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各大券商、基金公司四季度投資策略陸續出爐。整體來看,機構對於A股、港股市場態度較為樂觀。機構認為,A股市場方面,流動性、風險偏好等有望成為托底因素,而定價主導權將逐漸回歸基本面;科技板塊短期需關注局部擁擠問題,中長期仍是投資主線。港股市場方面,增量資金有望推動港股行情繼續向上,恒生科技、新消費、創新藥等板塊值得關注。
定價主導權回歸基本面
過去的三季度,A股市場表現強勁,市場活躍度顯著提升,多個板塊估值明顯修復。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收盤,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三季度分別上漲13.39%、30.33%、52.43%。展望四季度宏觀環境,機構普遍&&,合理充裕的流動性有望為市場托底,重磅會議有望進一步提振風險偏好,但權益資産的定價主導權將逐漸回歸基本面。
平安基金表示,展望四季度,貨幣寬鬆基調延續,從資産定價角度出發,分母端持續呵護,分子端靜待政策加碼,權益資産定價主導權有望向基本面回歸。具體來看,全年視角下,“政策-經濟-盈利”的傳導仍在推進中,經濟周期復蘇疊加産業升級驅動的分子端改善可期,股票資産的定價驅動也有望逐步從分母端驅動轉向分子端驅動,基本面定價權有望回歸。
鵬華基金表示,隨着大盤指數突破十年新高,當前A股整體定價回歸到合理狀態。結構上看,股債再平衡是推動近期ERP修復的主因,而市場對於成長定價依舊維持極度樂觀。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認為,總體來看,指數有“兜底”,四季度權益市場風險不大。一方面,中美經貿關係可能在震蕩曲折中維持緩和,另一方面有“類平準”基金兜底尾部風險,調整完風險後的權益資産收益率仍具吸引力。
科技板塊仍是中長期主線
從三季度行業表現來看,在市場強勁催化下,各行業整體呈普漲態勢,其中以通信設備、消費電子等為代表的科技板塊表現最為亮眼。從指數層面來看,申萬一級行業指數中,通信行業指數的三季度漲幅達到了51.46%,位列31個申萬一級行業之首,而電子、電力設備、有色金屬行業指數三季度均漲超40%。與此同時,銀行業指數三季度跌逾10%,是各申萬行業指數中唯一一個走跌的行業指數。
展望四季度,對於三季度表現最為熱門的科技板塊,機構提出,當前需關注局部擁擠的問題,但從中長期視角來看,科技板塊仍是投資主線。此外,創新藥、製造業龍頭“出海”布局機會等同樣值得關注。
華商基金經理陳夏琼&&,以AI為代表的産業趨勢還在加強,重點關注上游材料、AI電力設備、包括機器人和智駕在內的AI下游應用等方向。她認為,上游材料環節受益於海外鏈、國內鏈、端側等下游需求集中爆發,是量價齊升的關鍵領域,在産業趨勢中段之後有望出現更大的股價彈性。同時AI電力設備中的柴發(柴油發電機組)、HVDC(高壓直流輸電控制系統)等核心環節和機器人的核心供應鏈公司,都是全年關注的重要方向。
平安基金則&&,從中期維度看,科技板塊需求穩增長與供給“反內卷”的敘事有望驅動新一輪盈利周期改善,但目前仍受限於産能收縮和需求擴張的節奏,依舊需要等待政策與産業端的更多驗證。當前階段,確定性更多集中在産業景氣度的持續驗證中,宜優先布局行業景氣持續驗證的科技成長方向,同時看好創新藥板塊估值繼續修復,創新藥板塊盈利能力有望加速釋放,國內創新藥政策環境邊際改善,助力板塊估值抬升。
鵬華基金則認為,對比歷史,科技行情整體還未到過熱階段,行業估值分化、頭部公司買入集中度等指標距離歷史高點仍有空間;需要關注的是科技板塊內部局部擁擠度過高的問題,從平衡組合收益與波動的角度,在交易層面可以關注漲幅相對滯後且基本面有積極變化的方向。
路博邁基金表示,9月美聯儲降息窗口打開之後,全球製造業景氣回升的前景將更加明朗。投資主線有望出現從經營現金流驅動的AI投資,向信貸驅動的傳統製造業投資切換。可關注出口韌性提升行業,製造業龍頭“出海”布局機會值得聚焦。電力設備、機械、汽車領域龍頭已基本實現與地産周期脫鉤,還能夠參與新興科技賽道。此外,科技成長仍為中長期配置主線。
資金面驅動港股向上空間
儘管港股市場三季度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波動,但綜合前三季度來看,其仍在全球主要股指中表現亮眼。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恒生指數、恒生科技指數、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前三季度分別上漲10.59%、21.05%、9.05%。同時,港股市場成交也較為活躍,而在A股企業赴港“上市潮”驅動下,港股前三季度IPO融資規模同比大增,寧德時代、恒瑞醫藥等5隻“A+H”龍頭募資均超百億港元。
從盈利端看,優質港股公司正展現出較強的業績基本面。華安基金表示,上半年港股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改善,且呈現出鮮明的“新興驅動”特徵。Wind數據顯示,從營業總收入來看,2025年上半年,超過1230家港股企業實現了營收增長。從一級行業來看,2025年上半年,信息技術、可選消費的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速均超10%,顯著領先於其他行業,成為拉動港股盈利增長的核心引擎。
展望四季度,機構認為,年內南向資金或仍有增量空間,有望推動港股行情繼續向上。從行業來看,港股恒生科技、新消費、創新藥等板塊均是機構投資者關注的重點。
匯添富數字未來混合基金經理馬磊&&,看好港股科技板塊的投資價值,主要體現在四方面:一是港股市場擁有一批代表中國科技實力的&&型龍頭公司,具有稀缺性;二是不斷有優質科技公司赴港上市,投資標的日益豐富;三是估值理性,中長期視角下能找到被低估的優質公司;四是在全球AI創新、智能硬體等領域的卡位布局已經相對完善。
國泰海通研報稱,年初以來港股表現出色,雖然前三季度港股階段性跑輸A股,但9月以來在科技股驅動下已重拾升勢。當前港股估值僅處歷史中位,與A股對比性價比仍然突出,其中科技板塊低估優勢更加明顯。産業趨勢疊加資金面持續改善,料港股第四季度有望續創新高。結構上,AI驅動下,港股科技仍是行情主線。此外,港股紅利受益於政策“強化分紅+低利率”,港股新消費、創新藥資産較A股同樣稀缺,下半年或也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