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麗水市蓮都區連綿起伏的群山之間,一排排光伏藍海漫坡越野,層層疊疊沿着公路蜿蜒深入;在湖州長興縣和平鎮,昔日滿目瘡痍的廢棄礦山身披“藍色鎧甲”,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板下牧草青青;在安吉縣梅溪鎮草蕩湖水庫水域,一列列高鐵在光伏矩陣織起的綠網中穿湖而過,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些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場景,正是國家電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注腳。
安吉草蕩“漁光互補”光伏電站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國家提出“雙碳”目標5周年。作為能源央企,自2015年入浙以來,國家電投集團深耕這片熱土,浙江公司堅決扛起集團賦予的區域發展定位、職責和使命,持續推進風電、光伏項目建設,以一個個標杆項目為筆,在之江大地上勾勒出綠色發展的壯闊圖景。截至2025年7月底,浙江公司總裝機達491.2萬千瓦,新能源裝機量在浙央企中排名第二,工商業屋頂分佈式光伏更是穩居發電企業榜首,用十年時間交出了一份“守護綠水青山,賦能綠色發展”的亮眼答卷。
多元融合:讓每一寸土地釋放綠色能量
在“兩山”理念發源地安吉,國家電投浙江公司傾力打造的該縣首個“漁光互補”項目,儼然一幅鄉村綠色低碳和美共富的絕美圖景。投産8年來,電站累計發出3.7億千瓦時綠電,二氧化碳減排量達25.9萬噸。項目充分利用光伏水域進行漁業養殖,年均養魚産量達60萬餘斤,年收入約450萬元,為和美鄉村帶來可觀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長興鑫江礦項目
“以前這裡是礦坑,現在成了金窩窩!”霅溪村村民們望著眼前的光伏電站笑意盈盈。長興鑫江礦項目的蛻變,是浙江公司“光伏發電+”模式的經典實踐。通過“分層剝離、交錯回填”技術修復礦地,創新“光伏+復綠+牧業”立體模式,既解決了地質災害隱患,又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在麗水蓮都區仙渡鄉4400畝山坡上,不久的將來,光伏板與茶葉、金銀花、黃芩等耐陰經濟作物,將共生於天地間,實現土地資源的立體化高效利用。“光伏板擋了強光,茶葉品質會更好,我們既能收土地租金,還能在基地打工。”村民有本收入賬:土地流轉每畝年收益500元,務工每月還有4000元,6個村集體年增收合計超百萬元。2024年8月,蓮都區成為浙江省首批調出“山區26縣”的三個縣區之一,這份綠色答卷裏,光伏産業功不可沒。
在寧波象山涂茨鎮的黃沙塘,37MWp光伏板在水面鋪開,形成“水上發電、水下養殖”的生態畫卷。“光伏板遮陽,魚蝦長得更歡實,南美對蝦畝産提高了20%。”據養殖戶反饋,這種“漁光互補”模式讓水域價值翻倍,每年發電4500萬千瓦時的同時,養殖收入也水漲船高。
衢州極電電動屋頂光伏項目
在衢州極電電動工廠,38萬平方米的車間屋頂變身“發電站”,10萬塊光伏組件年發綠電5500萬度,通過BIPV技術實現建築與能源的智慧共生,以“屋頂上的陽光銀行”重塑工業能耗格局,成為工業綠色轉型的標杆。
從礦山到灘塗,從水面到屋頂,國家電投讓光伏技術與多元場景融為一體,以“生態衛士”的職守,將綠色基因融入發展血脈,將復綠礦山的匠心與環保公益的熱忱交織成網,將能源革命與生態保護深度融合,擦亮了“萬物並育而不傷害”的生態底色,詮釋了新時代能源革命的浙江擔當。
智慧賦能:綜合智慧能源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以前夏天怕停電,現在有了這個‘超級充電寶’,生産再也不用愁了!”在長興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家電子企業負責人指着不遠處的儲能電站讚不絕口。這個猶如一座巨型蓄電池的綜合智慧能源項目,47MW/478MWh的儲能容量隨時待命,為園區企業提供穩定電力保障。
湖州綜合智慧能源項目
作為國家新型儲能試點示範項目,這個鉛碳電池有個“超能力”:在70%充放電深度工況下,循環壽命可達上千次,退役後材料回收率達50%,2隻舊電池就能換1隻新電池。“我們用液冷技術給電池降溫,安全性拉滿,建設速度更是‘搭積木’級別。”項目負責人介紹,該項目2024年獲評第六屆亞太經合組織(APEC)能源智慧社區倡議(ESCI)最佳實踐獎銀獎。
在安吉天子湖工業園區,長虹制鏈公司的廠區藏着另一個“能源密碼”:7MWp光伏板供電,100kW/500kWh儲能調峰,還有充電樁為員工車輛充電。這個“光儲充”三位一體系統,通過“天樞一號”智慧&&實現智能調度,光伏發電優先供生産,儲能系統“削峰填谷”賺差價。通過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分析技術,可實現電網、光伏發電、充電樁和儲能等環節的全程感知,全面監測系統的發、用電情況。“真是太方便了!”企業電工王師傅對這套系統讚不絕口。
從長興“超級充電寶”的大規模儲能,到安吉的分佈式光儲充,國家電投浙江公司深挖用戶側,正在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電力系統貢獻智慧方案。這些散佈在城鄉的“能源智慧體”,如同綠色脈搏,為浙江的高質量發展持續供血。
協同共贏:綠色紅利惠及千家萬戶
國家電投通過商業運營模式創新,在長興鑫江礦採用“度電分成”的商業模式與村集體實現互利共贏、助力當地農戶增收致富,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美麗鄉村的融合發展,助力當地共同富裕。該項目創新性地採用與當地村集體進行利益共享的模式,每年將部分電費收益分給村集體,用來改善村容村貌。同時,將項目部分運維服務屬地化委託,增加農戶勞動收入。“光伏板不僅發電,還照亮了我們的共富路。”霅溪村村民們喜上眉梢。
在國家電投浙江公司的項目版圖裏,這樣的共贏故事俯拾皆是。麗水蓮都項目讓500多名村民家門口就業,寧波黃沙灘電站帶動周邊養殖産業升級,衢州極電光伏為企業節省電費的同時,每年減排二氧化碳5.8萬噸……綠色能源的紅利,正通過一條條産業鏈、一個個就業崗位,精準滴灌到城鄉每個角落。
員工巡檢
浙江公司始終致力於服務“雙碳”大局,統籌推動減污降碳,加快“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積極對接各級政府,提供量身定制的綠證交易方案,先後向浙江、內蒙古、上海出售綠證24萬張,向浙江省銷售集團公司系統單位綠證353萬張。
“我們不僅要發電,更要讓電成為連接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的紐帶。”國家電投浙江公司將秉持綠色發展理念,繼續拓展“光伏+”應用場景,不斷優化産業布局和結構調整,向海圖強,轉型突破,讓更多廢棄礦山變“金山”、荒坡變“銀坡”,為浙江建設清潔能源示範省、實現共同富裕貢獻“國家電投力量”。
從魚米之鄉到甌江之畔,從生態之都到東海之濱,國家電投浙江公司正以能源為筆,以創新為墨,在之江大地上續寫着綠色發展的新篇章。這篇章裏,有生態與經濟的和諧共生,有技術與場景的智慧融合,更有企業與民生的溫暖共鳴 ——這,正是新時代浙江綠色發展最動人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