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10月12日電(吳起龍)11月5日-10日,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在上海舉行。期間,“銀齡守護,‘預’見未來”——共築老年RSV呼吸健康免疫屏障暨《中國老年人群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防控的關鍵問題專家共識》解讀會在GSK展&召開。
據介紹,作為首份聚焦老年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防控的專家共識,由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群醫學及公共衞生學院牽頭,聯合22家單位43位多學科專家歷時一年調研製定,為老年RSV防控提供科學指引。
北京協和醫學院群醫學及公共衞生學院副院長馮錄召教授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RSV對老年群體的健康威脅被嚴重低估,防控需構建“監測預警—免疫預防—社會干預”的綜合體系,通過政策、科普、實踐三大轉化落地見效。

北京協和醫學院群醫學及公共衞生學院副院長 馮錄召
認知破局:揭開老年RSV感染的隱藏風險
談及公眾對RSV的認知現狀,馮錄召直指兩大核心誤區。“第一個誤區是認為RSV僅危害嬰幼兒,事實上年齡兩端都是高危群體。”他解釋説,老年人因免疫功能減退,感染RSV後發生重症、住院及死亡的風險顯著高於青壯年,尤其合併慢阻肺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礎病的老年人,感染後易誘發基礎病加重或急性發作,甚至引發心梗、心衰等嚴重併發癥。
第二個誤區是感染監測的“高熱偏見”。他解釋説,我國現有監測主要針對38℃以上發熱病例,但老年人感染RSV後常表現為低熱甚至不發熱,導致大量病例被遺漏。馮錄召透露,全球數據顯示,75歲以上老年人RSV相關住院率達256.33/10萬-294.3 /10萬,而我國相關疾病負擔數據仍較匱乏,這也是共識重點呼籲解決的問題。
除健康風險外,經濟負擔同樣不容忽視。“老年人RSV感染住院所産生的醫療費用,外加照護等間接成本,對家庭和社會都是沉重負擔。”馮錄召補充道。
共識引領:構建“監測-免疫-干預”全鏈條防控
作為共識的牽頭人之一,馮錄召詳細解讀了老年RSV防控的關鍵策略與落地路徑。該共識基於國內外研究證據與實地調研,提出“綜合防控”的核心思路,明確三大實施路徑:
一是完善監測預警體系。“無需新建獨立系統,而是在現有流感監測和急性呼吸道感染綜合監測基礎上擴展。”馮錄召説,通過完善病例定義(納入低熱及無熱病例)、增加人群監測維度,可實現RSV發病、住院、死亡數據的精準捕捉,為防控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二是推進免疫接種。共識明確,疫苗是RSV預防的關鍵手段。目前全球已有幾种老年RSV疫苗獲批上市,包括蛋白亞單位疫苗和mRNA疫苗。“我國相關疫苗研發已進入臨床階段,建議引進成熟疫苗,同時完善適齡人群接種策略。”馮錄召&&。
三是強化社會干預。“佩戴口罩、手衞生、環境清潔通風等公共衞生措施能有效降低傳播風險。”他提醒,養老院、護理機構等老年密集場所應建立常態化防控機制,通過多部門協同落實防控責任。
在落地轉化層面,馮錄召將其概括為“三個轉化”。政策轉化上,建議借鑒流感防控成熟模式,構建“監測預警、疫苗接種、重症救治、科普宣傳”的系統化政策框架,將RSV納入老年人“多病共防”體系;科普轉化聚焦醫務人員專業優勢,建議將RSV防控知識納入老年慢病管理常規宣教;實踐轉化則強調臨床診療與疾控實踐協同,推進多病原檢測與多疫苗聯合接種。
疫苗助力:築牢老年呼吸健康免疫屏障
在防控手段方面,此次亮相進博會的全球首個獲批RSV疫苗Arexvy成為關注焦點。GSK副總裁、中國傳播與政府事務負責人趙倫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該疫苗已被19個國家免疫技術諮詢小組(NITAG)納入接種推薦,能提供至少3個流行季的保護。
“RSV疫苗納入老年人多病共防體系,對健康老齡化和公共衞生體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趙倫透露,GSK正積極推進該疫苗在中國的獲批進程,借助進博會&&加強與政策、醫療專家的溝通,期待早日為中國老年人提供保護。
馮錄召還&&,這份專家共識的發布只是開端,希望通過共識推動全社會重視老年RSV防控,讓政策框架盡快建立、科普宣傳深入人心、防控實踐落地基層,最終守護億萬老年人的呼吸健康,助力健康中國2030目標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