚類增殖放流活動現場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國家電投集團紮實踐行“兩山”理念開創了高質量發展新局面,贏得了難能可貴的發展優勢。百舸爭流,奮楫者先。新起點上,國家電投集團必將以更大決心、更實舉措,助力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神州大地再添新綠。(王倩倩 剡宏英 劉雨果 張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