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暨促進就業幫扶車間發展工作會議在山西省忻州市召開。作為此次會議的觀摩點之一,曾是國家級貧困縣的繁峙縣,亮出諸多成果引起與會人員關注。
脫貧後的繁峙縣有哪些新變化?變化背後又有哪些寶貴經驗?日前,繁峙縣縣長趙斌做客新華訪談,與網友分享發生在繁峙的鄉村振興與高質量發展“新”事。

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暨促進就業幫扶車間發展工作會議在繁峙觀摩,既是對繁峙銜接過渡工作的全面檢驗,也是對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鞭策,為做好下一步工作明確了方向。
就業方面,繁峙從京津冀、雄安新區承接引進了58個就業幫扶車間,把車間建在了搬遷群眾的家門口,實現樓上生活、樓下上班。全縣易地搬遷勞動力就業率達到92.7%,實現有勞動能力的易地搬遷家庭一戶至少一人有就業。全縣29969名脫貧勞動力穩定就業,較2018年增長37.8%。産業方面,繁峙強化提升10大幫扶産業,脫貧戶産業覆蓋率98.1%,有勞動能力的脫貧戶産業覆蓋率100%,戶均産業2.5個以上。
與此同時,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也取得了長足進步。從脫貧摘帽到2021年,全縣GDP從65.8億元增加至94.4億元;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幅203.8%;稅收收入年均增幅33.77%。在縣域全方位高質量發展的帶動下,群眾的收入也實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農村人口可支配收入由脫貧時的8320元增加到2021年年底的11429元;脫貧人口人均年純收入由脫貧時的8367元增加到2021年的14393元,增幅達72%。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有效銜接方面,繁峙聚焦“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主線,堅持“三個聚焦”的工作方法,鞏固、拓展、銜接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聚焦責任抓落實。始終堅持把銜接過渡作為頭等大事,實行舉縣體制,縣委書記、縣長挂帥,領導小組設立1辦13組,延續、優化、調整現有扶持政策,全縣上下形成責任清晰、統籌有力、執行高效的工作機制。
二是聚焦重點抓落實。首先是規劃引領明路徑,高質量編制了《繁峙縣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鞏固“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其次是多元發展強支撐。全縣重點發展雜糧加工、肉製品、脫水蔬菜、釀品、乳品、果品、中藥材、特色功能保健食品等八大農産品精深加工産業,成功創建了“中國黍米之鄉”品牌以及省級出口食品農産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全省首批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繁峙黃米”“繁峙大杏”等被評為國家地理標誌産品,“繁峙小米”“繁峙黃芪”等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名錄;綠山莊雜糧加工基地被認定為第一批全國有機農産品(雜糧)基地;電商年交易額達到3.6億元,連續兩年躋身“中國縣域電商競爭力百強榜”;“縣有園區、鄉有工廠、村有作坊”手工業格局初步形成,産品暢銷市場。
此外,繁峙還成功創建1個4A級景區和3個3A級景區,獲評“全國毽球之鄉”,積極融入京津冀、雄安新區發展布局,承接轉移項目80余個。再一個是全面覆蓋提質效。為發揮最大帶動效益,縣委、縣政府從多方面入手,加大政策優惠、優化營商環境等手段,積極招商引資,着力搭建各類幫扶産業穩定發展平台,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落地繁峙。
三是聚焦幫扶抓落實。全縣持續發揮“村有專員、鄉有專幹、縣有專班”的動態監測網作用,推動幹部幫扶全覆蓋,守牢防貧底線。經過測算,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僅8個月全縣脫貧群眾人均純收入已達到10857元。
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建設,是山西省優化區域協調發展新布局的重大戰略部署。作為忻州市的“東部門戶”,繁峙搶抓機遇,堅持三産發力、多元發展,一體化推進傳統産業改造提升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壯大,努力在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突破。
一産方面,主要是推動特色種植、生態畜牧、農副産品加工等優勢農業提質增效,打造形成“農産品種植—生産—加工—中高端農産品”全産業鏈,正逐步成為面向山西中部城市群以及京津冀、雄安新區的“菜籃子”“米袋子”。
二産方面,構建以鐵金鋁、裝備製造為特色的現代工業體系,打造形成“鐵礦採選—生鐵冶煉(球團煉化)—精密鑄件—裝備製造”的全産業鏈,建設全省千萬噸級鋼鐵原料智能化産業基地、山西中高端鋁合金壓鑄新型材料基地和全國黃金智能生産基地。強化能源革命改革,以奧博智慧産業園為引領,打造形成“新能源科技研發+裝備製造+市場應用”全産業鏈。2021年,繁峙的製造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的56.3%,排名忻州市第一。
三産方面,深化以文旅康養等新興産業為主的服務業,打造服務京津冀、雄安新區的康養度假集散地和新興産業發展新高地。全縣的A級景區數量居全省各縣域前列,全域旅游格局已初步形成;北京科技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在繁建立科技成果轉化等12個基地,構建了“龍頭企業+研發機構+配套企業+産業基金+政府服務+開發區落地”的産業創新生態圈。
繁峙將按照山西省委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目標要求和忻州市委“336”戰略布局,推動“居、業、創、游、養”融合發展。
具體來説,就是以推動G108示範經濟帶“一帶”隆起為牽引,打造京津冀、雄安新區産業承接轉移新高地,打造服務對接雄安新區建設的東部開放門戶。以縣城和砂河鎮“兩城”為牽引,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發展的重要支點,打造生態宜居福地、産業就業洼地、創新創業高地、文化旅游勝地、休閒康養寶地。充分發揮繁峙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省級現代農業産業園“雙園”主陣地、主戰場、主引擎作用,打造山西東部一流開發區,積極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産業園。努力把繁峙建設成為新材料和先進裝備製造産業基地、面向京津冀的清潔能源生産基地、全國優質有機農副産品加工供應基地、面向京津冀的手工文創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全國知名的文化體驗和康養度假旅游目的地。
繁峙將牢固樹立“發展是硬道理,業績是新擔當,交賬是軍令狀”的工作理念,秉持“負責任、動腦筋、講良心”的工作要求,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統籌抓好防疫情、穩經濟、保安全,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