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網聯汽車快速發展的浪潮中,複合型人才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智能網聯汽車不僅涉及傳統汽車工程領域,還涉及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多學科的融合,這要求人才具備跨領域知識儲備與技術整合能力。培養複合型人才能夠加速自動駕駛算法優化、車路協同系統研發等技術創新,提升我國在全球汽車産業變革中的競爭力,並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産業向智能化、網絡化、綠色化方向發展。隨着智能網聯汽車在城市通勤、物流運輸、智能泊車等應用場景的多樣化,其對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具備跨學科知識的複合型人才既能夠更好地適應行業發展變化,又能承擔研發、設計、生産、維護等多重任務。因此,構建完善的複合型人才培養機制,培育符合産業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將為智能網聯汽車産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建立跨學科融合課程體系
針對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的多學科融合特點,職業院校需建立跨學科融合課程體系。課程設置應涵蓋汽車工程、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等核心領域,確保學生全面掌握不同學科的基礎知識;同時,設計模塊化課程,允許學生根據興趣選擇智能駕駛技術、車載通信系統、大數據分析等特定模塊。此外,課程內容需與行業前沿技術保持同步,邀請業界專家參與教學以保證內容及時更新;課程教學設計應強化理論與實踐結合,鼓勵學生通過實驗、項目等形式,深入理解跨學科知識的實際應用,通過交叉學習培養綜合性思維。
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單一學科知識已無法滿足産業發展需求,需推進跨院係聯合教學與合作。各學科部門應聯合設計跨學科課程,以項目為導向,注重團隊合作,鼓勵學生跨學科協作。例如,汽車工程專業與計算機科學專業的聯合課程,可讓學生共同研究智能網聯汽車中的數據處理、智能控制等技術;通過院係合作,既能促進各學科教師互動,又能為學生提供更多元的學習&&;學校還可組織跨學科研討會、競賽、講座等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跨學科興趣、增強崗位適配能力,培育適應産業多元化需求的複合型人才。
推動校企合作實踐
為了培養符合智能網聯汽車行業需求的複合型人才,可以通過深化校企聯合研發項目,以此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高校可以與汽車製造企業、科技公司等相關企業合作,共同設立研發&&,圍繞智能網聯汽車的核心技術進行合作研究——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學校輸出理論知識,學生可參與技術研發、産品設計、系統集成等多個環節,在實踐中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合作不僅能讓學生提前接觸行業前沿技術,還能加深其對産業實際需求的理解,促使其在實踐中發展跨學科綜合能力。
高校還可與企業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係,按照“一企一基地”模式設立校外實習基地,並邀請企業技術骨幹擔任兼職教師參與日常教學。通過這種合作,學生在大三、大四階段有機會進入企業實操,參與智能網聯汽車的研發、生産、測試和市場推廣等環節,更直觀地了解行業需求,如在測試環節學習自動駕駛功能的場景化驗證方法。企業可根據學生專業背景(如汽車工程專業側重車輛集成測試、計算機專業側重算法優化)安排個性化工作任務,助力其將課堂理論與實際操作結合、提高動手能力。此外,校企實習基地還可作為共同研發、技術交流的場所,定期舉辦“企業開放日”“技術對接會”,進一步推動産業與教育的深度融合。
加大科技創新培訓力度
高校應加大技術創新培訓力度,開設專門的創新驅動技術課程。課程需結合智能網聯汽車産業前沿技術,設計具有挑戰性的內容,注重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高校可邀請行業專家、技術領導者授課,分享最新技術趨勢,幫助學生掌握行業動態。此外,高校可通過創新實踐課程鼓勵學生開展項目式學習,設置創新競賽項目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技術,激發創新動力。
為更好推動技術創新,學校還可以建立企業主導的技術培訓&&。企業可發揮技術創新優勢,結合自身研發方向設計針對性培訓課程,圍繞汽車設計、智能控制等方面開展多層次創新培訓;&&可定期舉辦技術研討會、交流活動,鼓勵學生學習最新技術並參與實際項目研發,企業還可提供實習機會,帶領學生深入了解創新應用。通過該&&,學生能積累實踐經驗、提升創新思維轉化能力,同時推動校企合作深化,確保培訓內容緊密對接行業需求,培育更多符合市場要求的技術創新人才。
智能網聯汽車作為未來交通的核心發展方向,正面臨技術創新的巨大挑戰與機遇。在此背景下,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尤為關鍵。通過建立跨學科融合課程體系、推動校企合作實踐、加大技術創新培訓力度等舉措,可有效提升學生的知識整合能力、實踐操作能力與創新突破能力,幫助其適應行業快速發展——這不僅有助於培育具備創新意識、跨學科知識儲備、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還為産業技術突破提供堅實人才支持,如助力企業攻克智能駕駛長尾問題、優化車聯網通信效率等。隨着科技進步,教育體系需繼續深化改革,建立更靈活的人才培養機制,如推行“學分互認”“彈性學制”,通過加強校、企、科研院所等多方合作,推動複合型人才培養與産業發展無縫對接。相信在各方協同努力下,智能網聯汽車産業將加速成長,為實現智能交通貢獻更多智慧。
(作者:施維振,煙&職業學院交通工程系)
【基金項目】煙&職業學院2024年度校本科研項目“基於Apollo自動駕駛&&的智能車運動規劃方法研究”(項目編號:2024XBZC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