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部原版音樂劇看舞美-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6/05 09:57:28
來源:中國文化報

從三部原版音樂劇看舞美

字體:

  我們讚賞節約成本、簡約樸素,能夠深入到基層廣泛演出的作品,反對片面追求“大場面”“高成本”“大製作”。既是出於對演出場次、對藝術傳播的考慮,也是為了使創作回歸戲劇本體,創作出更多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作品。

  近年來,音樂劇已成為深受觀眾喜愛的藝術類型,其中,優秀的原版音樂劇憑藉積累已久的名氣、原汁原味的風格、成熟的運營機制,在觀眾心中佔據着重要地位。觀眾走進劇場,除了表演、音樂、劇情之外,無疑也期待一場舞美的“視覺盛宴”。“視覺盛宴”並不等於“舞美的大製作”,舞美如果不能很好地服務於藝術表達,就只是流於表面,難掩內容空洞的本質。筆者以去年底和今年初引進的原版音樂劇《蝴蝶夢》《雨中曲》《日落大道》為例,就舞美與藝術表達的關係進行探討。

  《雨中曲》每一場演出都要用六噸水製造男主角在雨中跳舞的經典雨景。《日落大道》用一個巨大的雙層旋轉裝置,打造了女主角諾瑪的豪宅,構建了多層次的舞&空間。在國家大劇院對這兩部劇目的宣傳資料中,可以説這確實也是吸引觀眾觀看的一個亮點。天橋藝術中心引進的《蝴蝶夢》是一部德語音樂劇,在其排演之初,也是以舞美設計聞名,在最後一幕“火燒莊園”的劇情中,據説舞&上會“燃”起熊熊大火,但這次在國內巡演的,是所謂“音樂會版音樂劇”,沒有原來的舞美設計,比如,大火的場景用背景、燈光和幕布上的投影表現,也給人帶來了強烈的視覺衝擊。

  由此可見,有意義的舞美製作應當兼顧以下幾組關係的平衡。一是內容與形式的關係。舞美應當與戲劇的內容相適應,不能喧賓奪主,或者錯位,而是應當為了服務主題、服務劇情、服務表演存在的。在此基礎上,它還應當具有獨特的設計風格。

  二是傳統與創新的關係。中國傳統的戲曲舞&“一桌二椅”,具有寫意簡潔、意味無窮的特點。但是簡潔不一定意味着沒有用心設計,比如《雨中曲》的經典場景,男主角一個人在雨中起舞,畫面也很簡潔,但實際上,所謂“雨水”都進行了加熱處理,而且還能夠循環利用;為了迅速在舞&上形成積水,以表演踩雨、踢水花的動作,舞&正中間略低於四週,地板四週還有出水管。總之,舞美設計應當體現出既與現代舞&&術風格和氣派相適合,又與傳統審美精神相適應的美學原則,也應善用技術創新。

  三是創作與演出的關係。以《日落大道》為例,諾瑪豪宅的大型雙面舞&裝置,一面展現了浮華精緻的客廳和二樓走廊、陽&,另一面旋轉後可以切換成房屋外觀,便於場景切換和演員調度。特別是其中有一幕,在男主角喬和他的朋友們慶祝新年的同時,諾瑪的管家麥克斯發現了她自殺,利用舞&佈置,讓這兩條故事線同時在一個場景中發生,麥克斯在慶祝新年的人群中像幽靈一般游蕩,諾瑪的豪宅在新年的歡樂中顯出一派死寂,令人印象格外深刻,這就是在創作的同時考慮了演員表演和調度。但是,在巡演方面,這個舞&裝置卻 沒有兼顧創作與演出關係的平衡,因為它太大、太複雜,在北京和上海已多次出現裝置故障導致演出中斷的情況,説明舞美也還應當考慮到異地演出的運輸、裝&乃至演出問題。

  四是成本與收入的關係。比如,從《蝴蝶夢》這部音樂劇看,音樂劇在德國並不像英美那樣流行,投資和觀眾群體都相對較小,因此巡演中考慮到成本,舞美也進行縮水,這就要求轉變原有的設計思路和風格,在藝術效果和成本之間取得平衡。

  舞&是劇情發生的場所,舞美是烘托劇情、輔助演員表演的載體。好的舞美製作能夠與劇情和表演相得益彰,增強戲劇的藝術效果的感染力,用獨特的藝術語言給觀眾帶來美的享受。所謂“大製作”的實際問題在於,舞美與戲劇內容不相匹配,濫用“高科技”,或者在劇情、表演等方面不足以打動觀眾,而試圖以視覺奇觀“欺騙”觀眾的眼球。我們讚賞節約成本、簡約樸素,能夠深入到基層廣泛演出的作品,反對片面追求“大場面”“高成本”“大製作”。既是出於對演出場次、對藝術傳播的考慮,也是為了使創作回歸戲劇本體,創作出更多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作品。(含英)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