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來,西藏察隅縣始終將黨的建設作為貫徹一切工作的靈魂與主線,以“黨建+”模式為總抓手,緊扣基層治理、産業發展、生態環保、強邊固防等關鍵領域,着力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治理效能,繪就出一幅“黨建強、産業興、生態美、邊防固、百姓富”的新畫卷。
黨建+基層治理,築牢基層根基。堅持把黨的領導作為基層治理的“定盤星”和“壓艙石”,持續推動“三級和議”與“黨建引領、一網全格、一站服務”深度融合,大力推廣扎拉村“1”帶“5”基層治理工作模式,積極探索“1+4+4+N”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工作方法,健全完善“鄉鎮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組織1700余名黨員幹部深入社區和基層一線開展志願服務400余場次。持續開展基層社會治理試點村(居)創建,竹瓦根鎮吉公社區榮獲“全國文明單位”,下察隅鎮嘎堆嘎美村榮獲“全國文明村鎮”。有效發揮縣級綜治中心“一站式”化解矛盾糾紛服務作用,成功化解矛盾糾紛22件,涉及資金89.5萬元,社會治安防控水平不斷提升。
黨建+産業發展,賦能鄉村振興。堅持把發展壯大鄉村産業作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以察隅河流域發展茶葉、獼猴桃、生豬等特色種養殖業為主,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221個,種植茶葉2.1萬畝,預計製作成品茶3.21萬斤,産值達2206.52萬元;種植獼猴桃4076畝,近日第一批1000箱獼猴桃果汁飲品已上市,2025年獼猴桃預計産量達400余萬斤,産值4700余萬元,獼猴桃園疏花、疏蕾、剪葉、授粉等階段帶動群眾增收64萬元。有序實施茶葉、生豬、獼猴桃等特色農牧産業提質升級,察隅茶葉、獼猴桃獲國家生態原産地産品保護認證,察隅紅茶、綠茶、白茶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名錄,上察隅鎮獲批2025年全國農業産業強鎮,昌林養殖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全國生豬産能調控生産勞動競賽“優秀獎”,全縣“三品一標”農産品數量增至41個。
黨建+生態環保,守護綠水青山。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將黨的組織力轉化為生態環境保護的強大執行力,嚴格落實三級河湖長、林長制,累計完成巡河2456次、巡林2931人次。持續推進城鎮周邊、G559線、G219線、察隅曲沿岸等區域生態修復,開展河道“四亂”問題檢查30余次,完成徵佔用林草地手續26.82公頃,持續推動75個圖斑和12個交通領域違法問題整改,有效完成中央、自治區第二輪環保督察反饋34項問題整改銷號,切實以高水平保護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堅持“向林要地、問林增收”,依託國家林草局定點幫扶優勢,大力發展白肉靈芝、茯苓等林下食藥菌種植,預計年産值超3800萬元,積極探索林下跑山雞、林下養鵝等生態養殖産業,落實森林生態保護補償金7500余萬元,有效拓寬“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換的綠色發展新途徑。
黨建+強邊固防,守護邊疆安寧。堅持屯兵和安民並舉、興邊和固邊並重,全力服務保障邊境重大項目建設,G219察滇公路全線開工,察墨公路完成總工程量的98%,布孔拉山隧道預計9月底貫通,邊境基礎設施短板不斷補齊。大力實施“智慧邊防”,統籌推進邊境地區軍民一體化能力治理體系建設,健全黨政軍警民合力強邊固防機制,核定新增212名護邊員,上半年859名護邊員聯合駐地部隊開展巡邊、護邊、治安巡邏等3600余次。落實軍地互提需求、互辦實事“雙清單”17項,投資478萬元解決部隊實際困難11項。拓展“五共五固”軍地結對共建內涵,試點推進“魚水醫務室”和“組織結對+黨員認親”幫扶機制,開展僜人群眾健康普查、軍地義診等共建活動30余場次,不斷深化軍民魚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