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機接口技術研發及應用落地再迎新進展。近日,特斯拉CEO馬斯克在社交&&上宣布,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已完成首例人類腦機接口設備植入。
受相關消息影響,1月30日,腦機接口概念股表現活躍,創新醫療漲停,三博腦科、東方中科等股價漲超5%。
“目前各國在腦機接口核心技術及市場應用等方面均處於起步性拓展階段。中國在核心器件設計等方面具備一定優勢,有望在政策傾斜與資源加持及各方努力下,實現在部分方向上的彎道超車。整體來看,國內還需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規模性企業參與市場競爭,促進産學研合作‘加速跑’。上市公司有望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主力軍。”上海市人工智能學會秘書長汪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
技術持續突破
“人類首次接受腦機接口芯片植入,實現腦機接口技術領域的一大突破。這一進展表明,腦機接口技術已經逐步從實驗室走向臨床應用,為未來的廣泛應用奠定了基礎。”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對《證券日報》記者&&。
腦機接口是當下正在快速發展的領域,其涉及産業鏈較長。目前,非侵入式腦機接口已經逐漸走向商業化,腦機接口正在帶動人工耳蝸、人形機器人等新興市場快速發展。民生證券認為,腦機接口兼具軟體層和硬體層,硬體層的腦電採集設備包括電極、BIC芯片等;外控外聯設備包括機械臂、倣生手、無人機等。軟體層包括生物信號分析、核心算法等。
我國已將腦機接口技術列為未來産業創新的重點方向之一。“國際腦機接口領域的技術突破,也將提升國內市場的積極性。我國企業在芯片設計、傳感器製造等相關産業鏈的加速布局,將進一步推動腦機接口技術的商業化進程。”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工程執行主任袁帥對《證券日報》記者&&。
腦機接口發展潛力巨大。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預計,2027年全球腦機接口市場規模將達37億美元。就國內市場而言,根據量子位的專題報告,到2040年,我國腦機接口行業綜合市場規模有望超過1200億元,直接市場規模(主要為設備)可能超過500億元。其中,科研級市場增長約10倍,消費級市場增長將超過50倍。
中國信通院知識産權與創新發展中心主任李文宇認為,資本扎堆、政策加持下,國內腦機接口領域在未來幾年將迎來高速成長期。醫療目前是腦機接口較早落地的行業,消費、智能製造、教育等方向的應用市場也將逐步成長起來。
龐大的市場前景,也吸引着眾多資本和企業進入。紅杉中國等多家創投機構已經提前搶灘布局。《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天眼查APP數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初至今,國內腦機接口行業發生融資事件超17起,已披露融資總額近10億元。企業布局方面,谷歌、微軟、華為等科技巨頭已經紛紛介入腦機接口領域。臻泰智能、寧矩科技等眾多創新公司在獲得融資後逐步成長起來。
不過,腦機接口行業從研發到落地的周期較長。業內普遍認為,腦機接口未來三年到五年仍處於積累階段,實現大規模商業化仍需5年至10年,且面臨多個難點。
目前,全球腦機接口産業鏈仍在發展初期。國際電子商情認為,全球腦機接口上游設備尚未實現標準化量産,自研芯片和算法是核心技術壁壘。我國腦機接口産業鏈仍待發展完善。
王鵬&&,腦機接口市場要實現大規模商業化,需要解決如何長期穩定地讀取大腦信號等問題。此外,腦機接口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涉及諸多法律和監管問題,如數據安全等方面。
多家上市公司投入研發
儘管腦機接口産業鏈發展仍在起步階段,但已經有不少上市公司開始在相關領域嘗試布局。比如,科大訊飛、漢王科技等公司在智能交互領域進行探索,且已具備一定技術優勢;樂普醫療、復旦復華等醫療企業也在積極探索相關應用。
在投資者互動&&上,世紀華通&&,公司生態成員企業在非侵入型腦機接口結合數字療法領域進行了持續研究。盈趣科技回復稱,公司有多個腦機接口創新研發項目尚處於研發階段,如人工神經康復機器人等。
芯原股份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戴偉民此前曾公開&&,2023年,腦機接口迎來了發展“元年”。當前,各方對腦機接口的了解度不斷提升,推動産業實現高速發展。
誠然,在腦機接口“熱浪襲來”之際,行業也需要冷思考。在王鵬看來,腦機接口尚存在許多技術難題和未知風險,需要機構和企業持續投入研發。同時,相關技術商業化仍面臨市場風險,企業不能盲目跟風,既要看到腦機接口技術帶來的便利和進步,也要警惕其可能引發的安全等方面風險。(記者 賈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