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發力消費金融-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11 08:47:12
來源:經濟日報

商業銀行發力消費金融

字體:

隨着穩增長、惠民生、促消費、暢循環等系列政策效應加快釋放,銀行業金融機構正為消費市場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動能。從多家上市銀行近期披露的2025年半年報中可以看出,商業銀行以消費貸款、信用卡為抓手,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切實發揮金融對消費的支持與促進作用。

加大貸款投放力度

今年國家提出要大力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作為個人貸款同業首家突破9萬億元的商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是怎麼做到的?中國農業銀行副行長林立給出的答案是:充分發揮橫跨城鄉、點多面廣的優勢,聚焦擴內需、促消費、惠民生、鄉村全面振興等領域,持續加大個人貸款投放力度,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我們積極服務消費的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實施全行提振消費貸款專項行動方案,優化准入、授信、續貸、期限、利率等信貸政策和資源要素保障,增加個人信貸供給,助力健康、養老、旅游、教育等熱點領域消費增長。”林立介紹,農行深入推進消費金融場景融合,創新推出“隨薪貸”“尊悅貸”等産品,優化組合辦貸、調查作業等業務流程,個人消費類貸款期限由最長5年延長至7年。截至6月末,農行全行個人貸款投放3.87萬億元,增量4932億元,餘額達9.31萬億元,保持了可比同業的領先優勢。其中,個人消費類貸款投放1.45萬億元,增量1140億元,餘額達1.45萬億元。

中國銀行也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今年年初推出的“萬千百億”惠民行動正在穩步推進,上半年個人消費類貸款投放額與信用卡消費額累計已過萬億元。中行的做法是,從供需兩側擴大消費領域金融服務供給,多措並舉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全方位助力提振消費。具體舉措體現了3個“突出”:支持增強消費能力,突出普惠性;推動消費提質升級,突出精準性;助力改善消費環境,突出便捷性。

中國銀行副行長蔡釗説,商品消費方面,中行開展“以舊換新”“國補營銷季”專項活動,上半年信用卡國補消費額、消費貸款以舊換新投放額均大幅超出去年全年水平。服務消費方面,運用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政策工具,加大對住宿餐飲、文體娛樂、旅游、教育、養老等行業經營主體的信貸支持,6月末服務消費重點領域與養老産業貸款餘額達到2025億元。

“從惠民生角度看,提振消費可以更好地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隨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居民對於消費的需求不再局限於基本生活需求,而是更加注重服務品質、體驗和個性化,消費結構正加快從商品消費向服務消費轉變,文化、旅游、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需求快速增長。銀行業金融機構需敏銳洞察市場變化,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精準定位發展方向和路徑。

落實落細貼息政策

8月12日,備受市場期待的消費貸款領域“國補”——《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實施方案》正式對外發布,在政策規定時間範圍內,符合條件的相關貸款可享受貼息政策。總體來看,這兩項貼息政策設計的側重點都是廣覆蓋、低門檻,也沒有設置複雜的申請程序,盡量讓大家實現“省錢又省心”,只需要滿足一些基本的、必要的條件,就可以享受政策的支持,確保精準發揮提振消費、擴大內需的政策效果。

在個人消費貸款方面,居民享受貼息的核心條件是要有真實的消費行為。財政部金融司司長於紅介紹,無論是日常生活的小額消費,還是買車、裝修、購置傢具家電或手機電腦等較大額度的商品消費,或者是旅游、養老、生育、教培、醫療等服務消費,只要是在相關機構獲得了消費貸款,其中實實在在花出去用於消費的部分,都可以享受貼息支持。

對於餐飲住宿、健康、養老、托育、家政、文化娛樂、旅游、體育這8類消費領域服務業經營主體而言,貸款貼息的核心條件是要將貸款資金用於經營活動,例如拓展空間、優化布局、提升硬體、增加業態、人員培訓、産品研發等,重點是要改善消費基礎設施、提升服務供給能力,以便更好匹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高品質服務消費需求。

金融服務是消費環境的有機組成部分。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零售業務總監梁世棟&&,這是中央財政首次對個人消費貸款進行貼息,是通過財政和金融的聯動效應,利用金融來增加財政資金應用乘數,可以更好地發揮財政資金對提振消費支持的引導作用,對降低居民消費信貸成本、助力釋放居民消費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總體判斷,兩項貼息政策&&將有效降低居民和經營主體的借貸成本,撬動更多的信貸資金精準投向消費領域,促進個人消費貸款及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的有效增長。”中國建設銀行行長張毅&&,建行將切實抓好組織實施,聚焦精準支持真實的消費需求,簡化貼息流程,提升客戶體驗,深化貸款與消費場景融合,以高質量金融服務助力擴大消費需求,讓消費市場的參與方更加便捷地獲得國家政策紅利,激發消費潛力。

完善風險管控機制

實現消費金融的高質量發展,光有量是不夠的,還要有質。商業銀行的資産質量與實體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更與自身的風險管控能力密不可分。

“儘管資産質量面臨一定壓力,但我們將堅持審慎穩健的風險偏好,持續抓牢抓實防風險首要任務。”林立&&,農行將以更大力度統籌好發展與安全,充分發揮數字化賦能,持續開展風險模型迭代和規則優化,加快構建個貸業務數智信貸管理體系,做到風險早識別、早發現和早處置。

防控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為此,建設銀行前瞻主動做好資産質量的管控工作。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李建江介紹,截至6月末,集團不良貸款率1.33%,較上年年末下降0.01個百分點,關注類貸款佔比1.81%,較上年年末下降0.08個百分點,整體資産質量保持平穩。

在普惠零售領域,面對近年來整體風險演變態勢,建行在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落實好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的同時,加快完善自身的風險管控機制,強化智能風控體系建設,推動數字化風控工具融入、嵌入信貸業務流程,持續優化業務准入、風險核查、監測預警等關鍵環節管理,推進零售信貸集約化管理,通過加強風險源頭和過程管理,持續提升風控質效,以資産質量的總體穩定保障業務穩健高質量發展。

郵儲銀行也始終堅持審慎的風險偏好,今年上半年繼續控增量、化存量,嚴守資産質量管控底線。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副行長、首席風險官姚紅介紹,近年來,零售信貸風險是郵儲銀行資産質量波動的主要承壓點。為此,該行在堅持小額分散、注重風險緩釋、嚴格風險分類的基礎上,在2024年全面改進了主要零售信貸産品的作業流程,優化了客戶及業務准入標準,加強了風險模型策略應用,在今年上半年又進一步實施了4項管控措施。

具體來看,一是深入推進零售信貸集約化作業,完善客戶盡調和人工審查審批要點,強化流程制衡約束和真實性交叉驗證;二是強化總行、分行兩支集中催收隊伍建設,開展多元化不良資産處置,加快風險出清速度;三是認真落實小微企業金融續貸、個人消費貸款紓困等政策要求,幫助臨時困難客戶平穩渡過難關;四是加強陽光信貸文化建設,嚴格防範道德風險和金融黑灰産、不法中介滲透。

“在政策紅利持續釋放以及市場環境不斷優化的雙重利好下,我國消費金融迎來結構性機遇。”董希淼認為,這一機遇不僅體現在市場規模的潛在擴張,更在於市場格局的深度調整與優化。未來,各家商業銀行將在保證資産質量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消費貸款覆蓋面、細化金融支持提振消費舉措、創新金融産品和服務模式、全面加大對促消費擴內需的支持力度,從而實現貸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

【糾錯】 【責任編輯:柴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