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寧夏、上海、甘肅、湖南等地先後開展了服務域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一月一鏈”投融資路演活動。上海的路演活動圍繞集成電路行業展開,湖南將新年第一場活動聚焦在了當下大熱的人工智能領域,寧夏的首期路演圍繞首府銀川轄內的重點工業項目進行推介。
據了解,這些路演活動是依照去年底工信部、證監會發布的《關於組織開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一月一鏈”投融資路演活動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展開的。根據《通知》,各地路演活動的目標是聚焦製造業重點産業鏈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股權融資需求,每月圍繞一條産業鏈舉辦投融資路演活動,構建中小企業融資促進良好生態,助力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推動中小企業在提升産業鏈穩定性、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除了作為主角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外,全國35家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俗稱“四板市場”)是這一路演活動的主要舉辦方。而隨着近兩年國家對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高度重視,本就以服務中小企業為主的區域股權市場也迎來了不少利好政策。在服務專精特新企業融資需求的同時,也讓許多陷入停滯期的四板市場有了再次發展的機會,一些底子好的區域股權市場更是借此進入了快速發展期。
日前,在西安舉辦的2024創投大會上,包括監管部門、區域股權市場負責人、創投機構和業內專家在內的人士圍繞近兩年鼓勵扶持專精特新企業和區域股權市場建設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為今後的發展提出了諸多建議。
區域股權市場借東風提速
自第一家區域股權市場天津股權交易所2008年成立以來,作為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塔基”領域,與金交所等地方交易類場所類似,也經歷了早期粗放式發展、出現風險事件、進入嚴監管時期、行業發展停滯等階段。
隨着我國經濟産業發展進入轉型期,在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下,專精特新型企業受到高度重視,中央和地方&&了一系列的政策來扶持和鼓勵專精特新企業。資本市場方面,科創板的開通是最為重大且直接的變化。作為“塔基”,天生以服務中小企業為主的四板市場也迎來了密集的利好政策,避免了像其他一些地方交易場所走向沒落的結局。
2022年11月,證監會、工信部聯合印發《關於高質量建設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的指導意見》,明確四板市場專精特新專板(下稱“專板”)建設目標為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提升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能力。2023年8月,全國股轉公司推出了“綠色通道”和“公示審核”兩個機制,為四板市場上以專精特新企業為代表的中小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提供了更多元、便捷的路徑,也被業內視作三、四板市場間對接的突破性進展。上述《通知》中要求的“一月一鏈”投融資路演活動,則是在這些政策機制建立完善的基礎上,促進各地企業與四板市場的活躍發展。
陜西省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會長杜宏&&:“建設專板有助於進一步明確區域股權市場發展方向,把握優質企業,整合各種政策資源和金融資源,形成對企業的服務培育規範體系和金融資本的支持,從而更加有效地推動專精特新企業的規範和快速發展。”
在此之前,不少區域股權市場存在掛牌門檻高、融資效率低、交易不活躍、信息披露不規範等諸多問題,導致有的地方區域股權市場掛牌企業數量少,活躍度不高,甚至出現許多掛牌的“僵屍企業”,&&本身也經營困難、發展停滯。同時,隨着新三板掛牌門檻的降低,對許多企業來説,看不到在區域股權市場掛牌的實際價值。
湖南大學金融與統計學院教授、曾任證監會市場二部副主任的劉健鈞&&,專板的建設能夠形成相互促進、正向激勵的作用。“專精特新企業到區域股權市場掛牌,一是有可能融入資金,第二能提升自己的形象。對區域股權市場來講,有更多專精特新企業來掛牌,能夠提高它的流動。流動性提高以後,又會激勵更多企業去掛牌,形成一個相互促進的正向效應。”
此外,專板的推出對企業的信息披露、合規發展方面都有規範促進的作用,一方面利於金融機構獲取信息後評估發放貸款,另一方面也是為後期上市提前學習、演練。
平安銀行西安分行行長王曉剛&&,專板的推出使得掛牌企業在信息透明度、規範性上有了很大提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銀行的風險,讓銀行更願意也更有信心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放更多貸款。
西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教授強力在肯定這些政策有利於促進相關發展的同時也&&,“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我個人希望政策要落地、要落實,上升為規則,上升為制度,上升為法律。讓法律多一點,政策少一點,那麼我們才會有更穩定的預期。”
政府應多扶持中小企業
在看到利好政策不斷&&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劉健鈞也提醒,“國內現在把專精特新偶像化了,以至於很多人都把它當做一種高大上的象徵,結果現在很多政策都去追捧那些已經形成巨大規模的專精特新企業。我覺得這種追捧如果是市場行為,那無可厚非,但如果是政府去追捧或去給很多鼓勵的話,其實意味着政府職能的越位。”
劉健鈞以體育明星類比,他&&,成熟的專精特新企業就像是奪得世界冠軍的體育明星,有很多人願意跟他簽合同,政府沒必要再大力支持。真正需要國家來扶持的,是那些還處在幼兒園、義務教育階段,有潛力的體育愛好者,政府有必要去培育。
“政府對專精特新企業的扶持,更多應放到初創階段。而區域股權市場在多層次資本市場中間的定位,恰恰就是一個基礎性的板塊,在這個板塊實現專精特新和資本市場的結合,有利於國家的專精特新政策回歸其本源。”劉健鈞説。
周斌是寧波股權交易中心(簡稱“甬股交”)的執行董事兼總經理,他將區域股權市場對企業的培育比作“K12”教育,滬深北三大交易所則屬於“高等教育”。“要辦成好的學校,最主要的指標是提高升學率,這樣你的學校才有知名度。”周斌&&,在甬股交累計服務的近5000家寧波本地企業中,54%的企業是高新企業和科技企業,其中寧波轄內各級專精特新企業有70%左右是甬股交服務的企業。“目前寧波登陸資本市場的企業中,近半是甬股交培育出來的。”
隨着上述綠色通道和公示審核機制的推出,區域股權市場有機會更快地提升它們的“升學率”。
不過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想要發現、培育出大量優秀企業並不容易,需要做很多工作。
甬股交在渠道建設、資源整合和服務品牌等方面做了大量持久細緻的工作,如通過與多個政府部門合作設立六大特色專板、與寧波下轄區縣聯合設立地方專板,深入街道組建了一支由156個人組成的資本市場聯絡員隊伍,尋找、吸引了大量企業前來展示、掛牌。根據官方信息,目前累計在甬股交掛牌的企業達4150家,比內蒙古股權交易中心2142家掛牌企業數多出近一倍。
陜西股權交易中心(簡稱“陜股交”)總經理李煒介紹,陜股交在服務專精特新企業方面,圍繞規範培育、融資融智、登記託管和資本市場中介服務等,打造了3大類14小類共計30余種産品,且還在不斷增加。
加快完善四板市場統一標準
證券時報在此前的報道中曾指出,雖然區域股權市場在近兩年的政策利好下發展勢頭良好,但當下也還面臨諸多問題和難點待解。如企業股權登記問題,交易稅收優惠政策缺失問題,監管部門對交易風險容忍度問題,以及融資服務功能、産品不足等問題。
從近期各地舉辦的“一月一鏈”投融資路演活動,及監管部門正在推進的各種創新試點工作看,上述一些問題已在着力化解或提上議事日程。
除了宏觀層面的各項政策,單個區域股權市場能否做好,關鍵還要看當地的政府意識和産業基礎。
區域股權市場的主管單位都是地方政府部門(如省級地方金融管理局),股東也大多為地方國企。作為具有公益性質的地方金融基礎設施,區域股權市場一方面具備了許多天然的資源和優勢,但具體到每一個區域股權市場,則會因為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地方政府部門的政策、公司領導層的觀念意識等,在實際發展中出現很大的分化。
一位東部區域股權市場的負責人告訴證券時報記者,據他多年來與各地區域股權市場的接觸與交流發現,不少前來其所在股權市場參訪學習的人,回去就一些學到的經驗和措施進行落地時,遇到了各種現實的困難和掣肘。其中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是,當地政府部門對區域股權市場發展的態度和支持程度成為首要因素,尤其對於那些主要依靠政府補貼維持運轉的&&來説,若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和首肯,空有一套好的經驗方法也無處可施。
諸多業內人士也在借近年來的政策東風,進一步呼籲四板市場應逐漸打破地方分而治之的狀態,從法律法規、監管機制、系統建設等多個層面建設完善統一的標準,以促進區域股權市場及其服務的各類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記者 田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