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宇宙深處到創業現場:季琦以新書《心生之境》回應時代的迷霧-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10 15:19:51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從宇宙深處到創業現場:季琦以新書《心生之境》回應時代的迷霧

字體:

  10月10日,華住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季琦新書《心生之境》全網發售。今年恰逢華住二十周年,這本書既是一段關於人生與宇宙的思考,也是一場企業成長的回望。

《心生之境》,季琦 著,果麥文化、萬卷出版公司2025年10月版

  “我創業好幾次,僥倖成功,並非因為我是天才,而是因為我不斷迭代、排除、求證。成功是深度思考的結果……我不是那種站在山腳,就能看到遠方的人。我屬於一步步爬上一座山峰,可以讓我看得更遠、更清晰,從而邁向下一個高峰的人。每一次的攀登,就是我迭代、進階的過程。”季琦在書中如此寫道。在《心生之境》中,季琦以“心”為始,將自己對宇宙和人生的哲思,化作商業實踐的“境”,將心靈探求、人生閱歷和創業實踐交織成文,以簡潔而富有力度的文字,將“由心至境”的理念娓娓道來:從內在的求真、至善、盡美,到外在的管理、産品與服務,華住的發展軌跡正是這套理念的落地。

  《心生之境》不僅是記錄了一家企業的成長,也折射出季琦與世界的深度對話。在開篇自序中,季琦提到,“本書開篇長文,是我對自己這些年所學所思的小結,我將之視為自己完整的‘心’。與之相比,其他記錄工作和生活的短文,則是心在不同時空化出的‘境’。”

  書中,他回顧了自己的求索之路——少年鍾愛科學與數學,青年醉心西方哲學、東方思想與佛學,長年探尋萬物的本質與生命的來處與歸宿。季琦在書中寫道,“世界只有兩樣東西:理念與現象。理念是真實的存在,現象是微弱的影子。”在他看來,“心”是理念,是本源;“境”是現象,是外在的呈現。心與境並非割裂,而是彼此映照。唯有守住本心,才能塑造外在世界的秩序。

  這種哲學貫穿他的商業實踐。在過去二十年裏,季琦始終堅持“求真、至善、盡美”的價值觀,讓企業既保持創業初期的進取,又歷練出“龍馬精神”的大氣與堅韌。管理、産品、品牌皆是“境”,而這背後真正的起點是“心”:用最小的力氣做最好的動作,回歸真實,刪繁就簡,讓企業在複雜環境中持續生長。


  《心生之境》不僅是一部“心法”,還折射整個中國商業世界過去二十年的進程。自21世紀初,中國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期,互聯網與移動科技的崛起、消費模式的迭代,讓企業和職場人都經歷了從粗放成長到數字化、品質化、品牌化的連續挑戰。産業的加速洗牌讓企業經歷驟然起落,也讓無數人面對“如何在不確定中持續成長”的難題。季琦在書中寫道:“在一個邊界模糊、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應變力非常重要。”面對行業不可避免的熵增趨勢,華住的成長路徑恰恰印證了他“境由心生”的哲學:一家企業的外在格局,也是創始人內在思考的延伸。


  比如在管理上,季琦將哲學轉化為可操作的工具。他主張企業管理之道要以共同價值觀為指引,充分利用已有的技術手段和工具,調動社群到與企業目標一致的方向上,激發一線的積極性和活力,以實現商業機構的價值創造,並跟所有價值創造者分享價值。

  “少即是多”的理念也貫穿在華住的産品與品牌體系中。從漢庭、全季到高端系列,從東方審美到包豪斯設計,華住始終刪除冗余、強化核心體驗:簡潔的空間設計、精準的技術應用,指向的都是用戶最真實的需求。

  這種極簡與高效,使華住在行業波動中保持穩健上升——從火車站旁邊的一家漢庭,成長為全球第四大酒店集團,擁有超過1.2萬家門店和近2.9億會員。

  記者注意到,這本書整體以本真的白與象徵華住的藍為基調,借水的意象構建敘事:鏡面漣漪映照環境與自我,中央雙圓鏤空引導視線沉入內頁的藍色,如同一滴水落入靜海,層層擴散又歸於寧靜。它象徵從外部世界的觀照,到反觀自性的沉潛,再到洞徹心源的通達——與全書“從內心出發,再回到內心”的哲思相呼應,讓閱讀這本書成為一次由外而內的認知旅程。(記者 路艷霞)

【糾錯】 【責任編輯:李世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