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銘記歷史、守護和平”的主題詩會在昆明舉辦,百餘名詩人以詩歌為橋,以歷史為鑒,共奏“守護和平”的詩性之音。

詩會由光明讀書會等單位共同主辦。光明讀書會會長鄧永標在致辭中&&,昆明是一座承載厚重歷史的城市,“在這裡舉辦首屆世界和平詩會,緬懷先烈、摒棄戰爭、珍惜和平,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深刻的現實價值。”
《黃河大合唱》作詞光未然先生的女兒張安迪女士,專門為詩會發來祝賀視頻,表達了對本屆詩會的美好祝願。
詩會上,一家民族歌舞團團長鐘少弘領唱了國歌,並朗誦《黃河大合唱》第三樂章《黃河之水天上來》,聞者無不動容。
詩會現場,來自各地的作家與詩人分享了專為本次活動創作的詩歌作品。他們或緬懷抗戰先烈的英勇事跡,或歌頌南僑機工的赤子忠魂,或表達對世界和平的深切嚮往。
詩歌愛好者們則以真摯的情感朗誦了與歷史、和平相關的詩作。其中,北清實驗學校的師生朗誦了光未然的《黃河頌》、艾青的《我愛這片土地》以及詩人嚴春芳的組詩《和平之聲》,贏得了陣陣掌聲。
著名畫家張熱雲現場創作了一幅以“南僑機工”為主題的《二十四道拐》水墨畫,將大家的思緒拉回到那段烽火連天、壯懷激烈的歲月。
詩人嚴春芳代表參會作家發言。他説,和平為文學注入了深邃的思想力量。真正的文學不僅限於風花雪月,更應對時代與人類命運進行深刻思考。華人作家身處中西文化交匯之處,既能深入理解中華文化中“和合”與“天下大同”的理想,也能切身感知世界格局的複雜變遷。應當通過文學作品,探討如何化解衝突、增進理解、推動包容。這種從歷史中生發、昇華為哲學思考、最終落筆於人類關懷的創作,將賦予文學更為獨特的深度與前瞻性,使其在世界文學中佔據不可替代的位置。
【糾錯】 【責任編輯:李世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