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近日,走進重慶市武隆區土地鄉天生村犀牛寨,自駕前來旅游的李璐忍不住念出詩來。近年來,重慶武隆旅游“紅得發燙”,吸引越來越多的“李璐”遠道而來。最近一個“五一”小長假,武隆景區共接待游客125.78萬人次,在重慶5A級旅游景區中以絕對優勢“霸榜”。
從“窮鄉僻壤”化身“人間仙境”,從籍籍無名的小縣城到年游客接待量近4500萬人次的文旅大區,武隆旅游走紅的背後,是幾代武隆人接續奮鬥,將“兩山”理論寫進高山峽谷的紮實探索。
30年,“窮山”開出了“富礦”
“喝拿鐵還是美式?”53歲的冉光芳在武隆區荊竹村的“無有圖書館”當咖啡師。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民,冉光芳從小學畢業起靠種烤煙維持生計。“做夢都沒想到會成為一個咖啡師。”冉光芳説,現在家人也都在村裏上班,每月能按時領工資,花銷也不多,等存款足夠了也想在村裏開一家咖啡店。
看到如今的荊竹村,很難想象它的從前,“荊竹這個山旮旯,紅苕洋芋苞谷粑;要想吃上大米飯,除非媳婦生娃娃。”寥寥幾句順口溜,反映了曾經困擾荊竹村的閉塞和貧困。
而今,村裏從前不被欣賞的天坑、峽谷、林海成為游客青睞的風景;破舊的豬圈、烤煙房等老房子經過藝術改造成為網紅茶鋪、圖書館,煥然一新的村落在“現代創意活化傳統鄉愁”的全新理念下成了嚮往傳統鄉愁的游客們心嚮往之的歸原小鎮,成功入選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最佳旅游鄉村”名單。人均純收入達22000元,本地村民在村裏旅游從業人員中比例超過60%。
“30年,‘窮山’真的開出了‘富礦’!”説這話時,武隆區土地鄉黨委書記梁健的眼中含着淚花。土地鄉因為在武隆大山的最深處,曾經的窮困更勝荊竹村。而如今,昔日的偏遠成就了她的原生態、孕育了“九村十八寨”土家傳統村落的寧靜悠遠,讓村裏人家家都靠旅游過上了好日子,房車旅行、星空露營、溶洞探秘……這些時尚的旅游新項目成了村民們的“搖錢樹”。
武隆如今已成為全國少數同時擁有“世界自然遺産”“世界最佳旅游鄉村”“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國家全域旅游示範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等金字招牌的旅游目的地,10萬群眾吃上“旅游飯”,成功打造了“興一個産業、活一地經濟、富一方百姓”的範例。
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的密碼
荊竹村、土地鄉的“魚躍龍門”,是武隆旅游30年創業路上的一個個小篇章。“武隆旅游從無到有,由弱變強,風風雨雨30年,我作為見證者、參與者,有着滿滿的驕傲和自豪感。”回憶起武隆旅游的艱難創業路,見證了武隆文旅30年發展的文旅部門退休幹部王德勝不禁感嘆。
1994年,武隆提出“以旅游促開放,以開放促發展”的方針,制定了以旅游業帶動第三産業的發展,擴大對外開放,促進經濟和社會全面進步的戰略。當年,武隆開始開發芙蓉洞,拉開了大規模發展旅游業的序幕。隨後,相繼開發了芙蓉江漂流、仙女山森林公園、芙蓉溫泉、黃柏渡漂流等項目,對景區公路進行了改造,並在當時的縣城、江口、仙女山建起了旅游賓館等配套設施。
2007年,包括武隆在內的“中國南方喀斯特”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武隆抓住這一發展機遇,第二年就開啟了以“做大游客總量、做強旅游經濟”為主要任務的“二次創業”,推動武隆旅游業由小變大、由弱變強。
“武隆旅游取得今天的成果,確實是黨委、政府屆屆都有大決心,連年都有大動作,一任接着一任幹的結果,是武隆旅游人創新實幹,一個&階一個&階攀登的結果,是武隆幹部群眾上下齊心,‘全民興旅’的結果!”王德勝感慨道。
打造富有創意的旅游體驗地
“在天生三橋的天福官驛,‘仙女游園’‘巡捕互動’‘投壺’這些古色古香的游戲都很有意思……我是特地穿漢服過去玩的。”説起今年在武隆度過的五一假期,在重慶讀大學的漢服愛好者周晨興致勃勃。作為年輕人,她在選擇旅游目的地時,更傾向於與自己愛好相符以及富有創新意味的旅游體驗地。
“創新、創意!”年輕人旅游的關鍵詞,給包括武隆在內的所有旅游城市都提出了新挑戰。
2024年正值武隆旅游開發30年,面對新時代的新挑戰與新機遇,武隆正以“三次創業”奮力交出高質量發展新答卷。
本月,武隆以“武隆旅游三十載·築夢未來更精彩”為主題舉辦2024年“5·19中國旅游日”重慶(武隆)分會場暨武隆旅游30年系列活動,開展“30年·30憶”“30年·30事”“30年·30景”“30年·30夢”“30年·30款”等評選活動。“更重要的是以30年為新起點,縱深推進以國際化為引領的武隆旅游‘三次創業’,加快建設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綠色發展創新示範區,讓現代化新武隆未來更精彩。”武隆區委書記何慶説。
近年來,武隆始終堅持“兩山”轉化、模式創新、文旅融合,先後探索出“廊道帶動”“集鎮帶動”“景區帶動”等富民增收機制。聚焦“做深産業鏈、提升貢獻度”主線,打造研學、運動、藝術、康養、婚戀、服務六大文旅産業鏈,推動旅游業特色化、差異化、品質化、多元化、品牌化發展。
同時,武隆積極推動一、二、三産業“+旅游”,以高山茶葉、苕粉等為代表的食品及農産品加工,以“蜂療”為代表的生物醫療加緊建設,圍繞“傲得航空”建設、蓄勢待發的航空文旅城……武隆正以創業者的精神真抓實幹,在多領域繪製着一幅生機勃勃的産業藍圖。(記者周文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