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1/ 03 10:50:14
來源:證券日報

2024年A股IPO預期收縮 北交所發展空間大

字體:

  普華永道預計,2024年IPO數量將達200家至240家,北交所約佔四成

  對於2024年,市場人士普遍認為,IPO收緊政策大概率將延續,加之監管部門對上市公司質量要求提升,預計IPO數量和融資規模將下降。不過,受益於即將&&的直接IPO制度,北交所新增上市公司數量和融資規模有望保持增長。

  仍然領跑全球

  2023年8月份,證監會作出“階段性收緊IPO節奏”安排,此後,A股IPO數量和融資規模有所放緩。據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數據統計,2023年A股新增上市公司313家,同比下降26.87%,融資金額合計3564.86億元,同比下降39.25%。從板塊來看,創業板、北交所、科創板、滬深主板新增上市公司數量分別為110家、77家、67家和59家,募資金額分別1223.11億元、146.28億元、1439億元、756.47億元。

  2023年A股IPO雖有所放緩,但據普華永道統計,不論IPO數量還是融資額均超過全球其他各大資本市場,仍然領跑全球。其中,上交所、深交所IPO融資額分別名列全球第一和第二位。

  普華永道&&,2024年是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加快建設金融強國、推動股票發行註冊制走深走實等一系列要求的關鍵之年,預計A股市場IPO數量為200家至240家,全年融資額將達到1600億元至1900億元。

  “根據證監會階段性收緊IPO節奏的政策,預計2024年的IPO數量和融資規模可能會進一步下降。”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證券日報》記者&&,之所以認為IPO收緊趨勢會持續,是因為監管機構正在加強對IPO市場監管,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在監管政策之外,如果市場環境出現波動、政策出現調整或企業融資需求下降,IPO數量和融資規模也會繼續下降。

  普華永道中國科技行業主管合夥人倪靖安&&,監管層未來會引導資本市場資源配置到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預計2024年的IPO將傾向於支持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綠色發展和中小企業相關領域。

  北交所迎快速發展期

  在2024年IPO整體規模收縮預期下,北交所被市場一致看好,主要原因包括北交所直接IPO制度規則有望&&、國家&&的産業支持政策以及對民營企業的支持等。

  普華永道預計,2024年北交所新增上市公司有望達到80家至85家,佔A股新增上市公司總數約40%,位居所有板塊之首。對此,倪靖安對《證券日報》記者&&:“北交所上市條件更加多元化,更有包容性。目前,我國創新型中小企業蓬勃發展,北交所後備軍強大。其次,證監會階段性收緊IPO節奏的政策給了北交所發展空間,很多企業對北交所有很高的期待。”

  “我們預測,2024年北交所上市數量會稍微多一些,因為北交所單家公司融資規模較小,融資難度會小一些。同時,從國家産業政策以及支持民營企業發展舉措來看,北交所有很大發展空間。”普華永道中國市場主管合夥人梁偉堅對《證券日報》記者説。

  田利輝認為,2024年北交所有望成為上市數量最多的板塊,但未必是上市規模最大的板塊。北交所定位於中小企業,對創新型和成長型企業更有吸引力。此外,北交所的上市流程相對較為簡便,有利於企業上市。

  IPO撤單有望減少

  在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背景下,監管部門繼續嚴把市場“入口關”。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2023年,293家擬上市企業終止上市申請(包括撤單和被否),與2022年終止數量相當。市場人士預計,2024年IPO撤單數量有望減少。

  就2023年擬上市企業撤單或被否的原因,倪靖安&&,從監管部門角度來看,其希望從源頭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從撤單企業來看,有行業問題、板塊定位問題、自身盈利穩定性問題以及企業自身內控問題等。“這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一個正常過程。”

  普華永道中國審計部合夥人鄧錫麟對《證券日報》記者&&,IPO撤單本身也是中國註冊制改革成果的一個體現,既緣於監管嚴把質量關,也有企業自身存在問題,是一個正常的優勝劣汰過程。

  “中介機構的合規意識、企業自身的規範和治理達標情況也是IPO撤單的主要因素。”田利輝預計,2024年IPO撤單數量有望減少。

  

【糾錯】 【責任編輯:劉帥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323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