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省政府通報表揚20項典型經驗做法
12月14日,記者從省政府辦公廳獲悉,省政府日前對全省減稅降費助企發展等四個方面20項典型經驗做法予以通報表揚。
今年以來,我省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認真抓好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工作,保持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特別是在減稅降費助企發展、擴內需保就業保民生、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等四個方面,結合實際,迎難而上,勇於創新,涌現出一批好的經驗做法。我省3項典型經驗做法日前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即我省積極打造晉字號“特”“優”農産品品牌、推動社會保險數據共享提升繳費便利度、運城市鹽湖區搭建零工市場助力務工人員靈活就業等。
為表揚先進、宣傳典型、共促發展,進一步調動和激發全省各級各部門真抓實幹、改革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省政府決定對全省減稅降費助企發展方面2項典型經驗做法、擴內需保就業保民生方面9項典型經驗做法、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方面5項典型經驗做法、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方面4項典型經驗做法予以通報表揚,以進一步激勵各級各部門全面貫徹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表大會精神,按照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決策,咬定目標、狠抓落實,真抓實幹、久久為功,結合實際進一步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加快“六新”突破,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山西篇章作出積極貢獻。(記者高建華)
省政府通報表揚典型經驗做法清單 (共20項)
一、減稅降費助企發展方面(2項)
1.省稅務局建立健全減稅降費政策落實內控風險預警機制,注重內控內審內生措施佈防,開發運行“晉享稅惠”智能檢索推送系統,探索建立減稅降費分析監控平台,積極推廣稅費業務集成處理模式,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以優化徵管科技的新理念和新舉措,提升了市場主體和納稅人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2.長治市為轉型升級重點企業山西潞安太陽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量身定制、精準施策,打造稅費優惠政策“專屬方案”,簽訂稅企共建協議,安排專家團隊定期入戶開展納稅輔導和風險排查,幫助企業梳理檢視應享未享的各項稅費優惠政策,指導幫助該企業2021年上半年享受各項稅費優惠政策金額2800萬元。
二、擴內需保就業保民生方面(9項)
3.運城市積極探索就地就近和輸出就業新路子,搭建零工市場,助力務工人員靈活就業,讓“零工”有尊嚴地找活幹、能掙錢。
4.忻州市高位推動農村住房安全“四辦法一標準”政策落實工作,實施農民自建房專業合作社建設和工匠證書發放計劃,鼓勵培訓合格的農村工匠從業人員成立農房建設專業合作社、農房建設監理公司等機構,承攬農房設計、施工、監理等業務,有力提升了農村建房隊伍的正規化、專業化水平。
5.大同市雲州區加強對黃花全産業鏈的幫扶,推動黃花産業高質量發展,現已成功構建集種植、加工、科研、營銷、産業融合於一體的黃花産業群,“大同黃花”品牌影響力全面拓展,成為引領大同市鄉村振興的主導産業、富民産業。
6.呂梁市構建“六大工作體系”,打造“誠信、勤勞、專業”的“呂梁山護工”品牌。培訓37期6.9萬人,實現就業3.8萬人,人均月收入達到4000元以上。
7.晉城市在文旅、住宿餐飲、商貿、用工補貼及金融支持等五個方面採取了13條措施,強力刺激服務業復蘇回暖,持續促進服務業恢復穩定增長。2021年前三季度,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3.1%,全省排名第1;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97.7億元,同比增長24.4%,全省排名第1。
8.晉城市陽城縣緊緊圍繞“民生為本、人才優先”工作主線,穩步推進“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建設,積極打造“濩澤廚工”“濩澤匠工”“濩澤家政”等富有特色的勞務品牌。目前,企業職工培訓1萬餘人,重點群體培訓6000餘人。
9.運城市鹽湖區自主開發“鹽湖區新生兒四證聯辦系統”,全面推進新生兒的出生證、預防接種證、戶口本、社保卡“四證聯辦”服務。
10.陽泉市陽坡垴社區積極探索社區居家“嵌入式”養老服務,為老年人就近養老提供專業化、個性化、便利化的服務,滿足了老年人“不離鄉土、不離鄉鄰、不離鄉音、不離鄉情”的需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11.臨汾市建立完善“培訓+鑒定+就業+服務”模式,積極培育技能型勞動大軍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全面推動城鄉勞動者技能就業和技能增收。截至目前,全市32萬人接受了各類職業技能培訓,近22萬人實現了本地就業或轉移就業。
三、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方面(5項)
12.太原市建設市商事登記系統,在市級以下的行政區域布設商事登記自助服務一體機,實現自助網點、自助設備、“秒批秒辦”全覆蓋,企業登記註冊全程快速自動辦理。
13.朔州市通過整合窗口、整合流程、系統升級,實現了不動産登記“立等可取”。目前,抵押登記、抵押變更登記、轉移登記(一窗受理)、換證補證均可在90分鐘內辦結。
14.忻州市岢嵐縣將“承諾制+標準地”升級成為“承諾制+標準化廠房”,有力助推項目快速落地、投産達效。籌資1.02億元用於標準化廠房等配套設施建設。
15.晉中市採取區域綜合評估、設計人員終身負責制舉措,有效解決了“評審難”的問題,項目評估評審效率顯著提高。評估時限平均壓縮6個月,評審時限平均壓縮1個多月。
16.晉中市壽陽縣聚焦“放管服”改革,狠抓政策執行,優化營商環境,打出了“簡政放權”“上門服務”“一網通辦”系列組合拳,形成了5G+智能製造、煤化工及精細化工、環保紙三大産業集群。
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方面(4項)
17.太原市積極推進重點科技項目攻關“揭榜挂帥”制度,破解産業發展關鍵核心技術難題。首批發布8個“揭榜”項目,清華大學、鋼鐵研究總院、海康機器人等13家國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或企業成功揭榜。
18.大同市充分發揮氣候空域、區位交通、航空運動歷史優勢,把通用航空産業作為全市戰略性新興産業進行培育,初步形成了通航製造、物流、培訓、運營、研學全産業鏈發展格局。目前,全市數據中心部署機架約2.3萬架、服務器約21萬台。
19.長治市全力推動中藥材全産業鏈發展,突出打造以“上黨黨參”“上黨連翹”為主的上黨中藥材品牌系列,積極推進山西(長治)中藥材商貿平台建設。全市中藥材面積達到140萬畝,産量8.2萬噸,中藥材龍頭企業發展到40余家,産值達20億元。
20.晉中市發揮“鏈式效應”,橫向擴展、縱向延伸、配強服務,形成了以吉利汽車、中航蘭田、斯納德為龍頭,以晉中開發區為集聚發展區,太谷、祁縣、介休、靈石點狀突破的産業發展態勢。具備了年産乘用車10萬台、商用車5000&、專用車2萬台的生産規模,建成了在線車輛突破40萬輛的國家首批無車承運試點“成豐貨運”智慧物流服務平台。













