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上市公司回購力度持續加碼。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21日發稿,年內已有115家港股公司發起回購,累計回購數量達20.58億股,回購金額累計達403.87億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31億港元,同比增長208%。
騰訊控股回購金額位居年內港股市場之首。截至3月21日,騰訊控股回購金額約98億港元。據騰訊控股3月20日發布的公告顯示,公司計劃將股份回購規模至少翻倍,從2023年的490億港元增加至2024年的超1000億港元。
此外,更多行業巨頭紛紛開展大手筆回購。除了騰訊控股,滙豐控股、友邦保險、東嶽集團、美團-W也開展大手筆回購,回購金額分別達到76億港元、64億港元、37億港元、32億港元。至此,前五大公司回購金額佔年內港股公司回購總額的76%。
其中,中國氟硅行業龍頭東嶽集團近期發布公告稱,已完成溢價32.92%股份回購,擬登出5.21億股優化股權結構。公司在3月5日宣布,董事會函件中提及的股份回購及售股交易條件已全部滿足,公司計劃在交易完成後,開始辦理股份登出手續。東嶽集團&&,回購資金來源於自有資金,體現了對股東權益的尊重。投資者需密切關注公司未來股權變動及戰略規劃。
中金公司研報認為,根據回購方案,東嶽集團擬使用售股交易所得價款來補充股份回購所用現金,不會對公司凈現金流産生重大影響,為公司後續在經營層面的資本支出提供了空間。
談及行業龍頭頻頻回購的原因,高合資本合夥人孔慶勳對《證券日報》記者&&,港股公司回購金額越來越大,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估值被市場持續低估。很多公司的市凈率已經低至0.5倍甚至0.3倍,少數沒有破凈的公司也處於史上最低的估值水平。上市公司回購股份,是對全體股東而言較好的選擇。(記者 謝若琳 見習記者 毛藝融)
【糾錯】
【責任編輯:黃海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