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丨“漠”上花開——一個極度石漠化山鄉的春天答卷-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3/12 17:32:25
來源:新華網

新華全媒+丨“漠”上花開——一個極度石漠化山鄉的春天答卷

字體:

  新華社昆明3月12日電 題:“漠”上花開——一個極度石漠化山鄉的春天答卷

  新華社記者吉哲鵬、陸君鈺、吳俊寧

  曾經,76%的土地石漠化,“缺水、少土、石窩種苞谷”,一句順口溜道盡了這裡的艱辛過往。

  如今,荒山添新綠、石縫種花果、文旅新“花樣”……生態保護與鄉村振興互相成就,上演了石頭山變“花果山”的逆襲。

  在我國第46個植樹節到來之際,記者走進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西北勒鄉,見證這個極度石漠化山鄉踐行“兩山論”的春天答卷。

  一代人,見證一座山的綠色蝶變

  3月7日,雲南省蒙自市西北勒鄉的國家儲備林。 新華社記者熊軒昂 攝

  犁耙山上,強風呼嘯。循著蒙自市國家儲備林指示牌的方向,4年前栽下的四五千畝濕地松隨風搖曳。

  岩石裸露、水源短缺,根係發達的濕地松成為造林首選。“這邊乾燥,最好選在初春陰天小雨時,用黃泥漿蘸根防止失水。”説起種樹,西北勒鄉林業和草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95後”楊波頭頭是道。

  早上8點,楊波換上工作服,輔助護林員巡查山林,行程至少20公里。“一天走下來,步數超3萬步。”楊波説,西北勒鄉共有48名護林員,每天巡查所轄林區;12名消防撲火隊員與護林員搭班,全天駐守在3個易發生火情的卡點。

  “小時候山裏四季都光禿禿的,沒有成片的林子。好不容易種活了這些樹,一定要保護好。”當地人楊永華3個月前加入撲火隊,手上已有搬扛滅火風機留下的老繭。

  曾缺乏的綠色,已成為西北勒鄉的鮮明底色,全鄉森林覆蓋率從2012年的24%增長到47.7%;實施國家儲備林項目5年來,土壤改良、提水工程、造林育苗等方式為4.3萬餘畝石漠化山地披上綠裝。

  “這幾天,市裏和鄉里正組織新一年的植樹活動,全年全鄉計劃完成植樹2000余畝。”西北勒鄉黨委書記劉浩介紹。

  一棵樹,在石頭上開出致富花

  3月7日,西北勒鄉林業和草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與消防撲火隊員正在易發生火情卡點巡邏檢查。 新華社記者熊軒昂 攝

  走在自家1100畝蘋果園中,排排矮化密植的果樹配備水肥一體化設施,王繼和掂一掂樹上懸挂的土袋,察看今年拉枝情況。

  從鄉里第一個在石頭縫裏種蘋果的人,到成立産銷專業種植合作社,再到承包全鄉約七成蘋果銷路,以西北勒村王繼和為代表的西北勒人,讓蘋果産業在石頭地遍地開花。

  土地不平,就在石窩裏“見縫插針”種樹;水源不足,拉起牛車去壩塘取水……29年來,從單打獨鬥到形成政府、企業、高校的合力,王繼和見證了田間地頭的巨變。

  高海拔地區光照足、溫差大,孕育出的糖心蘋果備受歡迎。“群眾看到了種蘋果的效益,政府更是補貼苗木,免費發肥料、農膜,後面路通了,提水工程也建成了,灌溉變得很方便。”王繼和説。

  在西北勒蘋果冷鏈分揀加工中心,全自動智能分揀線一天能給150噸蘋果“照CT”,依據外觀、糖度等指標精準分揀;蘋果深加工廠正在繁忙施工。

  在該鄉蘋果品種培育和示範推廣中心的果林裏,一座校地聯合實驗室就設在地頭。“蘋果農殘和土壤成分等10多項指標可在此即刻檢測,十分便捷。”正操作設備的紅河學院教授楊光明説。

  依託蘋果樹,2022年西北勒鄉入選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業産業強鎮創建名單”,202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7萬元。如今,全鄉人口僅一萬出頭,而蘋果種植面積就有5.2萬畝,全産業鏈産值預計超1.5億元。

  一朵花,映出農文旅融合新圖景

  3月7日,西北勒鄉的農戶在果園裏種植新的蘋果樹苗。新華社記者熊軒昂 攝

  夕陽西下,從西北勒鄉狼蟒山的芳華天梯登山步道憑欄遠眺,山下長橋海泛著粼粼波光,不時有炫酷機車從一旁公路飛馳而過,帶出陣陣疾風。

  騎行愛好者王記靈也停好摩托,加入打卡日落的遊人中,“以前來過這裡摘蘋果、賞萬壽菊,從網上看到騎行路線,路況不錯,過彎很帶勁。”

  山下,是知名景區碧色寨和百年米軌。蜿蜒山間的公路邊,一簇簇桃花綻放,一株株濕地松茁壯成長。再過段時間,這裡將種下連片萬壽菊。

  王記靈打開手機相冊,向記者展示去年秋天的花海留影:千畝萬壽菊流瀉出遍野的橙黃,身後還有拍婚紗照的新人入鏡,她讚不絕口:“真的很‘出片’,參觀拍照還免費。”

  “賞花經濟”促成遊人與花農“雙向奔赴”,新房子村脫貧戶吳永能有切身感受。去年他家種了30畝萬壽菊,畝産5噸,拿了全鄉單産冠軍,每畝純收入有4000多元。

  劉浩介紹,從2013年至今,西北勒鄉萬壽菊種植規模逐年擴大,去年鄉里1000多戶花農種植了1.5萬餘畝萬壽菊,産值逾4500萬元。

  春到西北勒,“漠”上花已開。

  2023年7月26日,蒙自市西北勒鄉的萬壽菊綻放。(李星 攝)

【糾錯】 【責任編輯:劉笑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