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學長們聊聊:國外大學的考試經
2017-12-07 14:07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歲末來臨,世界各地的學子也陸陸續續地進入考試季。國內外高校的考試形式和內容,有着很大不同。

  注重平時成績

  正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留學的李芳已經完成了這一學期的學習,談起剛剛結束的期末考試,她直言“並不特別”。因為相比期末考試,持續整個學期的平時考核更關乎學生的最終成績。“我學的是文科專業,期末考試一般是以寫論文的形式完成。但期末論文在總成績中的佔比不高,甚至還不如一次平時成績,如果平時成績不夠好的話,期末論文寫得再好也不會對總成績有幫助。我們的考核是持續性的,一學期雖然只有3門課,但每門課有至少3份作業,所以整個學期都處於非常忙碌的狀態。總之,平時的每一次作業都很重要,不能掉以輕心。”

  楊佳會管這種考核形式叫“追蹤性檢測”,它也是國外大學普遍採用的考核形式。楊佳會去年前往法國留學,她對法國大學考試的印像是:平時成績很重要。“除去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我們的平時作業和小測驗很多,每次作業和小測驗都會佔到總成績的一部分,反倒是期末考試在總成績中佔比不大。所以,整個學期中她不敢有絲毫懈怠,要一直努力才行。不像國內大學,有時文科考試可以通過期末考試前突擊復習來應付。在國外上學,靠突擊復習是難以取得好成績的。”

  考查形式多樣

  “我們還有面試呢,佔成績的20%-30%。”在比利時留學的黃冰露對這一形式感到新鮮。“老師不同,面試的形式也會不同。我們最喜歡的是給定題目範圍,比如給出10個題目,面試時從中選一個來回答;稍難一點的是劃定範圍,比如某幾章內容,從中提問;最難的是不劃範圍,老師現場提問,給一到兩分鐘準備時間,在回答過程中老師還會追加提問。不過也有純聊天的,只想知道你的語言水平如何。”

  當然,除了面試,傳統的筆試依然是重頭,但連考幾十個小時的筆試,恐怕並不多見。王霄彤曾在美國康奈爾大學留學,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法學院的考試,“一般正常的考試都是3個小時,但法學院的考試比較難,老師傳達考試題目後,會留兩到三天的時間來讓學生查資料作答,學生一般把試題帶回家完成,這種考試題量大,難度也大,很不容易。”

  在日本留學的姜英超現在正在準備期末考試。她的期末考試分為書面考試和課堂展示兩部分。“我的兩門專業課都不用考試。但是,每節課學生要輪流做課堂展示,每次1小時,其實這裡的大部分課都是這樣,老師通過學生的課堂展示來綜合考查其學習情況。”

  相比文科專業,理工類專業的考試形式就更為多樣了。“各種報告、作業、項目以及考試,總之,考試形式很多,學習壓力也很大。”王霄彤如此感慨。

  重理解輕記憶

  雍鑫(化名)在加拿大留學,經歷了國外的考試後,他有很多感觸。

  “剛到加拿大上學的時候,我還繼續沿用中國的學習方法,在復習時抄寫背誦課本裏的概念和知識,因為不認識的詞彙很多,所以復習一次往往要花費很長時間。遺憾的是,儘管我很刻苦,每次都把復習的筆記寫滿幾十頁紙,甚至熬到凌晨3點鐘,把課本的內容背得一字不差,但我的考試成績還只是剛剛及格。如此努力卻得不到好成績,這讓我非常鬱悶。”

  幸好,幾次考試下來,雍鑫發現了自己的問題所在。“我意識到,國外大學的考試不是要考查你的記憶力,而是要考查你的理解力和應用能力。我們的考試題目都以情景題為主。比如,試題會描述一家經營不善的公司的運作情況,並假設學生是公司管理者,找出應對公司經營難題的解決辦法。這樣的題目沒有標準答案,也不能通過記憶書本知識來應對。它考查的是學生運用已經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需要死記硬背,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獨特的解決方案,只要老師評估後認為該方法在現實中是可行的,就可以獲得高分。這樣的考試方法,給學生提供了很大的創造空間。”

+1
【糾錯】 責任編輯: 李夏 何險峰
新聞 評論
010020030800000000000000011100001297595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