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政策落實 項目落地 ——晉中市多措並舉確保穩糧保供
今年以來,晉中市圍繞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兩大目標,“穩”字當頭、“保”字托底、“提”字發力,環環緊扣“糧畜菜果”四大主導産業,多措並舉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穩産保供,秋糧收穫實現收穫面積、總産、單産“三增”。全市三季度農産品加工龍頭企業銷售收入達到310.64億元,同比增長35%,涌現出一批牽引力強、示範帶動作用明顯的市場主體。
政策好、籌謀早——提升農民種糧積極性
“以前村裏小條塊、陡坡地佔耕地總面積的90%,盼高標準農田建設是村民祖祖輩輩夢寐以求的願望,現在我村實現了這個願望。通過建設高標準農田,路好了大型機具能走了,旱地變成了水澆地,産量提高收入增加了。”11月16日,靈石縣回祖村村民趙秀強開心地告訴記者。據了解,該村通過建設高標準農田4200余畝,使小地並大地、坡地變平地,增加耕地120余畝,畝均增産100公斤,集體增收2萬餘元。同時,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用多出的地塊補償或調換化解了農戶因地界道路造成的多年矛盾糾紛。
一幅幅美麗的畫卷,一幅幅豐收的景象,是晉中市各項惠農政策落實、利農項目落地的結果。
今年以來,晉中市加強政策支持,擴大糧食種植面積,支持撂荒地“種起來”、小塊地“連起來”,提升農民群眾種糧收益和積極性,今年糧食種植面積同比去年增長6萬餘畝。榆社、和順等縣對在復墾撂荒的確權耕地上當年種植農作物規模30畝以上的,每畝補助200元,支持復墾農機作業和生産資料購置。靈石縣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全部消除2畝以下地塊,將碎片化的耕地由小塊田並大塊田改造6000余畝,機械化率由之前的26%提高到100%,恢復生産3100畝撂荒地。
10月14日,在壽陽縣景尚鄉賈豹村開展的玉米綠色高質高效核心示範區實打實收過程中,經山西農業大學郭平毅教授、張中東研究員等專家見證,畝産2303.7斤,成為全省創高産、奪豐收的典型。
截至目前,全市秋糧收穫面積386.9萬畝,全年糧食收穫面積、總産、單産實現“三增”,預計分別增長4.72%、20.6%、15.2%;其中,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面積超額完成省定目標任務,大豆畝産100斤以上的地塊超過一半,基本實現穩糧擴豆目標。
細分類、精服務——促進一産提質增效
今年以來,晉中市進一步升級強化“行政推進+技術服務”雙承包責任制和專家團隊、項目工隊、營銷戰隊三支隊伍,統領技術指導和一線服務,截至10月底,全市蔬菜、水果、肉蛋奶總産量分別達到196.9萬噸、50.7萬噸、58.53萬噸,在疫情點狀散發的嚴峻形勢下,確保了重要農副産品的有效供給。晉中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武建林介紹,該市通過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生産生態協調、補貼補助扶持等措施,確保了農業提質增效。
圍繞主導産業和區域特色,推廣示範農牧業新品種30余種,並同步組織遴選了覆蓋糧畜果菜四大支柱産業和品種選擇、種養殖管理、病蟲害防控全技術環節的3類16項農業生産主推技術。
為保證全市2022年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任務順利實施,對全市130余&收割機安裝了北斗農機作業監控系統,儲備易損零配件價值38萬餘元,形成了聯合收割機3公里服務圈。
持續推進化肥減量增效,並在全市設置7個國家級和190個省級耕地質量長期定位監測點和土壤墑情自動監測點,逐步完善監測網絡體系。開展旱作農業試驗示範、化肥減量增效集成技術推廣工作,推動發展健康可持續的節水農業。
&&了《晉中市“484”現代農業産業發展工作矩陣推進方案》,提出了8項18條政策扶持激勵措施,為全市50萬餘戶農民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2.5億元,補貼面積374.1萬畝;為46.5萬餘戶農民發放實際種糧一次性補貼6920.65萬元,補貼面積365.3萬畝;下達農機具購置補貼4400.95萬元,累計補貼各類農機具4776&(套),受益農戶3509戶。
壯主體、拓市場——拉動農民持續增收
平遙縣左家堡村71歲的村民郝宗有不種地已經4年了,可家裏的8畝地這兩年給他帶來了可觀的收入。“大前年分了4000元,去年分了5200元,該給的補貼也還有,我現在專心搞‘副業’,當時入股算是入對了。”郝宗有説。近3年,該村通過“農戶土地入股、集體規模經營”的方式發展農業生産託管,讓農戶畝均增收30%、增産200公斤,村集體增收50余萬元。
郝宗有的例子是千千萬萬晉中增收農民的縮影。多年來,晉中市壯主體強化示範培育、探路子創新金融服務、拓市場推動特優農産品走出去,拉動農民持續增收。
搶抓全省“市場主體建設年”機遇,今年新培育農民合作社市級示範社16個、家庭農場47個,目前全市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19個、省級以上102個、國家級5個,帶動全市三季度農産品加工企業銷售收入達到310.64億元,同比增長35%,涌現出一批牽引力強、示範帶動作用明顯的市場主體。
壽陽金穗種植專業合作社實行“黨組織、合作社、供銷社、科研院所、農戶”+“商業保險、金融機構”的“5+2”“雙層託管、二次分紅”典型做法,帶動南燕竹村群眾實現了土地保底收入(1100元/畝—1300元/畝)+二次分配的溢價收入+務工收入“一地三收”,破解“一家一戶做不了、做不好或做了不划算”的難題,示範帶動全市完成農作物播種託管236.89萬畝,服務帶動小農戶19萬戶。今年與國任保險機構創新開發了“糧食作物目標收入保險”地方特色保險産品,解決了困擾農業生産託管主體“如何規避自然災害風險”的問題,成功入選2022年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典型。
晉中市農業農村局到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洽談對接“農産品進京”,目前,11個縣(區、市)已入駐包含主食糕點、雜糧、釀品、果品、肉蛋奶食品、功能食品等六大類60多種産品,進一步拓寬了龍頭企業的發展市場和農民的增收渠道。
改革深化一步,農業發展後勁就增強一步。晉中市穩步推進平遙縣全國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積極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和使用權“三權分置”實現形式,有效探索農村閒置宅基地和閒置住宅盤活利用路徑,總結出“出租型”“入股型”“保底+分紅型”“置換型”“農戶+村集體+企業”合作型等宅基地盤活利用模式,平遙縣段村鎮橫坡村、朱坑鄉六合村流轉閒置宅基地和農房發展鄉村旅游産業;東泉鎮水磨頭村利用閒置宅基地建成中藥材加工分揀車間。
今年以來,以“清化收”行動為抓手,全市化解債務總額17.2億元,新增資金收入3.5億元,新增資産7279.5萬元,進一步夯實了發展集體經濟的基礎,增強了農村發展産業的“底氣”和“財氣”。(記者王秀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