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穩舵奮楫勢昂揚——太原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工作綜述
歲去弦吐箭,一年已過半。轉頭回望,太原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步履鏗鏘,工業經濟破浪前行。
這是一組振奮人心的數據:1-6月,全市規上工業完成産值2497.2億元,同比增長20.6%,企業增長面明顯向好。其中,全市7戶百億級企業完成産值1635.8億元,佔比65.5%,大戶企業“穩定器”作用明顯。
這是一條昂揚向上的曲線:1-6月,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3%,比全國規上工業增速高6.9個百分點,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五、中部六省會城市第一。
這是一幅熱火朝天的畫卷:YE4電機中標包鋼集團大單,YE5電機中標中天鋼鐵大單;山西電機製造公司生産車間一台&裝配完畢的電機,源源不斷地發往外地;中國電科(山西)新型顯示裝備智能製造産業基地項目(一期)投産,推動我國高端電子製造裝備自立自強……
數據、曲線、畫卷,共同勾勒出全市工業經濟高質量運行的軌跡,一起拓下太原謀劃長遠、實幹爭先的印記。
亮眼!提氣!
定方略 謀長遠
——衝擊萬億大關,形成梯次産業發展格局
成功者先計於始。
2021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要促進經濟循環和産業鏈暢通,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啟動一批産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要體現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行動上。
不久之後召開的省委十二屆二次全體會議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要聚焦重點、找準抓手、扭住關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統籌做好傳統優勢産業穩産保供、綠色發展、精深加工文章,促進戰略性新興産業成鏈集群發展。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韋韜履新太原次日,就來到推動傳統産業改造升級標杆項目——清徐精細化工循環産業園調研。
接下來,他頻頻深入山西鋼科碳材料有限公司、山西長城計算機有限公司、太鋼中厚板生産線智能化升級改造項目等企業生産車間和項目建設現場,深度調研走訪,舉行工作會談,把握太原工業經濟脈搏和發展重點,同時為2022年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的舉行做準備。
2021年12月29日,韋韜與省工信廳黨組書記、廳長武宏文一行舉行工作會談。“工業高質量發展是構建現代産業體系的硬支撐。”韋韜強調指出,太原錨定“十四五”實現萬億級工業産值目標,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産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強龍頭、延鏈條、建集群,全力打造“四個高地”,做到“四個走在前列”。
2022年1月5日,市委十二屆二次全體會議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對於太原工業經濟發展,韋韜要求,要強梁壯柱、延鏈建群,全面實行“鏈長制”,以龍頭企業為牽引,打造一批縱向關聯、橫向耦合、綜合競爭力強的優勢産業鏈,形成新興産業未來産業為先導、百億級産業為骨幹、千億級産業為引領的梯次産業發展格局。
2月22日,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新偉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將全力打造更有實力的産業高地。未來五年,工業對經濟的支撐更加有力,打造6個千億級工業支柱産業集群,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向3000家奮進,新興産業競爭力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工業總産值衝擊萬億大關。
這為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確定了航標和方向。
強大的工業,既是城市的底氣,也是發展的依託。
百億級企業、千億級産業集群(鏈)、萬億級工業産值。太原,這座共和國的製造業重鎮,産業基礎深厚,工業脈搏強勁。目標確定以後,就需要擼起袖子加油幹。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工業發展,大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制定&&一系列政策包。”市工信局負責人信心滿滿,“可以説,太原的各種優勢在集成、資源在集中、動力在集聚,一定能夠走出工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我市發改、工信、科技、財政等部門實施《關於科技創新推動轉型升級的若干意見》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每年投入20億元科技創新資金、10億元人才發展資金、10億元工業轉型升級資金和5億元新動能發展資金,支持科技創新、人才引進和工業轉型升級。
……
當前,太原正面臨難得發展機遇。
國家將太原列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重點城市,以太原為核心的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設進入國家“十四五”規劃。
省委賦予太原重大責任和使命,明確提出建設太原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舉全省之力支持太原打造“四個高地”。
太原的各種優勢在集成、資源在集中、動力在集聚,只要抓住機遇、用好優勢,定能走出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
挺脊梁 壯筋骨
——定向強梁壯柱,煥發老工業基地風采
神舟飛天,蛟龍入海,高鐵飛馳……不論是高端裝備還是精密儀器,不論是重大工程還是基礎材料,“太原製造”頻頻亮相,蟠天際地、通江達海。
作為新中國重點建設的工業基地之一,太原聚集了太鋼、太重等一批老牌工業企業,“太原製造”一直是大國重器的重要構件。這些重點骨幹企業也是太原工業經濟發展的“穩定器”。
市委、市政府把工業産業發展擺在突出位置來抓。
3月29日,韋韜與山西焦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趙建澤一行舉行工作會談。太原市將與山西焦煤集團建立常態化溝通對接機制,定期研究解決相關事宜,在項目審批、用地保障、設施配套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
市委要求市級領導幹部包聯幫扶企業和項目。今年以來,市領導一次次帶隊深入包聯企業,聽取企業訴求,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各市直部門、各縣(市、區)紛紛開展入企服務活動,幫助企業加快發展步伐。
一季度,我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9%,比全國高出6.4個百分點。工業經濟表現亮眼,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開局企穩發揮了“壓艙石”作用,順利實現“開門穩”“開門紅”。
工業始終是太原經濟發展的“頂梁柱”和“壓艙石”。
我市實施工業經濟穩增長工程,確保工業穩盤托底。
工信部門做好生産要素協調保障,全面保障年産值過百億的富士康、太鋼、西山煤電、美錦、梗陽、太重、山西天然氣等企業穩産增産;創造條件促進太鋼大明、陽煤太化、山西電機、太原鍋爐、晉西春雷、三高能源等高增長潛力企業實現倍增。
“這其中,富士康、太鋼等企業發揮了頂梁柱作用;比亞迪、長城電源等新項目成為重要拉動力量;山西電機、蒙牛乳業等高增長企業貢獻率提升,共同夯實了穩增長基礎。”市工信局負責人分析説。
以強梁壯柱為方向,我市全面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
實施産業基礎再造工程,依託現有産業基礎,找準在國內國際定位,推動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發展,實現工業全環節提升、全産業融合發展。
圍繞建設國家區域中心城市,按照“龍頭企業—重大項目—産業鏈—産業集群—産業基地—産業區域”發展模式,建設特色鮮明的産業集聚區。
《太原市推動製造業競爭優勢重構打造“産業名城”工作方案》確定,依託綜改示範區、中北高新區、清徐縣等重點地區,在特種金屬材料、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等新興産業計劃新建、改擴建工業項目100余項,總投資約2000億元。
政府和企業雙向合力,推動傳統優勢産業率先轉型、戰略性新興産業引領轉型,加快集群化發展,做大做強新一代信息技術等五大産業集群。
……
強筋壯骨挺脊梁,鑄就太原工業發展硬實力。
延鏈條 建集群
——“鏈長”引領帶動,總産值邁向萬億規模
工業強市,産業是王道。
産業競爭從來都是區域競爭的主賽道,當下的焦點已經轉向産業鏈競爭。
深圳、蘇州等先進地區産業發展的實踐表明,打造具有創新力和高附加值的産業鏈,是更好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戰略舉措,是系統構建現代産業體系整體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去年12月10日召開的市委經濟工作務虛會上,強調做大做強第二産業,圍繞主導産業和産業集群培育,全産業鏈布局、招商、服務,推動産業橫向聯動、縱向貫通。
今年1月12日召開的全市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市委、市政府鼓勵民營企業聚焦産業主攻方向,順應産業轉型大勢,積極參與到相關産業鏈中,強龍頭、延鏈條、建集群,不斷做大實業、做強産業、做優主業,在助推太原高質量發展中實現更大發展。
今年以來,韋韜深入縣(市、區)、企業調研時,屢屢提及産業鏈發展。
在古交市調研時指出,要加快傳統優勢産業提升改造,培育壯大新材料等新興産業,強龍頭、延鏈條、建集群,不斷提升産業發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
在太鋼調研時,鼓勵企業要充分發揮龍頭引領作用,不斷延伸産業鏈條,加大對産業鏈上下游企業招引力度,推動優勢産業規模化集群化發展。
“十四五”是太原提升現代産業競爭力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推行“鏈長制”,做強産業鏈條,既是産業轉型升級、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迫切需要,也是塑造區域經濟新優勢的有效抓手。
市長張新偉擔任全市産業鏈總鏈長,市級領導和綜改區領導擔任各重點産業鏈鏈長。
依託現有産業基礎,找準國內國際定位,明確發展方向和路徑,我市全力建鏈、延鏈、補鏈、強鏈。
今年初,我市公布實施《太原市“十四五”新材料、新裝備、新産品規劃》,着力推動新材料、新裝備、新産品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升産業核心競爭力,打造我市經濟持續增長和産業升級的強大引擎。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市工信局確定了特種金屬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生物基新材料、新一代電子信息製造、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6條千億級重點優勢産業鏈,確定了太鋼、太重、美錦等一批“鏈主”企業。
這6條産業鏈,産業基礎好、産業規模大,力爭用五年時間,6條産業鏈工業産值達到萬億規模,基本構建起具有太原特色的、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産業體系。
這是我市産業發展的核心和未來發展的希望。
這些“鏈主”企業,市場競爭力強,具有很強的引領帶動作用。到2025年,美錦能源將建成氫能裝備産業園2個,全産業鏈累計産值超100億元。太重集團在綜改示範區投資40億元,建設高端液壓挖掘機産業園區,打造行業“燈塔”工廠……
如果把一條産業鏈比作參天大樹,“鏈主”企業是樹之主幹,而中小企業則是枝幹。
圍繞産業鏈,我市精心培育“專精特新”企業。
截至6月,累計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81戶,佔全省的35.1%;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2戶,佔全省的34.8%。
在産業鏈競爭新格局中,做強主幹、帶動枝幹,太原産業體系日益枝繁葉茂。
強引擎 增動力
——“北引擎”馬力足,産業新城跑出“加速度”
2月19日,韋韜與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陳文健一行舉行工作會談。他強調,把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建設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頭號工程,搶抓機遇、搶佔先機,倒逼潛力、倒逼提速,聚攏人氣、聚集資源,加快項目謀劃招引落地,強化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全力優化營商環境,加速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發展“北引擎”。
6月底7月初,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等中央媒體強力聚焦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媒體負責同志和記者們深入一線工地實地考察採訪。人民網《太忻經濟區一線見聞:“大家就像拓荒者一樣,幹勁滿滿”》、新華網《三個鏡頭,直擊太忻一體化經濟區》、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國際在線《山西太忻經濟區:“築巢引鳳”為“北引擎”增添新動能》、中國日報網《太原“北引擎”強力驅動大盂産業新城跑出“太忻加速度”》……
太忻一體化經濟區發展熱度迅速傳向全國。
太忻一體化經濟區的藍圖規劃,兼顧多種産業齊頭並進,打造千億級高端裝備製造、百億級集成電路和半導體等産業集群。
上海喆航科技有限公司山西直升機研發生産基地,建成一條直升機生産線,可年産各類直升機80架,將強化本地配套,助推我市高端裝備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山西鋼科碳材料有限公司,建有T800級碳纖維生産線,正推動産業鏈向下游延伸,帶動新材料産業集群發展壯大。
陽曲縣轉型發展産業園標準化廠房、太忻雙碳産業科技園、太原科創驅動中心等重點建設項目紛紛“出鏡”……
這些,都為國內權威媒體高頻率宣介“太忻速度”、多角度反映“太忻亮點”提供了足夠的素材。
6月以來,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太原區)大事不少。
6月21日,全省民營企業助力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太原區)發展招商引資推介座談會召開,來自全省的眾多民營企業家和省級商會負責人參加,搶搭産業發展快車。
6月24日,《大盂産業新城空間發展戰略規劃》公布。
作為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太原區)啟動區的大盂産業新城,位於太忻一體化經濟區“承南啟北”的中樞節點,是引領經濟區發展的重要戰略節點和主要陣地。這裡將重點建設高端裝備製造板塊、新材料板塊、新能源板塊和通用航空板塊四大産業板塊,並實施“龍頭+配套”企業培育計劃。
建設太忻一體化經濟區戰略自提出以來,就被賦予了山西中部城市群發展“北引擎”的重大使命,確立了“一年見效、三年成形、五年成勢、十年成城”的發展目標。
“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建設,社會關注度空前,企業投資意願強烈,強勢起步的態勢已經形成。”6月29日,韋韜在太忻一體化經濟區調研時要求,抓實項目建設,做強産業支撐,高標準高質量加快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建設。
顯特色 壯實力
——開發區、縣(市、區),“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爍科公司成功突破了碳化硅材料“卡脖子”技術,研發成功狀如光盤、厚度僅0.5毫米的高純半絕緣碳化硅晶片;
海納半導體(山西)有限公司引入120套單晶生産設備,建設年産750噸6英寸半導體硅單晶生産基地;
……
戰略性新興産業在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範區不斷壯大。
中北高新區,以藍寶石項目為代表,聚焦新材料,打造全國知名的新材料産業集群;以科比特無人機、遠望神飛無人直升機等項目為代表,聚焦智能製造,培育國內領先的智能製造産業集聚區。
小店區,與綜改示範區合作共建“新興産業園區”和“提質升級産業園區”,通過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計算機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大力發展以製造業為主的工業經濟。
迎澤區,促進工業企業“小升規”。建立“小升規”工業企業基礎庫、有望升規的重點培育企業庫。太原思宸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太原鏵強門業有限公司等企業已經入庫。
杏花嶺區,依託區域優勢,推進太原酒廠有限責任公司整體搬遷轉型升級建設釀造小鎮、山西春光鐵路裝備有限公司軌道交通及兵器裝備零部件擴産等工業項目建設,推進工業高質量發展。
尖草坪區,狠抓項目落地達效,加快推進太鋼中厚板、鵬飛裝配式板材生産線等重點工業項目;加強企業與科技院校的合作,幫助恒山機電等企業與高校合作開發新産品。
萬柏林區,發揮區內工業企業集聚優勢,服務和支持重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製造、煤化工等傳統製造業進行技術改造和流程優化,打造高端裝備製造産業集群。
晉源區,布局製造業版圖,推進山西萬家科技園落地姚村,加快遠東構件二期項目建設,支持北方重工、大強偉業、華倫機電、申海機械等企業擴規技改。
古交市,建設以綠色能源産業為主導的“太陽城”,打造智慧綜合能源基地、光伏製造及應用基地、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示範基地。
清徐縣,清徐經濟開發區精細化工循環産業園內美錦、梗陽、亞鑫三家企業一期項目基本建成。其中,美錦園區內投放100多輛氫能源貨運車輛,所産高純度氫氣被北京冬奧會組委會採用。
陽曲縣,淘汰落後産能,引進新型項目,全縣工業結構實現了從“傳統主導”到“多點支撐”的歷史轉變,築就了工業強縣的堅實基礎。
婁煩縣,推動形成鑄造企業與選礦行業、煤炭企業與洗煤企業、久通築路材料有限公司與政府築路項目和建材企業上下游産業對接、供需互補、延鏈強鏈,形成縣域內三個內循環。
按照市委、市政府工業強市戰略部署,各開發區、縣(市、區)立足自身優勢,改造升級傳統産業,發展壯大新興産業,狠抓招商引資和重大項目建設,形成了你追我趕的發展態勢,為全市工業高質量發展增添了活力。
立當下 贏未來
——抓項目謀招商,厚植未來發展基礎
今天的項目決定明天的産業,抓今天的項目就是抓明天的發展。
單片重量達400余噸的軋機牌坊,從齊齊哈爾歷經2100公里後運抵太原。3月22日,順利完成吊裝。這標誌着太鋼不銹熱軋廠中厚板生産線智能化升級改造項目進入設備安裝階段。
該項目是太原加快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項目,預計今年10月底建設完畢,年産精品中厚板7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80億元。
市工信局數據顯示,1-5月,在建項目247個。其中,今年投資完成5000萬元以上項目42個,比去年同期增加13個,完成投資79.56億元,對工業經濟平穩增長起到重要支撐。
美錦醋業50萬噸/年食醋系列産品生産線項目總投資20億元,預計8月投産。
太鋼鋼科先進複合材料項目正在安裝設備,預計10月建成;高端冷軋取向硅鋼一期投産,二期進行方案設計。
……
既有項目建設緊鑼密鼓。新的項目準備整裝候場。
招商引資是一座城市發展的強勁動力所在。
市委、市政府把招商引資工作擺上突出位置。
韋韜親自部署,推動招商引資體制機制改革,實施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他多次&&,要在疫情可控的條件下,前往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推介太原、叩門招商。
6月13日至16日,韋韜率我市黨政代表團遠赴深圳考察招商。這是我市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的第一步。
“共享發展機遇、共創美好未來”的誠摯邀請,引來熱烈的回應。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誠邀各位走進太原、品讀太原、投資太原。讓我們攜手前行,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共建錦繡太原城,共譜合作新篇章!”
在招商引資推介會上,韋韜致辭後深鞠一躬,台下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
深圳之行,太原與粵港澳大灣區企業簽約項目32個,總投資519.8億元,涵蓋新材料、綠色能源等領域,將為我市加快構建現代産業體系、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發揮重要作用。
工業,被形象地稱為城市經濟的“命脈”、經濟發展的“脊梁”。
工業發展的成色,決定着一個城市未來産業圖景的底色。
在譜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太原篇章進程中,奮力實現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努力再現“錦繡太原城”盛景奮鬥目標,太原承擔國家重大使命,彰顯省會城市擔當,太原工業正揚鞭策馬,奔向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