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昌9月8日電 題:江西:“智改數轉”培育産業轉型升級新動能
新華社記者范帆
走進位於江西贛州經開區的贛州有色冶金機械有限公司金工車間,智能化數控機床高效運行,在後&監測的電子屏上,設備運轉的工序信息不斷刷新,一幅智能製造的圖景躍然眼前。
公司副總經理李建設説,公司是一家傳統礦山設備的生産企業,近年來他們每年投入400余萬元進行數字化改造,更新銅礦、鐵礦、鉛鋅礦等傳統礦山選礦設備,從而縮減産品加工環節的工序,提高材料利用率,提升生産效率。
江西省傳統産業佔工業比重約七成。“十四五”規劃收官在即,江西持續發力推動傳統産業“智改數轉”,加快培育壯大新質生産力,從一批標杆企業率先突破、示範引領,到産業集群“多點開花”,數字化轉型的綜合效益凸顯。
在中國石化九江分公司,借助各類傳感器和物聯網系統,生産環節的運行狀態和技術參數能夠實時反饋到生産管控中心的大屏幕上,出現異常情況會被值班工作人員第一時間掌握,並及時採取措施處理。
中國石化九江分公司信息中心副經理萬洋&&,近年來公司大力推進智能工廠建設,加快石化産業數字化改造,目前設備自動化控制率和生産數據自動採集率均超過95%。
不僅有效提升管理水平,數字化轉型還幫助企業降低生産經營成本,從而提升市場競爭力。
在江西萬達美紡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明亮整潔的紡紗車間內,數十台細紗機整齊排列。為適應不斷升級的市場需求,公司搭建自動化生産線,引入紡紗大數據&&,構建生産管理、能耗管理等八大中心和近百個細分功能模塊,將企業各個生産環節緊密相連,車間實現全工序數字化運行,工人從700人減少到200人,訂單交付周期縮短7天,每噸産品的綜合成本降低2000元。
數字化轉型還助力提升産業鏈上下游一體化協同運作能力。位於永新縣的江西五陽新材料有限公司工廠經理袁安軍告訴記者,企業接入供應鏈協同&&後,打破了之前的信息壁壘,上下游200多家供應商數據資源實現互通,庫存周轉率提升25%。
“數字化轉型跑出‘加速度’,已成為推動産業轉型升級的強大動能。”江西省工信廳信息化推進處處長高琨説,目前江西省1.7萬多家企業開展診斷,1.2萬餘家企業實施改造,9100余家企業完成首輪改造,4400個重點項目有3865個啟動改造,産業數字化整體結構從“金字塔型”向“橄欖型”轉變。
數字化轉型既要企業主動作為,也需要完善的産業生態體系作為支撐。為此,江西精準對接企業需求,構建全鏈條、全方位政策支持體系,推動企業與服務商高效對接。
為加速構建數字化轉型生態,近年來江西省&&關於支持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11條措施,省級財政統籌30億元資金專門用於推進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支持各地建設工業互聯網&&應用創新推廣中心、數字化轉型服務&&等數字化公共服務&&,全面實施“數智化工廠”改造示範引領、産業鏈數字化能力提升、産業集群數字化轉型擴面三大行動,着力破解中小企業“不願轉”“不敢轉”“不會轉”等問題。
隨着越來越多企業看到數字化轉型帶來的降本增效擴市場效果,數字化發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江西逐漸形成政府積極引導、企業自主推進、服務體系支撐的推進格局。搭乘數字化轉型的快車,江西製造業釋放出新的活力和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