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4年全國兩會時間,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人大代表的履職之路邁入第22個年頭。
圖為全國人大代表、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
面對製造業發展的挑戰與機遇,董明珠認為,企業要敢於創新,以匠心培育新質生産力,為實現美好生活提供更多“中國智造”方案。
以新促質 科技引擎激活強勁動能
走進格力“黑燈工廠”,映入眼簾的是——“手臂”靈活翻飛、自主研發的工業機器人動作高效精準,智能化作業、管理工作於指尖輕觸間便可遠程完成調度,數控機床、AGV導航車與智能電子倉融入生産場景,人機結合,實現高效自動化生産。
格力生産車間實現全産線自動化
董明珠&&:“原本需要一萬人才能實現的産能,現在只需兩千人。”“黑燈工廠”全産線數字化、自動化技術的“新”,促進了生産要素配置“質”的升級,也折射出電器行業對新質生産力“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豐富內涵的詮釋。
2023年8月2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國家知識産權局辦公室發布《知識産權助力産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7年)》,強調完善知識産權保護規則,加大知識産權協同保護力度。
“建議盡快設立國家知識産權法院,只有加強知識産權保護,才會有更多的企業願意創新,才能更有信心。” 在新質生産力驅動下,企業知識産權備受關注,2024全國兩會董明珠擬提交相關建議。
“要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上,不斷地自主研發與突破,而不能一味依賴於別人。”董明珠認為,企業的生命力,在於不斷創造。
截至2023年,格力電器自主研發智能裝備約1.5萬台/套,合計為公司增效控員3萬人以上,機器人萬人比提升到約572&/萬人,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以變應變 産業鏈條迸發多元活力
日前,來自江門、珠海、中山三市的全國人大代表小組在江門市開展聯組集中視察。董明珠作為其中一員&&,本次調研中,代表們不僅切身感受到招商引資的活力,同時走進以自主創新實現轉型升級的企業,體會到工業發展的澎湃動能。
隨着家電行業的不斷發展,單一的産品品類難以持續推動企業增長,面對存量市場的變革與挑戰,格力電器等企業踏上了“以變應變”、尋求行業發展新增長點的多元化發展道路。
從“好空調,格力造”向“好電器,格力造”轉變,格力堅持科技創新,加速優化布局生活家電、工業、光伏儲能等新領域,用新技術與新産品不斷提升品牌價值。
“只有不斷打造優質的産品,為消費者着想,才能打動消費者。”董明珠認為。
與傳統空調系統相比,格力中央空調系統的全線機房平均能效提升明顯。2023年,該系統的應用為深圳地鐵運營節省了1456萬元的電費,相當於減少了約9769噸的二氧化碳排放,節能率達35%以上。目前,格力在全國範圍內為近200條地鐵線路、22個大型機場、130多個大型鐵路樞紐站提供節能環保的解決方案。
格力中央空調系統助力深圳地鐵12號線綠色轉型
以變應變,以創新增強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應對競爭與挑戰、尋求發展機遇的破局之法。格力的多元創新之路,折射出家電企業對新質生産力所包含的“生産要素創新性配置”內涵的深刻理解。
“面對困難,要有不妥協的精神,再大的困難在強大的創新能力面前都能解決。”董明珠&&。
穩中求進 實幹擔當結出纍纍碩果
“要腳踏實地,不要好高騖遠,扎紮實實解決眼下的自己的實際問題,找到關鍵技術的突破口。”董明珠説。
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不僅體現在為消費者提供可靠的産品,更在如何為促進可持續發展作貢獻。作為減少碳排放的“主戰場”,製造業尤其是家電行業開始向綠色低碳化道路轉型升級。
格力電器再生資源建立了綠色家電回收體系,首創廢舊家電逆向物流回收&&“明珠綠環回收”,實現家電“送、裝、收一體化”。通過自建渠道回收,2023年前10個月實現舊機回收47萬套(&),拆解後實現減排二氧化碳2.54萬噸。
“人大代表不是一個光環,它更多體現的是一種責任,要傾聽群眾心聲、反映社情民意。”董明珠&&,格力電器希望帶動中小企業協同發展,共同助力製造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