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石家莊、邯鄲等地推出的“網約公交車”引發社會關注。市民通過手機小程序預約並自選起點、終點,即可在指定區域內以常規公交票價“打”到公交車。這種融合網約車靈活性與公交普惠性的創新模式,為城市公共交通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網約公交車”將分散、動態的出行需求與閒置公交運力進行實時匹配,打破了傳統公交“定點、定線、定時”運營模式,實現了從“人等車、人找線”到“車找人、線隨人走”的轉變。其價值體現在多個方面,對市民而言,許多新區、郊區,常規公交覆蓋不足,出租車成本較高,“網約公交車”以其普惠性和便捷性,提升了出行便利度;對管理者而言,通過智能調度優化運力配置,有望在提升服務質量的同時,盤活存量資源、降低空駛率。
作為新生事物,“網約公交車”在從試點走向普及的道路上,仍需不斷探索和完善。首先是效率與普惠的平衡問題。既然是“拼車”,為滿足不同乘客需求,車輛繞行在所難免。如何在保證普惠性的前提下,通過優化算法和智能調度,將繞行時間控制在可接受範圍內,確保多數乘客的出行效率,是其保持吸引力的關鍵。
其次是可持續運營挑戰。未來,如何探索兼顧公共服務屬性與可持續運營的商業模式,需要政府有關部門、企業與社會共同求解。此外,還需做好規則設計,明確其在整個城市公共交通體系中的定位——作為常規公交和地鐵的“有益補充”而非替代者,與出租車、網約車等形成良性互補、錯位發展的格局。
“網約公交車”讓公共交通服務從“大水漫灌”式供給,轉向“精準滴灌”式服務,是推動公共服務改革的有益探索。我們樂見並鼓勵這樣的創新嘗試,期待各地在實踐中持續優化運營策略、完善技術支撐,讓“網約公交車”跑得更穩、更遠,真正成為群眾便捷出行新選擇。 (田策)
【糾錯】 【責任編輯:張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