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同發現北魏佛教題材石槨壁畫墓葬
11月16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外發布大同仝家灣北魏邢合姜墓石槨調查簡報。據介紹,該墓葬有明確紀年,出土了一座基本完整的石槨,石槨四壁及頂部皆繪有佛教題材壁畫,並殘存彩繪,這在北魏平城地區的墓葬中尚屬首次出現。
2015年5月,接民眾報告,大同市城南仝家灣村富喬垃圾發電廠院內發現一座古代墓葬。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趕赴現場調查,發現墓葬破壞嚴重,墓室基本無存。根據跡象推測,該墓為長斜坡墓道土洞墓,坐北朝南,墓內僅余39塊石槨及內部石棺床殘件,未見其他隨葬品。經過清洗、修復,可將這些殘件拼合成一座基本完整的石槨。
石槨整體為長方形屋宇形式,懸山頂,灰色細砂岩質,由基座、四壁、梁架和頂板組成。尤為可貴的是,這座石槨的四壁內部、南壁外部及頂板內部皆繪有佛教題材壁畫,並殘存彩繪。與石槨一同出土的還有1件北魏皇興三年(469年)紀年墓碑。
石槨正壁即北壁的3塊石壁板上半部各繪一幅佛像,其中一塊壁板由於上半部分殘缺,佛像已不存,下半部分則繪供養人禮佛行列。中間的壁板繪尖拱龕內二佛並坐於須彌座上,龕兩側為5個相切的環形裝飾,龕頂有3朵蓮花,二佛頭頂有肉髻,身後有圓形頭光、舟形身光。二佛上方的背光間畫出長方形題記框,內無字。
石槨東西壁分別有兩塊石板,石板上部各繪一佛,下部繪供養人。南壁即前壁的3塊壁板內、外壁均繪壁畫。內壁作為整體,上部繪七佛一字形排開結跏趺坐於蓮花座上,頭頂上方有傘蓋,身後有圓形頭光、舟形身光,着通肩袈裟,施禪定印,七佛之間裝飾有蓮蕾。下面槨門兩側繪形似老虎的鎮墓獸。外壁分別繪護法門神,形象基本相同。頂板內壁繪有6身飛天,每披3身。飛天之間繪有蓮蕾圖案。
與石槨同時出土的紀年墓碑,現藏於大同北朝藝術博物館。墓碑上圓下方,通高0.42米、寬0.28米、厚0.07米。從碑文可知,該墓墓主為韓受洛拔之妻邢合姜,年代為北魏皇興三年(469年)。韓受洛拔,幽州燕郡安次縣人。邢合姜,祖籍定州澗河郡,後為長安馮翊郡萬年縣人,享年66歲,故其應生於北魏道武帝天賜元年(404年)前後。
專家稱,隨着佛教文化在平城的傳播發展,佛教藝術自然也滲透到世俗社會生活中,但迄今為止,北魏平城時期這種全景式反映佛教題材的仝家灣石槨壁畫墓葬尚屬首次出現。這座墓葬出有明確紀年的石碑,石槨的殿堂式形制,壁畫所繪佛教人物形象、佛教人物動作,包括龕內二佛並坐和單佛形象,在雲岡石窟的雕刻中都能找到相似的內容。(記者孟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