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中國年丨龍元素“上新”看春節消費之變-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2/11 22:29:37
來源:新華網

錦繡中國年丨龍元素“上新”看春節消費之變

字體:

  甲辰龍年伊始,雪後的湖北武漢晴空萬里。龍元素裝點市集燈會,國風年味瀰漫大街小巷。隨着傳統文化回歸、新興業態布局,武漢春節消費市場呈現勃勃生機。

  一隻龍頭魚身的神獸躍過龍門,輔以一朵雍容華貴的牡丹花象徵着祖國繁盛。2米長的剪紙作品《龍騰盛世》近日在武漢多處地鐵站內“上新”。鄂州雕花剪紙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曹小琴説,春節前她花了近3個月時間設計了這幅作品,寓意立業成名、豐收喜慶、和美中國。今年龍文化主題的非遺作品格外受青睞,多款剪紙小品一經推出,就被顧客爭相選購。

 市民在武漢地鐵站內與雕花剪紙作品《龍騰盛世》自拍留影。新華社記者喻珮 攝

  2月10日大年初一,走進漢口歷史風貌區保元裏,一條長約20米的中國紅巨龍喜迎八方來客。在武漢曇華林,20余家市集攤位售賣新春年貨、藝術文創等商品。充滿創意的潮流市集激活了春節消費。

 2024保元裏新春嘉年華活動現場。(保元裏項目供圖)

  過年穿新衣,辭舊又迎新。連日來,永無憂品牌主理人文婕忙着趕工顧客預訂的成衣,今年她特意選擇了一款龍紋印花的面料做唐裝的裏襯,雖然均價近千元,仍受到新老顧客的喜愛。

  “隨着物質生活日漸豐富,大家開始注重文化消費。新中式服裝逐漸被列入新年‘必買清單’。”文婕告訴記者,創立品牌10年,她感受到這一“賽道”的市場日趨火熱。

  記者在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看到,一些店舖門前堆滿了待發貨的大包小包。和前幾年相比,傳統元素的小商品越發受歡迎,生肖玩偶、春聯、中國結等在設計上不斷推陳出新,更加契合當下年輕人的消費習慣。一家文體飾品店店主王興鵬説,從去年底到今年2月初,忙碌了近兩個月,最高峰時一天的營業額有二三十萬元。

  市民在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挑選年貨。新華社記者杜子璇 攝

  “龍年的寓意非常好,帶有龍元素的新年飾品也非常火爆。”王興鵬順手拿起一隻抱着“福”字的紅色毛絨“小龍”説,前段時間有客戶一口氣訂了幾千個。

  武漢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李向振説,各地頗具地域特色的龍文化活動,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拉動節日消費。隨着社會變遷,年貨置辦方式、類別品種已發生巨大變化,“節日經濟”的蓬勃彰顯消費升溫。(記者廖君、喻珮、熊翔鶴)

【糾錯】 【責任編輯:張樵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