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大同呂梁
山西頻道
首頁 要聞 政情 産經 醫衛 房産 教育 旅游 體育 融媒體
晉中·砥礪奮進的五年呂梁大同
山西頻道 > 正文

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 小小少年如何才能沒有煩惱?

2023年03月27日 09:50:37 來源: 山西晚報

  原標題:小小少年如何才能沒有煩惱?

  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近期發布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21-2022)》顯示,在參與調查的3萬多名青少年中,有14.8%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鬱風險。

  前段時間備受關注的胡鑫宇事件,也曾引發社會各界的深刻反思。2023年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就如何為青少年心理健康築牢防護屏障建言。

  青春期是生理和心理都發生巨大變化的時期,對許多青少年來説是充滿挑戰的時期。“小孩子哪有什麼想法”“等青春期過去就好了”……現實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容易被家長忽視,孩子的一些異常行為往往被家長認定為胡思亂想,未能及時進行疏導和干預,導致問題不斷升級。山西晚報記者採訪發現,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普遍,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素質的提高應該提到教育日程上來了。

  A 産生心理問題根源是壓力大

  山西晚報記者採訪中發現,青少年容易産生心理問題,很多是因為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學習、生活、家庭壓力較大,而心理難以承受導致。

  陳梓涵小學、初中成績一直不錯,通過特長考上了太原市一所重點高中。升入高中後,在一次次考試中,因為成績不理想,自信心備受打擊,産生厭學的情況。

  姚佳佳今年初三,在太原市一所知名初中就讀,成績一向名列前茅,“這是每天只睡4個小時換來的。”她告訴山西晚報記者,“大家都拼命地學,我給自己壓力只為了下次考試不被甩到後面去。”

  張馨月小學在一所公立學校上學,初中去了一所管理比較嚴格的私立學校,因為對教學方法不適應,成績下滑,整天哭着説不想上學。

  王思銘因為一次考試從年級前20名掉到年級40名,而崩潰大哭。他説,自己的壓力很大一部分來自家庭,“我的爸爸、媽媽經常吵架,要不就是冷戰,好像我是一個不重要的存在,腦子裏很亂,有時候根本沒辦法靜下心來學習。”

  B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自我調適

  學校是青少年成長的重要場所,山西晚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太原市已有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發力,引導學生自我調適,減輕心理壓力,預防心理問題發生,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山西省實驗小學請專業人士為學生們進行了心理測試,並在學校特色的活力課程中開設心理課程,學生可自主報名參加。該校四年級學生劉丹寧放學後,坐在書桌前,要先發動“小馬達”,嘴裏唸唸有詞,連帶着肢體動作比劃完之後才開始寫作業。這是學校開設的心理課程之一,據介紹,心理老師在課堂教授孩子們提升專注力的方法,“我覺得還真有用,可以提高我的專注力,感覺寫作業也快了。”劉丹寧説。

  太原市第十八中學王雯老師&&,對於學生的心理問題,學校一直很重視。尤其是對於初三學生,連續的復習、考試,很多學生因為成績不理想,心理上會造成一些影響,除了校內老師的幫扶和心理疏導外,學校不定期舉辦緩解學生壓力狀態的活動,包括“百日宣誓”之類提升士氣、振奮人心的活動都有一定效果。尤其在中考衝刺階段,上級教育部門會統一派出專業心理老師進入各中學進行心理諮詢。“關注學生成績的同時,心理健康也尤為重要,如果在青少年時期不能夠有效調解青少年心理問題,長大後會帶來很多意料之外的麻煩。”王雯老師説。

  C 家庭教育不能忽視

  “家庭在各方面影響着一個孩子一生的成長。”國家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顧問師、山西兒童情商教育專家王志恒老師分析青少年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時説,“根本原因還是在家庭。”

  “目前,很多孩子壓力大,到了重點高中成績出現浮動或下滑,家長需要了解學習背後的影響機制。”王老師分析,家長要明確在學習過程中,孩子本身對於學習的態度以及對考試的態度是什麼樣,“態度決定了學生的情緒調節能力。”學習本身是一個不斷成長和進步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如果遇到不擅長的學科,必然會遇到困難和壓力,要學會接納自己學習過程當中的不完美,孩子的自我調節能力“遇弱則強”,而不是自己製造一些恐懼和焦慮,造成每況愈下。

  父母的期望很高,孩子能力達不到,也會讓孩子産生壓力,比如有些家長只注重結果。作為家長需要幫助孩子分析錯因,是題型偏難、粗心、概念不清,或者是不會,還是身體狀態、情緒緊張,壓力過大的問題導致成績不理想,而不能唯分數論,家長只盯結果,孩子必然非常看重,結果就是一旦沒考好,父母的失望、負面評價導致孩子産生緊張、焦慮等一些負面情緒,促成心理壓力變大。

  另外就是人際壓力,對於學生來説,更多的情況其實指考試名次以及學習狀態,或者和老師、同學、家人關係緊張,都會讓青少年精神緊張,産生焦慮心理,如果不及時調整,就會造成青少年心理失調。

  當前自媒體發達,青少年處於信息爆炸階段,社會上的種種不健康的思想和情感,生活中各種矛盾衝突、一些社會事件、暴力事件,還有一些不健康的信息都呈現在青少年的眼前,很多青少年不甄別過濾信息,這些都會加重青少年的心理負擔,直接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

  D 培養良好的心理狀態

  教育研究發現,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科學、理性的成長引導,是形成青少年良好心理素質的重要保證。那麼,該如何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

  王志恒老師分析,要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良好的學習習慣會承接將來的學習壓力,有些孩子從小腦子聰明,小學內容一學就會,進入初高中,隨着知識難度和深度的加大成績下滑,原因就在於規劃和時間管理能力缺乏。

  一般來説,青少年的成長具有模仿性。家長對考試的看法不同,孩子對考試的情緒反應就不同。家長看中名次,孩子應對學習問題的時候,就沒有辦法做到冷靜且客觀地去分析,越是這樣的一種狀態,越容易形成一種惡性的循環。家長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調整對考試的看法,多關注孩子的學習過程,這個過程指的是孩子的認真、專注、付出、努力和堅持,而非那個最高的成績。

  對孩子進行恰當的挫折教育,鍛煉孩子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有堅強意志。無論家庭、學校,寬鬆的氛圍有利於心理健康。採取民主的態度,注重給孩子自主權,遇到問題要傾聽孩子的觀點,讓孩子在決策中起一定作用,並對自己的行為和選擇負一定的責任,允許孩子取得主動並且負起與年齡相適的責任。只有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才容易形成客觀、寬容、忍耐的心態。

  對於青少年的言行需有適度的評價,及時肯定優點、長處,以積極的、正面的態度去接納在成長過程中的各種行為。成人的評價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青少年在成長中的自我評價,他們會不停地校準目標。也就是説,在這一基礎上,要教青少年學會正確的自我評價,讓其了解自己的長處與不足,並加以調整、改進。

  呵護青少年心理健康,全社會各界要形成合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應引起學校、家庭及社會的高度重視,把握好時機,隨時給予正確引導,克服不良心理。(記者 李婕)

[編輯: 武斌 ]
0100702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6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