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portrait
has-portrait

揉、捏、挑、粘、涂間,小小花饃久久傳承

新華網首頁時政國際財經高層理論論壇思客信息化房産軍事港澳台灣 圖片視頻娛樂時尚 體育 汽車科技食品

“有饃就有事,有事就有饃。”在“花饃之鄉”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流傳着這樣的説法。揉、捏、挑、粘、涂,在數千年的傳承中,當地人把對土地的敬重和對生活的期盼,寄託在花饃的文化內涵裏。近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面花(聞喜花饃)縣級傳承人賀鐵芳做客新華訪談時&&,發揚製作聞喜花饃這項技藝需要從娃娃抓起,讓孩子們從心底裏了解花饃、愛上花饃,了解小小花饃背後的文化和淵源。

精彩觀點
2

聞喜花饃善於以物喻物、以物喻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小小花饃內有大大乾坤。

聞喜花饃善於以物喻物、以物喻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小小花饃內有大大乾坤。
聞喜花饃善於以物喻物、以物喻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小小花饃內有大大乾坤。

聞喜花饃的製作工具非常簡單,菜刀、剪刀,還有一把小梳子。但是配上我們農村婦女的巧手,經過揉、捏、剪、切、搓各種各樣的手藝之後,麵糰就變成了不同的形態。

聞喜花饃兼具食用性、觀賞性、文化性和藝術性,善於以物喻物、以物喻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比如,洞房花燭夜時,人們需要龍鳳呈祥寓意的花饃;當人們期盼福滿興旺,就有了福滿堂花糕。

2

每一個手藝人都要經過對技藝反復打磨的過程,在不斷的練習和實踐中,令自己的技藝精益求精。

每一個手藝人都要經過對技藝反復打磨的過程,在不斷的練習和實踐中,令自己的技藝精益求精。
每一個手藝人都要經過對技藝反復打磨的過程,在不斷的練習和實踐中,令自己的技藝精益求精。

我2000年結婚之後,就開始跟着婆婆學習製作聞喜花饃。婆婆的手藝是祖輩傳下來的,她是村裏有名的花饃巧手。

花饃看上去簡單,做起來還挺難。有時候看著你和別人的操作手法一樣,可捏出來卻是“四不像”。所以説實踐很重要,我也告訴我的徒弟,每一個手藝人都要經過對技藝反復打磨的過程,在不斷的練習和實踐中,令自己的技藝精益求精。

在我學做花饃的過程中,有一件事情讓我印象深刻。當時我跟一個師傅學習做老虎。他教給我之後,記不住怎麼辦呢?我就把其中一隻拆了,按順序擺在桌子上,再組裝起來,如此反復幾遍後,才把順序記住。後來我總結出一條經驗,無論師傅多用心教你,關鍵在自己的實踐和練習。

2

讓孩子們從心底裏了解花饃、愛上花饃,了解它的文化和淵源。

讓孩子們從心底裏了解花饃、愛上花饃,了解它的文化和淵源。
讓孩子們從心底裏了解花饃、愛上花饃,了解它的文化和淵源。

聞喜花饃要想發揚,還要從娃娃抓起,讓孩子們從心底裏了解花饃、愛上花饃,了解它的文化和淵源。

作為面花(聞喜花饃)的傳承人,我將盡我所能把這項技藝傳承下去,不定期進入社區、學校進行各種培訓。我希望能夠有更多年輕人來跟我學習。

從前,花饃製作的技藝全靠人們手口相授,如今,我們的花饃製作有了標準。聞喜花饃的發展也向産業化、量化、標準化轉變。相信隨着越來越多人了解聞喜花饃後,這門手藝能夠歷久彌新,被更多人喜歡。

01002010002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