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渝大地的田野間、山巒旁,一排排深藍色的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悄然間為這片土地帶來一場綠色變革。近年來,重慶多地探索“光伏+”融合發展模式,依託屋頂發電、農光互補、光充儲配套等多元業態,激活農村閒置資源,提升土地綜合利用效率,實現農民穩定增收,還為鄉村注入清潔能源新動力,推動生産生活方式低碳化轉型。
光伏賦能,村民增收途徑不斷拓寬。在綦江區古南街道花壩村,村民雷五彬家的屋頂上,光伏板整齊排列,正源源不斷地産生綠色電能。“我把屋頂空余面積利用起來,租給光伏企業安裝光伏板,家裏多了一份額外收入,每年有1200多元的穩定租金,首年一次性安裝獎勵費達2400元。”他高興地説。目前,該村已有十余戶村民的屋頂安裝了光伏板,開闢了“陽光收益”新渠道。
圖為重慶綦江區一處農戶屋頂光伏項目。劉傑松 攝
據了解,目前,綦江區農村分佈式光伏項目正有序推進,將陸續建成投用。全區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並網總容量已達9.4兆瓦,累計發電量242萬千瓦時。
“光伏+農業”,加速農業綠色低碳轉型。“並網發電以來,由於日照條件一直不錯,每天發電量近1000千瓦時。”在銅梁區土橋鎮高橋村,重慶健科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養殖場負責人王成指着屋頂連片鋪設的光伏板告訴記者,養殖場在今年8月安裝了160千瓦光伏發電設備並完成並網,年均發電量預計可達16萬千瓦時,每年能為養殖場帶來超6萬元收益——不僅能足額滿足養殖場內抽水、增氧等日常用電需求,多餘電力還可上網銷售,形成“能源自用、余電創收”的良性循環。
近年來,重慶還依託“光伏+農業”模式,通過土地流轉、本地就業、收益分紅等多種形式,帶動農戶增收。在銅梁區高樓鎮,中廣核高樓維新150兆瓦集中式光伏項目以每畝400元/年的價格流轉了一批土地,租金高於當地一般標準,為群眾提供穩定增收渠道。項目全面投運後,還可為周邊提供超過150個就業崗位。
“光伏+充電樁”,持續助力鄉村綠色出行。位於綦江區古南街道桃花山半山腰的光充儲一體化充電站,成為周邊村民青睞的補能站點,既為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用戶解決“充電遠、補能難”的實際問題,更展示了未來農村地區“光伏發電+儲能調節+充電服務”的綠色出行圖景。
國網重慶綦江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站內設有7&充電樁,可實現“光伏優先消納、余量存入儲能、儲能夜充日放”的智能運行模式。在光照充足時,站內光伏發電可基本滿足日常充電需求,多餘電力則儲存於配套的儲能裝置中,持續為新能源車提供綠色電力。
據悉,重慶農村地區還將進一步拓展“光伏+”應用場景,在推動生産生活低碳轉型的同時,通過擴大收益覆蓋面、強化就業帶動,讓綠色紅利持續惠及農戶,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綠色支撐。(記者黃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