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9/ 14 09:40:41
來源:上海證券報

智能終端深度融合 製造業掀起“跨界潮”

字體:

  伴隨智能技術的發展,手機和汽車的生態邊界越來越模糊。9月12日,在華為和賽力斯聯合推出的智能新能源車發布會上,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稱,華為智能車機系統和華為Mate新手機一樣流暢。9月13日,中國造車新勢力蔚來確認將於近日發布首款手機。

  上海證券報記者採訪獲悉,作為中國製造的兩大優勢領域,手機和汽車正在智能化浪潮下進入新一輪跨界,強強聯合、技術賦能等新現象不斷涌現。業內專家認為,手機的智能生態未來可以和新能源汽車深度融合,而且這種創新融合將提升中國製造在全球的整體實力。

  華為用智選車模式賦能汽車

  “我們在AITO問界新M7系列上用了紮實的材料和優秀的技術,讓它不僅是‘智能座艙天花板’,還是‘智能駕駛天花板’,更是‘智能安全天花板’。在看不見和看得見的地方,為用戶帶來了比遙遙領先更領先的極致體驗。”9月12日,“遙遙領先”成為余承東介紹AITO問界新M7車型的高頻用詞。

  余承東介紹,通過華為研發的鴻蒙系統,華為將手機所有的應用都流轉到了汽車上,問界新車的車機系統運行就像最新發布的華為Mate 60 Pro手機一樣流暢。“鴻蒙智能座艙一直被抄襲,從未被超越。”余承東透露,華為與造車合作夥伴賽力斯在AITO問界新M7這一款新車型的研製上就耗費超過5億元。

  問界新M7搭載HUAWEIADS2.0高階智能駕駛系統,余承東介紹,該車同時搭載了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高清視覺感知攝像頭等27個感知硬體,配合高性能計算&&和華為自研擬人化算法,實現對動靜態目標的全場景和全天候感知。“率先實現了不依賴於高精地圖的高速、城區高階智能駕駛。”余承東説,新車將於今年12月覆蓋全國城區NCA(智駕領航輔助)。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多次強調華為不直接造車,今年3月,華為內部也發布了關於汽車業務決策的公告,再次強調“華為不造車”,有效期5年,並且對華為標誌在汽車設計上的露出提出了嚴格要求,強調不能使用華為/HUAWEI出現在整車宣傳和外觀上。但是,華為自2021年成立車BU這一全新業務部門後,已經持續積極“跨界”,將更多資源傾向於智能座艙、中低階輔助駕駛等未來更具有盈利前景的汽車業務,並且着力推進華為和車企合作打造的智選車業務。

  華為車BU目前有三種盈利模式:第一種是為車企提供增量零部件;第二種是HI(Huawei Inside)模式,華為向車企提供全棧集成解決方案。這個業務方向上,華為曾經的合作對象包括北汽極狐、廣汽埃安、長安阿維塔等,目前僅有與阿維塔的合作仍在進行;第三種則是華為與車企綁定最深、介入産品開發和渠道的智選車業務,這是車BU如今營收的主要來源,合作對象包括賽力斯、奇瑞、北汽、江淮等,目前華為已經和賽力斯推出了新能源汽車品牌AITO問界,和其他幾家整車企業共創的品牌及産品按計劃將在今年下半年和2024年發布。

  另一家手機通信領域的巨頭小米也在加快推進汽車業務。記者日前赴小米汽車北京通州生産基地實地採訪獲悉,小米汽車工廠已經進入緊張的生産調試衝刺階段,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近期已帶領小米汽車高層在新疆完成夏季新車路測,以爭取在獲得相關批文後盡快進入新車量産。

  蔚來等車企將推出自研智能手機

  在跨界造車熱升溫的同時,多家車企則嘗試跨界造手機。9月13日,有消息稱在港交所上市的蔚來將於9月下旬發布其首款手機産品NIO Phone,該款手機此前已經獲得入網許可,將支持移動+聯通4G以及5G等網絡制式,並且支持UWB超寬帶技術,這意味着蔚來手機有望被用作蔚來汽車的數字鑰匙,或與其他智能設備之間形成短距離聯動。對於上述消息,蔚來有關人士對記者&&“敬請期待”。

  “第一次做手機,多多包涵。”對於NIO Phone的市場表現,蔚來創始人、董事長李斌此前&&,如果有一半的蔚來汽車用戶購買蔚來手機,那麼賣幾十萬台手機就能達到蔚來的目標,他對手機業務的期望值並不高。

  對於跨界造手機的理由,李斌稱,目前蔚來車主近半數在使用iPhone,但是蘋果公司對汽車行業比較封閉。比如,蔚來第二代&&的車標配UWB超寬帶技術,可蘋果卻沒有開放接口。為了能提升用戶的體驗,蔚來決定圍繞用戶的用車需求製造手機,打造以車為中心的智能終端設備。“蔚來手機不和手機廠商競爭,只是為了更好地匹配車內生態。”

  不僅是蔚來,其他車企也已啟動各自的手機業務。由吉利汽車和沃爾沃汽車合資創建的極星CEO托馬斯·英格拉特日前透露,公司計劃於2023年12月在中國市場推出首款電動汽車,同時還將發布一款帶有該品牌名的智能手機。極星與吉利旗下的智能手機製造商魅族此前已經成立了合資企業。“這款手機將是一款優質設備,也將有助於魅族進軍高端手機市場。”

  8月28日,比亞迪宣布,控股子公司比亞迪電子計劃以22億美元現金收購捷普新加坡位於成都、無錫的産品生産製造業務。比亞迪方面&&,本次收購將拓寬智能手機零部件業務,大幅改善比亞迪電子客戶與産品結構。

  對於車企紛紛拓展手機業務的新動向,有行業分析師稱,做出一款智能手機相對而言並不難,難的是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在提升手機銷量的同時還能夠盈利,這些將是車企跨界手機領域必須解決的問題。

  跨界將為産業鏈公司帶來機遇

  羅蘭貝格合夥人吳釗對記者分析,汽車和手機都是智能終端的一部分,把兩者之間的&&做得更加順暢和無縫,使得兩者更好融合,將成為未來智能科技發展的新方向。手機和汽車是中國製造近年崛起的重要領域。中國企業通過跨界有望積累技術創新經驗,提升中國製造在全球的整體實力。同時,車和手機的增量業務也將為上游産業鏈公司帶來新機遇。

  僅華為和賽力斯合作的智能座艙,就有中科創達、均勝電子、航盛電子、德賽西威等上市公司為之提供相應的智能駕駛艙産品與服務。在座艙內的應用生態方面,華為智慧屏已建立起喜馬拉雅、百度等超過50個應用生態圈。另外,華為的智能駕駛方案還涉及新能源車熱管理、減速器、電驅總成等配套硬體企業。

  同時,新技術也在創造新的需求。經緯恒潤日前介紹,公司與華為的合作主要是研發服務及解決方案業務,包括電子電氣倣真測試解決方案、電子電氣架構諮詢服務、汽車網絡開發服務等。經緯恒潤半年報顯示,公司的數字鑰匙産品已形成完整的一主多從的藍牙鑰匙和UWB超寬帶技術解決方案。

  

【糾錯】 【責任編輯:趙家瑞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267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