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基金規模超萬億 持股集中度上升-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24 17:21:16
來源:經濟參考報

港股基金規模超萬億 持股集中度上升

字體:

  今年以來,市場行情表現突出的港股基金,規模也迎來快速擴張。

  據機構統計,截至三季度末,公募港股基金規模合計已超萬億元,相比二季度增近68%。同時,近八成港股基金股票倉位高達90%以上,持股集中度也有所上升。展望後市,業內人士認為,短期市場或進行結構性盤整,但隨着中國優質資産不斷赴港上市、南向資金持續涌入,港股市場長期發展仍有較強積極因素支撐。

  半數以上港股基金回報率超30%

  國金證券最新研報顯示,截至三季度末,公募港股基金規模突破萬億元“大關”,合計達10330.08億元,環比二季度大增約68%;份額合計為8810.67億份,環比二季度增長42%。

  與此同時,港股基金的股票倉位也呈增長態勢。該研報顯示,截至三季度末,港股基金的股票倉位較二季度末增長0.75個百分點,抬升至92.71%。其中,近八成港股基金股票倉位高達9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伴隨規模不斷擴大,港股基金的持股集中度也有所上升,“抱團”特徵愈發明顯。據國金證券統計,截至三季度末,港股基金持有的大盤股(市值在800億港元以上)總市值佔基金重倉股總市值的比例高達93.94%,較二季度末提升4.05個百分點。

  港股基金規模的擴大,與業績表現密切關係。

  儘管三季度有所盤整,板塊出現輪動效應,但從年內漲幅來看,港股二級市場仍表現較為突出,南向資金也呈現明顯流入態勢。據Wind統計,截至11月18日收盤,恒生指數、恒生科技指數今年以來的漲幅分別達到了29.26%、26.36%。從行業表現來看,原材料、創新藥、生物科技等醫藥領域成為帶動市場上漲的強勁動力。

  基金層面,不少産品業績表現突出。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18日,在全市場337隻名稱中包含“港”的基金中(不含今年新成立的基金産品),共有336隻今年以來的回報率為正,其中174隻年內回報率在30%以上,佔比約為52%。其中,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中銀港股通醫藥兩隻基金的年內回報率均超過了100%。

  “當前,資金主要聚焦港股高股息、科技互聯網、生物醫藥與新消費這幾大領域。”長城基金國際業務部副總經理曲少傑&&,港股市場或能同時滿足防禦性與成長性的雙重配置需求,具有啞鈴策略兩端的優勢:一方面,部分藍籌高股息率股票具有6%左右的股息率,適合作為利率下行周期中的防禦選擇;另一方面,以科技互聯網、生物醫藥及新消費等為代表的領域聚集了中國最具創新力的企業,有助於把握港股科技成長機遇。這兩類資産吸引了大量資金流入港股。

  一二級市場呈良性聯動

  二級市場表現亮眼的同時,港股一級市場同樣活躍,一二級市場呈現良性聯動態勢。今年以來,A股公司密集赴港上市,成為港股市場股權融資重要的新生力量。

  日前,中際旭創公告稱,公司審議通過了《關於授權公司管理層啟動公司境外發行股份(H股)並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相關籌備工作的議案》。為持續推進公司國際化戰略和全球化布局,增強公司的境外融資能力,進一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公司擬在境外發行股份(H股)並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

  實際上,自11月以來,已先後有多家A股企業向港交所遞表或進行招股。

  11月6日,科興制藥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上市。11月10日,邁瑞醫療也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此外,均勝電子、小馬智行-W、文遠知行-W、旺山旺水-B、樂舒適、中偉新材、百利天恒等已啟動招股程序,其中均勝電子、百利天恒均為A股上市公司。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18日記者發稿,年內首次遞表港交所的企業已有292家(不含已成功上市),其中5家聆訊通過,274家顯示處理中。從類型來看,不乏醫療、消費、TMT等行業龍頭企業和眾多“A+H”項目。

  “今年前三季度,香港經濟穩步回升,資本市場表現卓著,互聯互通持續深化,中企赴港上市成熱潮。這一現象的背後,主要依託三重因素。”畢馬威中國研究院經濟研究院院長蔡偉對《經濟參考報》記者&&,一是A+H上市機制為內地企業提供了更靈活的跨境融資選擇;二是針對特專科技公司的第18C章上市規則吸引了更多特專科技公司赴港上市,拓寬了市場行業結構;三是市場估值回升與流動性增強共同構築了良性循環,有效提振了發行人與投資者的參與意願。整體來看,香港資本市場正展現出明顯的韌性與成長潛力。

  中長期發展支撐仍存

  經歷了前兩個季度的快速上漲後,今年三季度,港股市場表現有所分化,但整體維持韌性。展望後市,機構預計,短期市場或延續“高低切”特徵,實現風格再均衡。從中長期來看,港股市場仍有多項發展積極因素支撐。

  “預計明年市場有望逐漸從成長向周期和價值實現再均衡。”華泰證券研究所策略研究員李雨婕&&,明年上半年海外流動性寬鬆預期可能升溫,疊加財報真空期和春季躁動,成長風格仍有表現空間。隨着後續全球經濟共振復蘇,流動性寬鬆交易或讓位給基本面修復邏輯,建議投資者適時增配周期風格。

  招商證券(香港)認為,邊際利好逐步兌現但未充分定價,將成為港股“由抑轉揚”的核心動能。除AI及科技股外,受海外電力短缺推動的銅鋁等有色金屬及電力設備板塊亦值得關注。在波動加劇環境中,價值策略與精選超跌優質個股仍具防禦性。

  而從中長期維度來看,中金公司認為,在當前二元結構愈發割裂的大環境和中國資産重估的小周期中,港股具備獨特的卡位優勢,可以借機強化資金和資産的交匯點。不論是越來越多A股和中國優質資産赴港上市,還是南向資金持續涌入,對港股市場的長期發展均大有裨益。

  在蔡偉看來,當前香港與內地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呈現出機制更完善、參與更廣泛、流動更活躍的特徵。這些進展不僅強化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離岸人民幣樞紐的功能定位,也推動內地資本市場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穩步推進制度型開放。未來,隨着更多創新舉措的落地與市場結構的深化,兩地金融市場有望在服務國家高水平開放戰略中發揮更重要的橋梁作用,共同參與塑造具有韌性和深度的亞洲金融新生態。 

【糾錯】 【責任編輯:黃海榮 馬渭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