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今年又增加300個“愛心驛站”
解決包括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內的廣大戶外勞動者喝水、熱飯、如廁等實際問題


2022年年初,省政府繼續將“建設300個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列入2022年民生實事項目。為此,在今年的2月24日,為全面落實省政府決策部署,切實解決包括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內的廣大戶外勞動者喝水難、熱飯難、歇腳難、如廁難等實際問題,由山西省總工會、山西省財政廳、山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三部門聯合製定並下發《2022年建設300個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實施方案》。
今年以來,省總工會主動擔當作為,在高標準完成這項民生實事的過程中,推進“愛心驛站”成為全省戶外職工的休息地、社會愛心的聚集地、志願服務的實踐基地、便民惠民的服務基地、法律普及的宣傳陣地、黨的理論的宣教陣地。截至目前,300個“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建設任務已完成。
新建成的“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有哪些服務亮點,是否真正解決了我省戶外勞動者急難愁盼的實際困難?近日,山西晚報記者來到山西省總工會、運城市總工會以及晉中市靈石縣總工會進行實地探訪。
暖心服務 24小時“愛心驛站”成為城市夜明燈
12月12日23時30分許,在運城市中心醫院附近,剛剛送完一單快遞的“閃送騎士”葉劍抬起頭望著漆黑而靜謐的夜空,一陣冷風吹過,葉劍忍不住縮了一下脖子。隨即,他又低頭看了一下手機裏系統派發的訂單,便調頭徑直騎到了中心醫院旁邊的“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
“這幾天,運城還是挺冷的,系統提示下個單子還有十幾分鐘,還是先到驛站裏面暖和暖和!”説完,葉劍便走進了明亮而溫暖的“愛心驛站”內。
像往常一樣,葉劍先來到站內的休息區把自己的手機充上電,再走到飲水區給自己倒了一杯熱水。正當葉劍坐到沙發上準備喝水時,一股幸福感油然而生。“如果在(今年)6月之前,夜裏等單,就只能坐在馬路邊上,幹我們這行,手機很費電,之前在外面也充電困難,真不知道自己以前都是怎麼過來的!現在市裏有了這些‘驛站’,對於我們來説,不只是方便了,在寒冷的冬天裏,真的是太溫暖了!”
在與葉劍聊天的過程中,山西晚報記者了解到,在運城的24小時“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內,進來休息的人群已經不僅僅是環衛工人、快遞員、送餐員、出租車駕駛員、網約車司機等勞動者,不少在附近工作的上班族、高校的大學生,也因為站內環境優越,配套設施齊全,經常前來休息、學習。
據運城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張琪介紹,截至目前,全市共有51家愛心驛站被命名為“省政府民生實事項目——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310家愛心驛站被中華全國總工會確認為全國“最美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為有效提升服務職工精準化水平,打通服務職工“最後一公里”,把溫暖和關愛送到職工群眾的心坎兒上,該市還特別在中心城區人流量較大、戶外勞動者相對集中的區域站點——南風廣場、禹都公園北門站、禹都公園鳳凰廣場站、體育公園、航天公園、天逸公園、中石化運城城區學苑路加油站和華源加油站等地建設8家“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24小時對外開放。
“下一步,我們還將在全市範圍內繼續推進‘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24小時服務模式,同時選取更多服務條件成熟、戶外勞動者集中的愛心驛站24小時對外開放,實現服務全天候來進一步提升驛站功能,通過精準溫暖、周到細緻的服務,讓‘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成為點亮城市的一盞夜明燈。”張琪説。
共建共享 推進“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服務落到實處
山西晚報記者了解到,今年新建的300個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縣級及以上工會組織在建設過程中,除了因地制宜增設的亮點、特色服務之外,還根據《2022年建設300個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實施方案》的具體要求,與當地政府、社會組織(公益組織、基金會等)、愛心企事業單位及愛心人士共同建設、運營、管理,實現共建共享。
今年6月以來,晉中市靈石縣總工會通過和企業、單位的共建共營,不僅在服務上拓展功能,而且在管理上強化責任,確保每個站點都能夠健康運行。
靈石縣工會副主席王永新向山西晚報記者介紹,為着力構建“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建—管—用”一體化管理體系,靈石縣總工會與城區多家單位、景區的共計15個驛站多次舉辦了“體驗周”活動。全縣環衛工、交警、快遞員等千餘人在活動期間可參加免費理髮、測血壓、測血糖、中醫診斷、健康諮詢、心理諮詢、法律援助等服務;疫情期間,為解決全縣各類交通卡口一線防控人員工作強度大、工作環境差、生活保障不足的突出問題,靈石縣總工會與靈石高速開展緊密合作,在靈石高速路口和仁義高速路口分別承建了省總工會“工會流動愛心驛站”和市總工會“工會流動愛心驛站”。
“與企業開展合作共建,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利用雙方的資源與優勢使各個站點的服務提檔升級。而我們的目的,就是想通過更加優質溫暖的服務,讓更多的戶外勞動者知曉‘愛心驛站’,並且敢進來、願進來、想進來,最終實現主動進來享受‘愛心驛站’的服務。”靈石縣工會副主席王永新介紹。
多措並舉 推動“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為了做實做細做優“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的各項服務措施,省總工會堅持多措並舉,全力推動“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高質量發展。
堅持高位推動,強化責任擔當。為把“愛心驛站”打造成新時期工會服務職工的新陣地,省總工會多次赴各市實地視察“愛心驛站”建設工作。同時,成立蹲點工作組,將該項工作作為重點督導內容;召開驛站建設專項啟動會、推進會、經驗交流會,深入調研,嚴格驗收,高標準、高效率推進全省“愛心驛站”建設工作。
強化上下聯動,整合多元力量。省總工會積極推動站點建設工作納入省政府民生實事項目,為站點建設工作爭取到更多政府支持和社會關注度。同時,省總積極與省紅十字會合作共建,今年在全省20個站點配備了自動體外除顫器(AED)。今年,省農信社聯社工會主動爭取省總的指導支持,在全省2747個網點全部建立了“愛心驛站”。
突出共建共享,撬動社會資源。今年,省總工會在以市縣職工服務中心為牽引龍頭、以臨街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布局基礎、以銀行商超網點為有效補充的大格局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共建模式,逐漸形成了“愛心驛站+環衛園林工人休息點、充電場、外賣配送點”“愛心驛站+銀行、營業廳”等九大建站模式。
大膽創新應用,提升服務能力。省總工會加強標準引領,在全省組織開展了兩輪“互學互檢”活動,進一步推動全省站點規範化建設;在全國率先開發“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管理小程序,對驛站狀態、位置、職工流量、管理員出勤狀態等進行實時監控和統計數據的精準採集,實現了省總工會對市總、區縣以及驛站的三級管理;在全國率先將“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上線高德地圖,方便搜索、直接導航,實現精準服務。
服務品牌下沉,關愛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省總工會的指導下,全省各級工會將“送清涼”“送溫暖”等傳統服務品牌下沉至“愛心驛站”,使服務更直接、更深入、更貼近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進一步促進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認識工會、了解工會,從而加入工會。
加強運營保障,確保可持續發展。目前,省財政對掛牌省政府民生實事項目的“愛心驛站”一次性補助兩萬元,省總工會配套補助兩萬元;掛牌省級工會的“愛心驛站”,由省總工會一次性補助5000元。從今年開始,省總工會給予每個省級工會“愛心驛站”(含省政府民生實事項目驛站)每年3000元的日常運營經費。同時,太原、晉城等市已將“愛心驛站”的日常運營經費列入年度預算,保障“愛心驛站”持續恒溫暖人心。(記者 李婷)
鏈結
愛心驛站如何選址 建設條件與標準是什麼
《2022年建設300個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實施方案》明確,全省各級工會組織將本着“少投入、好管理、易複製、可持續”的工作原則,按照“政府支持、工會主導、社會參與、共建共享、務實高效”的工作思路,以實現資源社會化、建設標準化、服務人性化、運營常態化為工作目標,倡導利用現有社會資源建立站點。
(一)共建共享。站點建設方式有共建和自建兩種方式,提倡以共建為主,由縣級及以上工會組織與政府、社會組織(公益組織、基金會等)、愛心企事業單位及愛心人士共同建設、運營、管理,突出共建共享。
(二)選址合理。站點建設應遵循科學規劃、合理選址、節約資源、方便職工的原則,在全省26個市轄區、11個縣級市,經濟總量和活躍度在全省前60名以及代表山西文化旅游特色的縣,金融、信息、建築、財貿等省級産業工會布局,重點在人流量大、臨街、戶外勞動者集中的地段開設站點。站點附近應規劃有停車位和電動車停車區,方便戶外勞動者臨時停放。
(三)經濟實用。充分利用現有房屋、工作場所、休息室等作為建設點進行改造,不提倡新建。各級工會要主動與當地相關部門、企事業單位協調,積極爭取無償提供工作場所。“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建設面積原則上在10平方米以上。站內設施不刻意追求“高大上”,要突出實用性,把資源主要配置在滿足戶外勞動者基本需求上。
(四)建設規範。站點建設遵循“六有”標準:有統一的標識名稱、有合理的站點布局、有健全的服務設施、有完善的服務功能、有規範的管理制度、有電子地圖查詢。站點建設完畢要及時向所在縣區工會申請加入管理小程序,接受統一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