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從埃塞俄比亞植樹造林感受中非攜手綠色發展-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15 23:44:31
來源:新華網

記者手記|從埃塞俄比亞植樹造林感受中非攜手綠色發展

字體:

  新華社亞的斯亞貝巴8月15日電 記者手記|從埃塞俄比亞植樹造林感受中非攜手綠色發展

  新華社記者劉方強

  雨後的東非高原,空氣中瀰漫着泥土氣息。每年6月至9月是埃塞俄比亞雨季,雨水讓植物煥發勃勃生機。在這片土地上,當地政府和民眾正着力修復和維護生態,逐步走上綠色發展道路,而中國理念和方案正助力加速這一進程。

  7月31日,在埃塞俄比亞總理阿比號召下,一場全國性植樹造林活動在各地展開。據該國農業部統計,當天共完成植樹7.14億棵,創下該國單日植樹總量新紀錄。

  這場景似曾相識。揮鍬培土、圍堰澆水、扶苗植綠……中國多年來始終紮實穩步推進國土綠化。2024年,中國完成國土綠化面積超1億畝,包括造林6669萬畝、種草改良4836萬畝。目前中國人工林面積居世界首位,成為全球增綠最多的國家。

  2019年,為應對氣候變化、環境退化和糧食安全方面的挑戰,埃塞俄比亞總理阿比提出了“綠色遺産倡議”,呼籲全民積極參加植樹活動。2019年完成植樹47億棵,2021年為68億棵,到2024年這個數字已達到75億棵。

  “綠色遺産倡議”正為埃塞俄比亞帶來廣泛收益。農業部研究表明,得益於這一倡議,埃塞俄比亞每年土壤流失量已大幅下降,倡議下種植的果樹已結果,有效助力糧食安全保障。

  埃塞俄比亞的生態治理思路在很多方面與中國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相互呼應。中國多次&&,支持埃塞俄比亞“綠色遺産倡議”。在實踐中,埃塞俄比亞與中國展開了緊密的綠色合作。

  埃塞俄比亞灌溉與低地部國務部長恩德里亞斯·格塔此前曾受邀與非洲撒哈拉沙漠南緣國家的專家們到中國新疆參加中非治沙培訓班,並考察中國防沙治沙和防治荒漠化技術。

  格塔説,中國在修復退化土地方面有着豐富經驗,“我們需要加強與中國的長期合作,包括在知識、技術以及能力建設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據他介紹,在中國政府支持下,埃塞俄比亞不少退化土地已經得到恢復。

  多年來,中國分享的經驗和技術為埃塞俄比亞等非洲國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幫助。為遏制撒哈拉沙漠擴張,非洲國家近年來開展以“綠色長城”計劃為核心的荒漠化治理,充分借鑒防治荒漠化的中國方案與技術,收穫顯著成效。

  據泛非“綠色長城”組織秘書處的工作人員介紹,建設非洲“綠色長城”的靈感,來自中國東起黑龍江、西至新疆的“三北”防護林工程。中國已多次舉辦非洲國家“綠色長城”建設專題研修班和技術培訓班。如今,非洲“綠色長城”計劃已演變為一套綜合性荒漠化治理體系。

  埃塞俄比亞林業發展局專家阿貝魯·泰納近日接受採訪時&&,中國在應對環境挑戰尤其是荒漠化方面的專業知識,讓埃塞俄比亞受益匪淺,比如用衛星遙感技術監測土地退化情況、先進的節水灌溉方法以及沙丘固定技術。

  “中國專家多次為埃塞俄比亞官員和技術人員舉辦培訓研討會。埃塞俄比亞還設立了試點區域,將中國成功的生態恢復方案運用到埃塞俄比亞多樣的高原和低地環境之中。”泰納説。

  除了生態修復,中國的經驗和技術也在助力埃塞俄比亞開展綠色轉型。在埃塞俄比亞中南部城市阿達瑪的山地上,中國製造的風電機組巍然聳立。風機葉片隨風轉動,“綠電”被源源不斷送上輸電線路。這一可再生能源項目採用了中國技術、標準、設備和運營管理服務。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在這一理念指引下,中國與埃塞俄比亞等發展中國家攜手共創綠色未來,無論是在植樹造林、防治荒漠化還是發展可再生能源,中國不僅走出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也通過分享中國理念和中國方案,助力廣大發展中國家朝着綠色發展目標不斷前行。

【糾錯】 【責任編輯:徐海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