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華網思客雲丘山年會在山西省臨汾市雲丘山舉辦。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公共政策學院院長、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在年會期間做客新華訪談時&&,中西部地區要利用好土地、資源、勞動力成本優勢,通過技術賦能、擴大開放求發展,同時積極擁抱數字經濟,實現社會結構與生産關係的同步發展。
中西部有資源優勢、勞動力成本優勢、土地優勢;東部有技術優勢、資本優勢、開放的優勢、管理經驗的優勢。如果能把中西部與東部的生産要素從規模意義上流通起來,就能在帶動中西部發展的同時,也支撐東部的可持續發展。
在區域協調發展的過程中,臨汾要抓住發展機遇,擴大實行單邊開放,主動走出去到東部招商引資,並且把臨汾的旅游業等行業不斷向國際開放,讓生産要素流動起來,産生良好的發展成效。
中國目前的發展是梯度形的,東部率先發展,之後是中部、再之後是西部,但這種梯度形的發展不會自動發生,還是要通過政府構建有效的營商環境來達成。對於整個國家來説,構建良好營商環境對吸引投資很重要,對於山西省等中西部省份的發展來説,創建優良營商環境同樣至關重要。
大眾對新質生産力應有科學的理解,新質生産力並不等於原來的産業不重要,中國目前的資源稟賦是“多煤少油”,煤的附加值一直存在,煤炭産業需要持續進行産業升級。
在部分人的理解中,今天生産鞋帽、明天生産電子産品就是産業升級的一種表現。但大家忽略了産業升級,應該是持續生産鞋子,將一雙鞋的附加值不斷提升到100塊、500塊、5000塊。
因此,山西提高煤産品單位附加值的過程,就是技術改進、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過程。山西提高煤炭質量的實踐,既有利於環保,又可以提高單位附加,也能減緩國家能源壓力。
中國的工業化,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大規模的工業化還在進行中,因此能源行業依然很重要,山西持續提高能源行業技術賦能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數字經濟不僅是一种經濟形態,也是一種社會形態。我們要積極接受數字經濟革命,探討如何讓社會結構更加符合數字經濟。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要一起發展,生産力與生産關係也要一起發展,該現象同樣表現在數字經濟領域。
過去的第一、第二、第三次工業革命,都是探討如何通過創造工具、使用工具去提高勞動生産率,但今天的數字經濟不僅僅是工具,它會反過來影響我們自己。例如對年輕人,他們點外賣、看信息推送等,每天所吃、所看,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影響。
在數字經濟環境中,人與技術之間形成了一種互動、一種雙向反應的形態,這種形態是人類社會以前從來沒有發生過的。
我認為臨汾在數字賦能方面一點都不落後,多家數字産業企業已相繼在這裡落戶。
不同於以往的經濟形態,數字經濟的好處、魅力就在於沒有邊界。臨汾要把地理優勢、能源優勢與數字經濟結合起來,超越臨汾甚至超越山西,在更廣闊的背景下布局産業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