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視點丨AI“復活”逝者,你接受嗎?-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4/03 21:48:06
來源:新華社

新華視點丨AI“復活”逝者,你接受嗎?

字體:

  清明時節,“AI復活”的話題成為輿論關注焦點。如果有機會使用AI技術和逝去的親人再見一面,你會接受嗎?又該如何避免越界,守住法律和道德底線呢?

  ■“復活”親人:從銀幕科幻到現實産業鏈

  用數字生命“復活”至親,曾經只屬于電影銀幕中的科幻想像,如今卻在現實世界中初現端倪。

  如今,電商平臺上有不少提供AI“復活”服務的商家,逐漸形成一條産業鏈。在廣西南寧市的一家人工智慧應用技術服務公司,工作人員介紹,如果顧客需要制作“數字親人”,只需要提供親人的聲音、素材、照片和生前經歷等資訊即可,素材越多、越詳細,“數字親人”就越接近本人。

  位于上海的一家殯葬服務企業,早在2018年便開始數字殯葬的業務,到今年更是推出數字家祠、數字禮葬、數字禮祭、數字人模型等數字化服務。在AI技術的加持下,逝者可以在告別的葬禮上“講述”自己的人生過往。

  ■“生死溝通”:走好“告別”的最後一裏路

  有網友認為,用AI“復活”親人會讓死亡變得不再嚴肅,也有人認為,善意地使用技術,既為生者留念想,也為逝者保尊嚴。

  一些體驗者坦言,在和“復活”的親人“交流”後,自己的情感需求得到了釋放。心理學專家認為,和“數字親人”的“連接”一定程度上讓人們的情感得到慰藉,特別是可以幫助那些臨終沒能相見的親屬做好重要的告別。

  ■“數字永生”:技術、倫理、法律的博弈

  用AI技術延續親人的“數字生命”,這條商業化之路是否真的可行?又是否會逾越倫理、法律的邊界?

  數字復活權應不應該成為一種權利?專家認為,這是伴隨AI技術升級發展而帶來的新爭議。

  一些受訪者表示,通過AI技術“復活”親人,對傳統觀念造成了一定的衝擊。心理學專家認為,這樣的“生死溝通”也可能造成過度依賴,而讓人難以回歸正常生活。

  一些機構、個人用AI“復活”逝世明星,深情緬懷的名義之下,實則打著引流、收費的“算盤”。“化悲痛為生意”的商業化之路上,隱私的侵犯、對逝者親屬的二次傷害,對公共利益的損害都是不容回避的問題。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應該在法律允許范圍內,給新技術一定發展空間,同時對其使用限制加以明確和規制。

  恪守倫理原則、遵守法律法規、彰顯技術溫度,是技術發展的底線,也是我們面對AI技術應有的理念。

 

  出品人:孫志平

  監制:張平鋒

  制片人:李傑

  統籌:王健

  記者:梁舜、郭軼凡

  編輯:王冰笛、吳昊

  配音:王帥龍

  片頭制作:夏勇

  新華社音視頻部制作

【糾錯】 【責任編輯:周楚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