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故宮博物院建院百年
“百年守護——從紫禁城到故宮博物院”特展
正在午門展廳展出
這場匯聚200件(套)珍貴文物
與歷史檔案的展覽
以“一脈文淵”“百年傳承”“萬千氣象”
三個單元為脈絡
回溯故宮從皇家禁苑
到全民文化殿堂的百年跨越
“天字七二〇”“劍一二二1”……
在“一脈文淵”單元
最引人駐足的
便是這些被稱作
文物“身份證”的文物編號
它們看似簡單
卻銘記着百年前點查的艱辛
見證着一代代故宮人的守護初心

1924年溥儀出宮後
清室善後委員會以宮殿為單位
開展文物點查工作
按《千字文》順序為文物編號
最先點查的就是乾清宮
這對掐絲琺瑯太平有象
當時陳設在乾清宮的西暖閣
以“天地玄黃”的“天”字為號
編號分別為
“天字七二〇”和“天字七二一”
這也是故宮博物院
首批擁有“身份證”的藏品
此次文物點查
共登記117萬餘件物品
編纂了6編28冊的《故宮物品點查報告》
這也是故宮最早的賬目

二十五寶璽
質地有銀鍍金、玉、栴檀木
印紐有交龍、盤龍、蹲龍型制
雕制精美
是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典章文物
其中
檀香木盤龍紐“皇帝之寶”
是二十五寶璽中
使用次數最頻繁、鈐蓋範圍最廣的
唯一一方木質寶璽
此寶也是“以肅法駕”的象徵物
二十五寶璽
是清代乾隆皇帝厘定的
行使國家最高權力的
二十五方御用國寶的總稱
它們密藏於紫禁城交泰殿的寶盝中
直至宣統末年
其數量和功用未曾變更
1925年1月
清室善後委員會對交泰殿進行點查
共計登記寶座、寶璽、寶譜等
文物58件(套)

白釉塑貼鮮紅蟠螭蒜頭瓶
瓶通體施白釉
瓶頸至肩部塑貼一條紅色螭龍
設色清奇脫俗
文獻記載
嘉靖年間鮮紅釉燒造技術瀕臨失傳
當時“拘獲高匠,重懸賞格”仍未成功
多以礬紅代之
此瓶體上的紅釉卻非礬紅而是鮮紅(銅紅)
且色潤而鮮艷
實為難得
為明嘉靖時期的精絕之作
在《清人畫胤禛妃行樂圖軸》中
可見與此瓶十分相似的蒜頭瓶
經清室善後委員會清點的器物藏品
與宮中所藏書畫多可相互對照
印證了故宮博物院藏品體系中
清宮舊藏文物的來龍去脈

這件銅鑲嵌紅銅天雞尊
天雞背部鑄接圓尊
是清代倣古銅器的流行器型
倣古原形是商周時期禽鳥形青銅禮器
即《周禮》中所載“鳥彝”“雞彝”
清廷不僅以古為典範
更創造根植為古的“新古”
這件倣古銅彩天雞尊
尊作倣生天雞背承花觚造型
頭、足、尾部作瑞獸形
造型相對較大
尊改作花觚且體量縮小
是為一種創新
清代宮廷藝術尊古、崇古風潮興盛
乾隆時期纂修的《西清古鑒》
是清宮所藏古代青銅器的大型譜錄
著錄了青銅器1529件
以商周器居多
由此亦可見
不管是乾隆時期的《西清古鑒》
還是百年前的《故宮物品點查報告》
亦或是現代以“故”字為文物編號的體系
為文物編號是文物保護的基本

據《故宮物品點查報告》記載
這對掐絲琺瑯仙鶴原存於樂壽堂
以《千字文》中“劍號巨闕”的“劍”字為號
編號為“劍一二二1”
當時被標注為
“破銅琺瑯仙鶴一對”
而修復後的仙鶴昂首挺立
也擁有了“故”字號的現代編號
從“劍”字號到“故”字號
編號凝結着故宮人對文物的敬畏之心
與器物編號不同
建築構件的編號體系
更注重位置記錄與修繕追蹤
體現了故宮對不同類型文化遺産的
精細化守護

明清官式建築精華
是1949年以來故宮博物院
歷次修繕工程重點關注和呵護的對象
展出的太和門款正吻
是安放在正脊兩端
封護屋面前後坡交匯部位的防水構件
也是裝飾構件
正吻上塑仔龍
有“雙龍呈祥”、避火消災的象徵意義
隨着時代變遷
故宮文物編號體系不斷迭代
但“以編號守護文物”的初心從未改變
民國學者的手書墨跡裏
有動蕩中的堅守
規範的“故”字號編號中
有新時代的擔當
從皇家禁苑到文化殿堂
文物的“身份證樣式”在變
故宮人“守護文明根脈”的初心
從未動搖
當觀眾凝視這些文物時
讀懂的不僅是文物的過往
更是一座博物院跨越百年的責任與傳承

策劃:胡國香
主創:邱星翔、王宇軒
記者:楊湛菲
學術指導:故宮博物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