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28日電(記者王悅陽)“十五五”時期,更多綠電有望跨越山海,點亮萬家燈火。10月28日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
新型能源體系以非化石能源為供應主體、化石能源為兜底保障、新型電力系統為關鍵支撐、綠色智慧節約為用能導向。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既能夠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支撐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也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撐。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十四五”時期,我國加快“逐綠向新”,能源轉型跑出“加速度”。全社會用電量中,每3度電就有1度綠電;全國能源消費中,非化石能源佔比每年增加1個百分點,煤炭佔比每年減少1個百分點。
“進入‘十五五’時期,應對氣候變化凸顯非化石能源消費佔比提升的重要性,地緣政治衝突風險進一步加速能源供應鏈的重構進程,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成為‘必答題’。”華北電力大學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王鵬説。
《建議》提出,持續提高新能源供給比重,推進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着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能源強國。
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李立新&&,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意味着能源結構將發生變化。“在電源側,過去作為主力電源的火電將轉型為調節性電源,更多依靠新能源供電;在用戶側,能源消費將更加綠色化低碳化。”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介紹,到“十五五”末,新增用電需求絕大部分由新增清潔能源發電量滿足。
專家認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能夠支持綠電發得出、電網接得住、終端用得好,是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環節。
“‘十五五’時期,電力消費需求仍將保持較快增長,電力供給的形態更加多元,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相較‘十四五’更加迫切,也更富挑戰性,要大力發展新型儲能,加快源網荷儲的協同布局和統一電力市場的體系完善,不斷增強對綠色電力保供和運行安全的支撐能力。”王鵬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